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台湾小学课本里的蒋介石:台湾教科书里,蒋介石是什么形象?
迪丽瓦拉
2025-10-29 07:31:51
0

进入21世纪,蒋介石的痕迹越来越少,或者说,从李登辉第二任期之后,台湾省就在有意识的清除蒋家的痕迹,蒋介石的痕迹,包括撤离雕像,撤掉保护蒋介石陵墓的守卫,让蒋介石在台湾省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但蒋介石刚败退台湾省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在经历内斗,终于把所有权利都集中在他跟蒋经国食谱上后,台湾省成了他的独立王国,整个小岛都充满了对蒋介石的吹捧,甚至渗透到了小学课本里。

那么作为失败者的蒋介石在台湾的课本里是什么样子呢?

课本里的蒋介石,是不能质疑的

1950年代起,蒋介石败退守台湾,局势紧张,岛内也不太稳定,光靠军队可守不住政权,于是教育系统就成了他稳住人心的重要一环。

学校教的内容,得先把蒋介石“讲好”,课本里写他的一生,不是从政治失败讲起,而是从他小时候多么懂事、长大多么用功开始,读起来像在看一篇励志小说,还带着点圣人传记的味道。

课本里的蒋介石,统统是正面形象,抗战、北伐、“反共“”,全是英雄故事,他不只是一个人,更是那个时代“自由中国”的代表,是要靠他“反攻大陆”的精神支柱,蒋介石给自己衬托的非常伟大。

这个阶段的课本写法,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复杂历史,而是要让大家对蒋介石产生敬仰,课文讲他抗战有多英勇,却不提当时的政策争议。

讲他治理台湾有多成功,却不提政治镇压,历史在这里不是用来讨论的是非的,而是选段剪辑,只保留对统治有利的那一面。

这其实是当时蒋介石集权的一种手段,社会处于紧张状态,他的统治需要一个稳定的象征,而蒋介石就是那个符号,他在课本里越“完美”,政权就越显得有说服力。

但问题是,这样的形象太完美,完美到不真实,课本里看不到“二二八事件”、看不到白色恐怖、看不到异议者的命运,蒋介石被高高挂在神坛上,成了一个只能仰望、不能讨论的存在。

民主风暴一来,课本里的“神像”开始动摇

到了1980年代末,台湾政治气氛开始松动,过去一些不能讲的历史,比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案件,逐渐被公开,社会开始反思以前的历史叙述,也开始重新审视蒋介石。

这种变化,反映到课本上,就是蒋介石的篇幅开始缩减,神化式的描写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较保守、甚至带有一点批判角度的叙述,课本不再只讲他英勇抗战,也开始提到他在台湾实行的高压统治。

当然不仅是蒋介石,甚至中国内地的股市也在被削减,台湾本地的历史、文化、地理比重加大,蒋介石原本在课本中心的位置,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教材不再围着他转,只是把他当作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人物来介绍。

这种转型也并非一夜之间完成,社会上仍有不少人坚持蒋介石的“正面形象”,认为他是抗战英雄、台湾建设的奠基者,课本编写也因此变得小心翼翼,既不能过度批判,又不能回到过去那种全盘美化。

于是,课本开始尝试一种“中间路线”:把蒋介石放回历史脉络中,讲他的成就,也不回避他的责任。

蒋介石不再是“非黑即白”

到了2000年以后,台湾社会已经进入政党轮替的阶段,教育政策也跟着政局在变,课本的内容不再由某一方单一决定,而是多方争论、拉锯、妥协的产物,蒋介石的形象,也就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现在的小学课本里,蒋介石的名字还在,但不再是主角,教材不再只讲他如何抗战,也会提到他在台湾推动现代化;但同时,也不会避开他执行戒严、打压异议的背景。

这种多元化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不同版本的教材,对蒋介石的描述可能差别很大,有的版本强调他的抗战领导地位,有的则更注重他对台湾社会的控制手段。

但不管怎么争,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如今的教材已经不再把蒋介石当“偶像”,他在课本里的角色,是一个有争议、有历史背景、有功有过的人物,这样的叙述方式,虽然不容易统一认知,却更贴近真实历史的复杂性。

不只是课本在变,是整个社会在重新认识自己

蒋介石在课本里的人物塑造,不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写法”问题,而是台湾社会认同变化的一个缩影,从威权走向民主,从高度统一到多元分歧,这些年社会怎么变,课本里的蒋介石就怎么变。

当年神坛上的蒋介石,是统治者需要树立的精神象征;后来变成可以被探讨、被批判的人物,是社会开始追求言论自由和历史真相的表现;而今天,他被放进一个更复杂的历史语境里,是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历史不能只讲一面。

当蒋介石身上被添加的神圣痕迹被一层一层的扒开,人们就会发现蒋介石身上的一切灰暗,越是深入了解蒋介石,他们对蒋介石就越是祛魅。

如今的台湾,仍有人推崇蒋介石,也仍有人主张彻底去蒋,两种声音交错存在,课本也在这之间寻找平衡,但不管观点如何变化,有一点可以肯定:蒋介石的痕迹正在被一步步消除,这种消除的速度非常快。

不过这也很正常,蒋家父子的统治本身就得不到台湾省全民认可,尽管李登辉是蒋经国选定的继承人,但李登辉丝毫不给蒋介石面子,第二任期就开始有意识的打破台湾省人对蒋介石的滤镜,一直到现在,蒋介石的支持者很少见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于明代琴谱《西麓堂琴统》 中国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带动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徽州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在当时的琴学发展上也显现...
原创 宋... 并不是说害怕,生活安稳了之后,人们更愿意享受安逸,谁愿意去打仗呢?而且打仗死了怎么办?有钱了,当然是...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清末货币改革的稀世见证 在清代晚期的货币革新浪潮中,陕西省造光绪元...
原创 明... 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内外问题层出不穷。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崇祯皇帝朱由检心中充满了对大明江山的忧虑...
原创 美... 今年,美国通过了“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这一法案极大地扩大了反犹的界限,几乎将犹太资本推向了“天龙人...
朱元璋大权在握,为什么还要杀害...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韩林儿死在船上那天,江水很冷,风声很大,没人喊冤...
原创 历... 程咬金,作为一个出身于地方豪强的武将,年轻时就因个人的勇力在乡里声名远播。在隋朝末年的动乱时期,程咬...
从郑智化致歉中看见“郑智化们” 钟 颐 从发文吐槽,到“不再追究”,再到“用词不当”,歌手郑智化登机事件日前屡屡引发关注。 10月2...
原创 溥...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他晚年的时候,常常回想起自己作为皇帝时的生活,但有两件事是他经常抱怨的。...
原创 曹... 三国那段历史一直是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的内容。最初我接触的是《三国演义》版本的三国,那时我年纪还小,...
900万粉丝网红夫妇被举报偷税... 近千万粉丝网红“小影夫妇”被举报偷税,追缴和罚款超2300万元,此事一度引发热议。10月28日中午,...
原创 清...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气,它不仅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对于...
原创 徐... 三国名将中,徐晃是否最不讲义气?如果让关羽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回答肯定是肯定的:“我和公明有深厚的交情...
原创 杨...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0月28日,2025-26赛季NBA常规赛继续进行,波特兰开拓者背靠背客场...
香港老戏骨“欢喜哥”许绍雄去世... 据媒体报道,香港资深艺人许绍雄因癌症致器官衰竭,10月28日凌晨安详离世。 这位港剧“金牌绿叶”...
原创 掌... 刘牢之与吕布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身处动乱时代的猛将,都掌握过一支举世闻名的军队,且都曾二次叛主,...
沙王冠-C罗哑火本泽马破门 十... 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沙特国王杯1/8决赛,利雅得胜利对阵吉达联合。上半场,迪亚比助攻本泽马破门...
原创 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不再是恋爱时的浪漫与激情,而更多的是结婚后生...
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竹简在湖... 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本次展览展出...
原创 英... 清朝末年,国家陷入了动荡,太平天国的起义像暴风骤雨一样席卷了整个大地,清政府忙得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