嗨,大家好!我是虫子天下!今天我们只谈小说,不谈历史!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来看,在诸葛亮去世之前,魏国在曹睿的领导下稳如铁桶。无论诸葛亮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魏国始终没有受到太大威胁。魏国之所以能如此强大,一方面是因为魏国有智谋过人的司马懿,而更为关键的是,魏国有一位优秀的皇帝——曹睿。
当时大家普遍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在曹睿的领导下将会蒸蒸日上,尤其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就应该是最后笑到最后的国家,理应成为三国中的最强者。然而,谁也没想到,最终最先灭亡的国家居然是魏国。
魏国的灭亡,一方面归功于司马懿深思熟虑的战略手段,另一方面,曹睿自己的种种行为也为魏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按照《三国演义》的剧情来看,曹睿的做法和另一部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纣王很相似。于是,虫子天下心里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曹睿就像是纣王,而司马懿则像是姬昌。
大家都知道,在《封神演义》中,早期的纣王虽然残暴,但也曾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他能听从忠臣的劝告。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前,曹睿也是一位英明的君主,这使得魏国得以不断壮大。
然而,随着诸葛亮的去世,曹睿放松了警惕,开始沉迷于享乐,渐渐地,他的所作所为与纣王并无二致。相比之下,司马懿则像姬昌一样,尽管没有像姬昌那样被囚禁在羑里,但在曹睿在世时,他也始终处在危险的边缘,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被曹睿一朝杀掉。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谁会像《封神演义》中的伯邑考呢?大家都知道,当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是他的长子伯邑考为了救父亲牺牲了自己,而这才促成了后来的周朝打败了暴虐的纣王。而在《三国演义》中,如果我们要做类似的类比,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伯邑考呢?
按照古代帝王的传统来看,司马懿虽然没有成为晋朝的皇帝,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奠定了晋朝建立的基础。理论上,他的长子司马师应当继承父亲的基业。然而,接下来继承一切的却是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这一点与姬昌的两个儿子伯邑考和姬发的情况非常相似!只是,伯邑考是被纣王残忍杀害,而司马师并未遭遇这样的命运。此外,伯邑考身上的许多事件,也在司马师身上得到了映射。
因此,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封神演义》里,都似乎在传达一个永恒的道理:当帝王的儿子都足够强大时,谁能最终笑到最后,谁又能确保自己的继位权,这一点真是无法确定。
那么,你们觉得司马师像不像伯邑考呢?虫子天下的这个观点,你们怎么看?如果你们觉得不对,能否说说你们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想法!
下期预告:大家都说是曹丕灭了汉朝,但实际上,直到曹睿的后期,汉朝才真正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