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麋鹿被当作瑞兽,成为姜子牙的坐骑,深受尊崇。它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作为一种神奇的生物和吉祥的象征,代表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升官发财的希望。早期的先民们将它视为图腾,并在祭祀仪式中供奉它。然而,近160年前,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外来侵略者的贪婪,麋鹿在中国消失了。它曾一度比熊猫还要稀有,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中国麋鹿的最大保护区,讲述它们的故事,回顾那段尘封的历史。
说起麋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如今,麋鹿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中都有栖息地,数量已经超过了万头。尤其是在浙江、江苏等地,还能见到野生麋鹿的身影。它们或在湿地中悠闲地漫步,或在森林和草地上觅食,生活得非常安逸。然而,160多年前,这一切在中国的土地上突然消失了。
麋鹿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最早出现在200多万年前,约1万到3000年前,麋鹿的数量达到了最盛大的阶段,达上亿头,分布在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到商周时期,麋鹿逐渐因为人类捕猎而减少。到了清代,麋鹿成了皇家狩猎的对象,中国境内的麋鹿数量也接近灭绝,直到完全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清朝皇家园林中的麋鹿并非被捕杀,而是被外力夺走的。
既然说到清代麋鹿仅存在于皇家园林,那么它是如何被发现并被外力夺走的呢?请听我慢慢道来。1865年秋天,法国动植物学家和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在北京南郊进行植物调查时,偶然发现了皇家南海子猎苑里饲养的麋鹿。凭借他在动物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他判断这些动物可能是科学上尚未被记录的鹿种。于是,他通过贿赂猎苑的守卫,花费了20两纹银,带走了两只麋鹿并将其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这些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确认后,麋鹿被正式记录为全新物种,并被认为是鹿科动物中的一个独立属。
戴维德在西方学界发布麋鹿的消息后,引起了轰动。很快,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学者纷纷采取各种方式,秘密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带走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供人们研究和观赏。到了1894年,一场百年一遇的大雨导致永定河水位上涨,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南海子皇家猎苑的围墙也被洪水冲垮,麋鹿们纷纷逃散。许多麋鹿被流民捕杀,成为食物。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的麋鹿也被掠夺殆尽,从此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尽管麋鹿被掠走并饲养在国外,但它们的境遇并不如意。作为群居动物,麋鹿在欧洲的动物园中很难适应环境,许多麋鹿死于饲养条件不佳,种群逐渐减少,走向灭绝。或许麋鹿注定不会消失,1898年,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现了。贝福特公爵非常喜爱动物,尤其钟情于鹿科动物。1898年底,他用高价从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的动物园收购了18头麋鹿,将它们放养在位于伦敦北部70公里的乌邦寺庄园里,占地12.1平方公里。这些麋鹿成为了地球上仅存的麋鹿群。
乌邦寺庄园内水草丰美、树林葱郁,曲径通幽,环境非常适合麋鹿的生活和繁殖。随着时间推移,麋鹿的数量不断增加,到了1914年,乌邦寺庄园中的麋鹿数量已达到88头,二战期间增加到255头,1967年则有超过400头。二战前,贝福特公爵一直以“保有世界唯一麋鹿群”为荣,不愿出售任何一头麋鹿。然而,二战爆发后,小贝福特公爵意识到将所有麋鹿集中在一个地方的风险,担心战争会毁灭这唯一的麋鹿群,于是开始将它们分配给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到1983年,全球的麋鹿数量已达到1320头。
1985年,中国希望麋鹿能够重返故乡。中英两国签订了《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帮助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将麋鹿送回中国。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空运到北京,重返南海子皇家猎苑,这是麋鹿最后消失的地方。
1986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到江苏盐城大丰市,重新回到它们祖先曾生活过的沿海湿地。现在,中国的麋鹿主要分布在三个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面积达117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保护区,经过多年的繁殖,麋鹿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头。
至此,大家应该感到一种既心酸又欣慰的情感吧。如果您有机会来到江苏盐城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不妨亲自去看看这些曾在海外迷失的中华神兽,看看这些历经磨难、顽强生存下来的麋鹿,看看这些可爱的生命,这就是中华麋鹿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