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作战:魏蜀吴联合对抗司马氏,为何不能成功?
迪丽瓦拉
2025-10-29 02:32:29
0

看官,您知道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是哪一次吗?

它不是官渡、赤壁、夷陵这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场。

真正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257年五月到258年二月之间的寿春之战,以及同时进行的姜维“八伐”。

在寿春战场,司马昭出兵26万,淮南“拥曹派”诸葛诞出兵约14、5万,吴军出兵8万,三方兵力合计接近50万。

与此同时,姜维也在西线出兵数万,与邓艾、司马望在长城(今陕西周至附近)对峙,双方的兵力也有数万。

可以说,东西两线的兵力总和很可能超过了50万!

这次,吴蜀与魏国的“反司马派”联手,一起打击司马家族!几乎可以看作是三国的“自救”之战。

然而,尽管局势复杂,司马家族在付出很小代价的情况下成功获胜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司马家族夺权后,迅速稳住了各地的局势,唯独淮南地区的军队屡次反抗。

淮南地区发生过“二叛”事件。

当时,诸葛诞站在司马家一方,不仅杀死了毋丘俭的使者,还发布公告,甚至第一个攻入了寿春城。

但随着形势变化,诸葛诞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解决的目标,于是开始为起兵做好准备。

到了256年,诸葛诞以吴军来犯为借口,向司马昭请求增派10万大军驻守寿春,以增强自己的力量。

司马昭早已看出了诸葛诞的意图,他发现诸葛诞在淮南有一定的根基,且已有反意。随着时间推移,诸葛诞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

为了避免未来的麻烦,司马昭决定早解决问题,于是257年五月,司马昭向诸葛诞表示:“你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担任三公之职!现在升你为司空,立刻回洛阳就职!”

但诸葛诞并不傻,他知道这不过是将自己调回洛阳处死的陷阱。

于是,他决定集结淮南、淮北的军队,总兵力约10万,再加上扬州新归附的兵员4、5万,并准备了1年的粮草,打算在寿春起兵。

与此同时,诸葛诞以儿子诸葛靓为人质,请求东吴增援。

东吴得知后,兴奋不已,迅速派出3万兵力,由将军全端、唐咨等人带领,与曾在“二叛”事件中投降的文钦一同秘密增援寿春。

此时,诸葛诞还未公开造反,但司马昭早已得知他铁了心要起义,并且清楚诸葛诞的计划:他必定会联合吴军,集结力量,等时机成熟再起兵。

司马昭决定迅速采取行动,他的计划是“与四方联合,确保胜利”,调集青、徐、荆、豫及关中部分游军,合计26万大军,直接向寿春进攻。这是司马昭决定不再等待,主动向诸葛诞及吴军摊牌。

与此同时,西线也开始发生变化。因为司马昭调动了关中部分游军,关中的防线随之削弱。不久,姜维出兵,不仅是响应吴国的军事行动,还想借机突破魏国防线。

这时,吴蜀及魏国的“反司马派”联合起来,发起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

这场战斗的核心是,如果诸葛诞败了,司马家族控制了淮南,魏国将再没有反抗力量,魏国的政权将彻底垮台。如果司马家一举征服魏国,再集中力量攻打吴蜀,吴蜀也将无力抵抗。

于是,在这场三国时期最为激烈的战争中,魏、蜀、吴三方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所有人的敌人只有一个:司马昭!

从兵力上看,司马昭在寿春战场投入了26万兵力,远超三方联军的总和,但局势对司马昭来说极为不利。

在寿春战场,可能的结果有四种:

第一,司马昭以不大代价全歼叛军,夺回寿春,并击退吴蜀,最终取得胜利;

第二,司马昭付出惨重代价歼灭叛军,夺回寿春,并击退吴蜀;

第三,司马昭击退吴蜀军,夺回寿春,但叛军逃亡东吴;

第四,司马昭未能阻止援军,攻城失败。

其中,第四种结果显然是彻底失败,不用多说。

第三种情况,虽然司马昭获得胜利,但寿春的叛军如果进入吴国,那对东吴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补充。

第二种情况,也同样会给魏国带来惨重损失,尽管吴蜀联军协助,叛军占据了主要力量。

因此,司马昭最理想的结果,是以不大代价,歼灭叛军并成功击退吴蜀。

形势错综复杂,战线漫长,司马昭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寿春战场,他决定迅速围困但不急于进攻。

司马昭命王基为镇东将军,迅速带领军队合围寿春,形成内外两层包围,一方面阻挡援军,一方面围城,从而稳住阵脚。

但由于文钦熟悉寿春地形,他率领吴军从东北山路突入寿春城。

王基随即请求攻城,但司马昭拒绝了。他认为城墙坚固,吴军援军可能随时到来,贸然攻城只会导致伤亡惨重。于是,他决定围城但不直接进攻,利用围困策略逐渐削弱敌军的战斗力。

接下来,司马昭进一步实施反客为主的战略,以守为攻,等待最佳时机反击。

与此同时,西线战场上,姜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对手。

但自从段谷战败后,蜀军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即使姜维派兵东下,西线的形势依然对司马昭有利。

为了确保胜利,司马昭调遣邓艾加强关中的防守,确保姜维不能再对魏军造成威胁。

通过这些布置,司马昭稳住了东西两线的局势,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东线,魏军开始转入“打援”战术,成功击退了吴军的增援,进一步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随着吴军撤退,司马昭逐渐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散布假消息、利用间谍煽动敌军内部的分裂,最终成功瓦解了寿春守军的意志。

经过一系列巧妙的操作,诸葛诞最终在突围失败后被杀,文钦投降,寿春的抵抗彻底瓦解。

西线的姜维也得知此消息后撤兵,这场三国时期最大规模的作战就此以司马昭的完全胜利告终。

寿春之战,及同期姜维的北伐,标志着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司马昭凭借高明的指挥,成功应对了内外重重挑战,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彻底的胜利,平定了叛乱,稳定了魏国的政权,并为司马家族掌控魏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隋唐演义中的猛将非常多,高手云集,其中李元霸是十八条好汉中的第一位,宇文成都紧随其后,排名第二。这两...
大羿2025秋拍:从紫禁城到全... 在世界顶级艺术拍卖行的展厅里,在声名显赫的私人收藏名录中,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总能激起最持久的热情与最激...
原创 元... 导语: 蒙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最早生活在中国的边疆地区。与他们同时期的另一个游牧民族是匈奴...
原创 秦... 秦始皇打的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秦军伤亡50多万,一代名将也就此陨落! 秦始皇嬴政,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原创 历... 今天我想讲的是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之所以把他的汽车公司命名为“特斯拉...
原创 康... 在清朝宫廷的深处,1665年发生了一场引起广泛关注的大婚。年仅11岁的康熙皇帝与12岁的赫舍里成婚,...
原创 王... 自古以来,文人总有一种傲气,而“文人相轻”这种现象也从古至今未曾消失,成为了挥之不去的“邪恶势力”。...
原创 古...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这些庞大的建筑代表了古埃及法老...
原创 台... 进入21世纪,蒋介石的痕迹越来越少,或者说,从李登辉第二任期之后,台湾省就在有意识的清除蒋家的痕迹,...
原创 黄...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未知的事物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大家都怀着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和了解其中的奥秘。以黄河为例...
原创 诸... 标题: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趁机灭了蜀国?只因有些事比灭蜀更重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种英雄...
原创 他... 1946年5月底,郭化若正在延安休养,但他内心十分焦急,因为他一直渴望能够亲自前往前线参战。实际上,...
原创 原... 战争的魅力之一就是,它总是充满了你无法预料的意外。即使是双方都还处在冷兵器时代,也常常能出现数十骑兵...
原创 曾...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麋鹿被当作瑞兽,成为姜子牙的坐骑,深受尊崇。它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作为一种神奇...
原创 解...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刘邓大军成功突破大别山,开始进军中原地区。为了保住中原的核心地带,蒋中正迅速命令...
原创 她... 虽然抗日胜利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我们依旧没有忘记那些为祖国献出生命的烈士们。他们和普通人一样,...
原创 少... 鳌拜能够压制年少的康熙帝长达8年之久,背后有孝庄的支持。而康熙帝由于态度不明确,给人一种可能会变成“...
原创 苏... 曾经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最终却分裂成了15个小国。俄罗斯竭尽全力,才勉强保持住了自己的基本...
原创 匈... 匈奴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分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匈奴逐渐向西迁徙,最终定居在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而南匈...
原创 日...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的特殊时刻,为了更深刻揭示日本侵华战争时期731部队的残暴行径,侵华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