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溥仪:我做皇帝最痛恨两件事,一不能趁热吃饭,二不能超过三口
迪丽瓦拉
2025-10-29 12:01:46
0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他晚年的时候,常常回想起自己作为皇帝时的生活,但有两件事是他经常抱怨的。

第一件事,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吃过一口热饭。

第二件事,他抱怨每道菜只能吃三口,如果多吃,隆裕太后就会打他的手。

有一次,溥仪忍不住问隆裕太后:“为什么吃饭要这样呢?” 隆裕太后严厉地回答:“这是大清的规矩。”

溥仪当时非常害怕隆裕太后,不敢再多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才逐渐理解了隆裕太后的用心良苦。

可能有人会疑惑,既然溥仪是皇帝,为什么连这些基本的皇帝规矩都不懂呢?

其实,溥仪并非从小就被培养为皇子,更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他的皇帝之路,始于慈禧太后的决定。

1906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二年,溥仪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他是醇亲王载沣的长子,家人把他视若珍宝。按理说,他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他三岁时,慈禧太后的一道密旨改变了他的命运。

1908年11月14日下午,光绪帝突然去世,年仅37岁。由于光绪没有子嗣,且去世得非常突然,宫中急需选出新皇帝。于是,慈禧决定从亲王的儿子中挑选一个来继位。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做出了选择:3岁的溥仪。

为什么是溥仪呢?因为溥仪的父亲载沣和光绪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溥仪继位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载沣是慈禧的亲信大臣,选他儿子继位,慈禧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掌控大清政权。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慈禧自己会在第二天去世。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因病去世。半个月后,年仅三岁的溥仪正式登基,成为大清的第12位皇帝,隆裕皇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隆裕太后。

对于刚刚登基的溥仪来说,皇帝的职责他根本不懂。他只知道,作为皇帝,宫中有人伺候他,饭菜送到手中,还有人陪着玩耍,这样就足够了。

溥仪六岁时,仍然在宫中随意玩耍,虽然他不守皇帝的规矩,但因为是皇帝,太监和宫女也不敢管他。

直到隆裕太后发现这一情况后,怒不可遏,严厉惩罚了照顾溥仪的太监和宫女。为了让溥仪接受更严格的管教,隆裕太后让溥仪留在她身边。

在他们第一次一起用膳时,溥仪又照旧看到喜欢的菜肴便夹起吃。当他吃到第四口时,隆裕太后突然一巴掌打在他手上。

溥仪吓得不敢说话,虽然不明白自己为何被打,但他一直害怕隆裕太后,而此刻的隆裕太后显然非常生气。

等隆裕太后气消了一些,溥仪才低声问:“母后,刚才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打我的手?”

隆裕太后严厉回答:“这是大清的规矩,作为皇帝,每道菜不能吃超过三口。”

溥仪看到太后没有气愤消退,便不敢再追问。当回到寝宫时,他向一名年长的太监请教,才明白皇帝用膳有许多规矩,其中每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口,主要是为了皇帝的安全。

但实际上,皇帝用膳的规矩远不止这些。溥仪慢慢了解,作为皇帝,他的饮食充满了严格的限制和讲究。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清朝皇帝用膳的具体规矩。

首先,皇帝的“御膳房”有一整套严密的流程。

作为大清的皇帝,溥仪的饮食自然与普通人不同。皇帝的饭叫做“膳”,吃饭叫做“用膳”,开饭叫做“传膳”,厨房则叫做“御膳房”。

清朝皇帝一天并非三餐,而是两顿正餐,分别为早膳和晚膳。早膳通常从早上六点开始,直到早上八点结束;晚膳则从中午十二点开始,直到下午两点结束。

皇帝的餐单包含鸡、鸭、鱼、鹅、猪肉及时令蔬菜,辅以山珍海味、奇珍水果等。皇帝的米饭是专门培育的黄、白、紫三色米,甚至有来自各地的上等贡米。

皇帝用膳时,菜肴可达到六十到七十道,有时甚至上百道,特别是慈禧太后,每餐的菜品就有一百二十道,吃一顿饭花费大约200两银子。

除了正餐,皇帝每天还有酒膳和各种小吃,时间不定,完全由皇帝召唤。

皇帝的饮食完全由“御膳房”负责,御膳房的管理者都是皇帝的亲信,通常是八旗嫡系。

这些管理人员极其小心,因为如果皇帝的膳食出现问题,他们必定会丧命。御膳房的每道菜从采购、烹饪到上桌,都有严格的规范,每一环节都要经过仔细检查,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食材的采购由太监负责,所有的购买记录都要详细记录,包括采购时间和地点,最大限度地避免中毒的风险。

食材回到宫内后,会交给御膳房的厨师处理。皇帝的御用厨师大约有370人,每个炉灶配备三名厨师,确保菜肴能同时完成。

当一切准备就绪,御膳房开始传膳,每道菜的传送都有明确记录。任何细节都能追查到责任人,确保皇帝的安全。

皇帝用膳的整个流程也有严格规定。每天清晨,几名太监和宫女会早早等候,提醒皇帝起床。洗漱后,皇帝会喝一碗银耳羹或冰糖燕窝,然后前往慈宁宫请安。

早膳的准备则早已开始,御膳房的太监会按照流程传膳。每道菜上桌前,先由一名太监用银牌试毒,再由另一名太监亲自尝菜,最后才由第三名太监将菜端给皇帝。如果皇帝觉得菜好吃,会说“赏”,厨师会因此得到奖励。

这个过程非常繁琐,因此溥仪常抱怨自己从未吃过一口热乎饭。每道菜需要经过如此复杂的步骤,很多时候,饭菜都已经凉了。

皇帝的用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保证安全,防止有人图谋不轨。皇帝的喜好是绝对保密的,任何人不得随意谈论。

这一切严格的规矩,都是为了防止毒害皇帝,确保大清的皇帝能安然度过每一天。

晚膳的规矩和流程与早膳类似,唯一不同的是菜品。可以说,皇帝的每一餐都充满了复杂的仪式和严密的规章制度,绝非普通百姓所能比拟。

通过这些,溥仪在晚年回忆起当年当皇帝的生活时,感慨万分。他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也在各种规矩的束缚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陈桥兵变深度解析:北宋的建立与赵匡胤的政治智慧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陈桥兵变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事件。...
原创 朱...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一生共生下26个儿子。但是,在所有儿子中,他特别宠爱的大儿子朱标,以及后...
原创 封... 随着武王伐纣之战的正式开启,封神大战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西岐军首先由姜子牙带领,确定了他在三军中的绝...
原创 从... 不同于现代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中国古代人选择配偶时,金钱从来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古代社会非常重视人的...
原创 明... 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历来被历史评价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他和父亲明仁宗一起,在他们的统治下,明朝迎...
原创 西...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老子》(《道德经》)帛书,分甲本与乙本。由于墓主利豨死于公...
原创 若... 关羽和张飞是蜀汉的两位上将,典韦和许褚则是曹魏的名将。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如果这四个武将对阵打架,...
原创 清... 自从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清朝的国门起,中国就开始陷入一个漫长的屈辱时代。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经历了许多领...
原创 从... 查理五世的背景和崛起 查理五世,原名卡洛斯·伊,既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
原创 诸...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诸葛亮既聪明又接近妖异。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精通天文和地理,军事谋略也是...
原创 李... 在许多《隋唐演义》电视剧和画本中,主角往往不是李世民,而是秦琼——这位隋末唐初著名的将军。在影视剧中...
原创 从... 有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退位,这两千...
原创 真... 刘知远:梁唐晋汉周,朱李石刘郭 在五代十国时期,刘知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非常低的。即便放眼整个中国历...
原创 美... 特朗普在美国展开了严厉的打击非法移民行动,结果很多“润人”选择了灰溜溜地回到中国。这也让网上出现了不...
原创 上... 这艘由德国人打捞的唐代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最早是在1998年,位于马六甲海峡南部的海底被发现。...
原创 五... 蜀汉的“五虎上将”和曹魏的“五子良将”一直是三国迷热衷讨论的话题。这些名字来自《三国志》中的两篇传记...
原创 为...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罗贯中的笔下,意指吕布是最强的武将,赤兔马是最优秀的战马...
原创 刘... 看《三国演义》时,每次看到刘备,总会觉得他特别客气,而且有点过于客气,尤其是他“三让徐州”那一段。那...
原创 一... 唐玄宗时期,虽然唐朝已进入中期,但由于对外战争频繁,仍有不少名将活跃于军中,比如力挽狂澜的郭子仪。然...
这些沙特国宝为何“首秀”郑州? 【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生生不息的智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