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权在握,为什么还要杀害小明王?很多人忽视了一个疑点
迪丽瓦拉
2025-10-29 12:02:32
0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韩林儿死在船上那天,江水很冷,风声很大,没人喊冤。尸体没打捞,船没调查,船夫不见了。朱元璋没有下令追责,也没发公告。只留下四个字:舟覆溺死。

看似一场意外,却掩不住设计过的痕迹。大权在握,已经无敌,为什么还要动手?

红巾军的正主

韩山童起事那年,元顺帝还坐在大都的宫殿里,天下已乱得没了章法。漕运断,地震频,税重粮空。安徽、河南一带的百姓,活得比野狗都紧。

韩山童是个有讲头的人。不是流民,也不是地痞。他是白莲教徒,口才极好,敢说“明王出世”,敢带人烧寺毁像,敢在元军面前布阵。颍州起事那一夜,打的就是一个“天命人来了”的旗号。

红巾军最早的“明”字,就写在韩山童旗上。可惜事败太早。城未破,援兵未到,他就被俘了。

临刑前,他没喊口号,也没传旨。只留下一句:“我儿还在。”

刘福通听了这话,把韩山童的儿子带了出来。年纪小,瘦得发青,但眼神直。刘福通说,这孩子不能死。他姓韩,得延这条线。

1355年,韩林儿在亳州被立为帝。刘福通斋戒七日,搭建行宫,用的是唐制宋仪。

名号是“宋”,年号叫“龙凤”。不是借宋,而是避元。

从那天起,“小明王”成了红巾军的共主。刘福通管军政,李善长辅政。韩林儿不出军营,却是名义上的皇帝。

朱元璋那年才刚拿下濠州。衣食靠施舍,兵靠招降,谋士只有徐达常遇春几人,账房里半块银都要登记三次。

可他也认“龙凤”。军令旗上写的是:“护驾天王,兴复大明。”

不是因为韩林儿有多大用处,而是因为这个名字给了他起兵的合法性。百姓一看红巾,就知道这是“明王军”。不认元,不抢平民,只打贪官。

韩林儿从未发兵,却是战报开头的第一名。每封捷报,结尾都写“奉天承运大宋皇帝制曰”。封赏、任命、出征,统统落款“龙凤天子”。

他坐镇汴梁时,红巾军一度攻下淮南、山东、洛阳、安庆。城头挂的都是“龙凤”旗。

但也就两年。

1360年起,张士诚南压,元军北逼。刘福通撑不住,节节败退。城破那天夜里,韩林儿被紧急转移,妃嫔母后全部落入敌手。

他再没见过她们。

刘福通带他南下。安丰、安庆,再转池州。一路败退,一路逃命。军粮不继,旧将分裂。

1363年,安丰大战。张士诚来攻,刘福通死于乱军。韩林儿被朱元璋派人接走。

这一接,接进了滁州,也接进了软禁。

勤王旗手变皇权中心

朱元璋迎韩林儿那年,已经不再是起义军一号小头领。他打下应天,夺了陈友谅的水军,掌控长江中下游。军队成编制,政令有衙门。江南一带,百姓开始私下称他“朱公”,不再叫他“勤王”。

可朱元璋没敢称帝。他还在打着“龙凤”年号,发的文书写的是“奉诏讨贼”。

韩林儿成了麻烦。不是敌人,是一根刺。

滁州建了驿馆,韩林儿住进去之后,周围三道岗哨,内外分隔,饮食专人负责,通报每日三次。名义上是保护,实则是看守。

朱元璋没废他。也没见他。只派廖永忠定期问安。

给钱给粮,不缺供奉;撤旗撤仪,全无朝会。韩林儿连发一道诏书的权力都没了。要下命令,得经“应天行台”。

身边的太监不是旧人,是从应天“借调”的杂役。

他成了“活神像”,挂在那里,没人敢碰,也没人敢听他说话。

朱元璋用他镇住百姓,却不让他发声。

每次军功封赏,落款还是“龙凤天子”,可没有人再去滁州请旨。所有赏赐,都是朱元璋亲定,再挂个韩林儿的名字。

等到1366年,张士诚灭,江南无敌,局势翻了个底朝天。朱元璋该称帝了。

可是,韩林儿还活着。

他活着,就代表朱元璋不是真命天子。他是“代天行事”的人,不是“天子”。就算再强,也得低头于名分。

这在朱元璋眼里,是不能忍的。

韩林儿没有军队,没有朝臣,没有实权,可他有一样东西别人没有——“天命”。这个词不能分给两个人。

不除,称帝就是僭位。除得太直白,又像谋逆。

朱元璋要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前朝”。不是“被推翻”,也不是“被背叛”。而是“自然消失”。

于是,滁州的那场“迎接仪式”来了。

1367年冬。风大,江急。韩林儿被请上船,准备“进应天”。船名“龙兴号”。听起来像是迎新帝,其实是送旧主。

船是旧船修的。随行都是应天兵。廖永忠领队,没有诏令,没有仪仗。

出滁州五十里,船破。舱进水,木板裂,有人落水,有人弃船。

韩林儿淹死在江里,尸体未捞。

没人问船夫是谁。也没人提韩林儿怎么掉进水里。

只有一行字——舟覆溺死。

溺死与封帝之间,断了一个朝代

韩林儿死了,史书没花一页。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舟中覆溺。”船沉,水急,天冷。到底是意外,还是另有安排,没有人查。

也没有人敢查。

朱元璋没有派使吊唁,也没有下旨赐祭。滁州驿站三日无灯,军营未发丧,百姓不知所终,旧部无人悼念。一位名义上的“皇帝”,死得比一介布衣还悄无声息。

从韩林儿溺死,到朱元璋废“龙凤”,不过半月时间。紧接着,改元“吴元年”,设六部,建内阁,开始准备称帝。节奏之快,连应天文官都措手不及。

可这步棋,他等了三年。

韩林儿活着,朱元璋不能称帝。废他,是造反;杀他,是谋逆;放他,是养虎为患。只有“事故”,才能把这一切悄无声息抹掉。

封建制度讲“天命”。不是强者为王,而是有号为尊。朱元璋再强,也必须从“代天讨贼”变成“奉天承运”。这道关口,不能靠兵力过,只能靠时间和天意。

所以韩林儿的死,不能发生在朝堂,不能写进史书,不能留证人。必须是“人没了,事就算了。”

那条船,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江水湍急,船底漏水,风浪突起,众人惊慌,无从营救。随行士兵多是外调部队,互不相识,任务保密。没人知道谁下的命,谁先跳水,谁在看守。

廖永忠是主将。他没汇报过程,也没上书说明。他回到应天,换来的是晋封、赏银、城宅,待遇一跃三阶。奖赏太快,太重,反而像在封口。

而滁州驻军也在三月内更换,旧人调职,新人不知。原本的内侍、驿丞、驿卒,再无人知去向。

史书里没写“疑点”,可每一处空白,都藏着刀锋。

朱元璋手下最懂这一点。他不写诏书,不发公告,不追问责任。只要没人问,事情就从来没发生过。

沉舟之后,没人敢提正统

韩林儿一死,正统的线断了。没有继承人,没有遗诏,没有封谥。“龙凤”政权,就此在人间蒸发。

朱元璋也没让人编谱、修陵、建庙。连象征性的衣冠冢都没留下。旧臣不敢提,文官不敢写。朝会不说“先帝”,史书避谈“庙号”。

廖永忠的赏赐持续三年,然后形势急转。他突然被弹劾,说结党营私,暗养亲兵,甚至想谋逆。查来查去,没有实据。

可结局还是死了。

朱元璋赐他酒,赐他剑,再赐他坟。全程有礼,却毫无转圜余地。一如当年护送韩林儿,“该做的都做了,不该留的都不能留。”

胡惟庸的结局也相似。曾是左右手,掌中枢政令,却死于“谋逆”罪。史书写得模糊,定罪过程不清,连笔供都未公布。一案连坐三万人,知情者尽绝。

这不是偶然,是系统性的安排。

朱元璋的天下,不许有人记得从前的“皇帝”。不许有人查旧账,更不许有人翻旧牌。朝堂只认“洪武”,不认“龙凤”。

而他最厉害的地方,不是赢了多少仗,而是删了多少史。

从称帝那天起,朱元璋让李善长主持修史。不是编“红巾军志”,而是写“元末志略”。韩林儿成了“僭伪之主”,龙凤政权被归为“乱党”。

正统不在过去,而由胜者定义。

百姓早已改口叫“皇上”,朝堂奏章不再提“红巾”,民间传说里的“明王”也变了名字,成了“洪武天子”。

没有人再说起那条船,也没有人再问韩林儿的墓在哪里。

因为再问,就是质疑“正统”。就是对抗“天命”。谁还敢提,就可能变成“谋逆”。

韩林儿被从江水里抹去,也从史书中删去。他曾是皇帝,是红巾军的旗帜,是朱元璋的借口、通道、掩体。

可在朱元璋真正掌权之后,他就成了必须抹去的过去。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太正。

太正,就碍事。太正,就不能留下。哪怕没兵没地没权,只要他一天没死,朱元璋就一天不能“名正言顺”。

船翻那天,江水沉了人,也沉了一段记忆。

从此天下只剩一个“明”,那就是洪武年号的明。朱元璋给自己写史时,再也不用解释“凭什么是我”。

因为其他人,早已不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陈桥兵变深度解析:北宋的建立与赵匡胤的政治智慧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陈桥兵变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事件。...
原创 朱...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一生共生下26个儿子。但是,在所有儿子中,他特别宠爱的大儿子朱标,以及后...
原创 封... 随着武王伐纣之战的正式开启,封神大战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西岐军首先由姜子牙带领,确定了他在三军中的绝...
原创 从... 不同于现代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中国古代人选择配偶时,金钱从来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古代社会非常重视人的...
原创 明... 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历来被历史评价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他和父亲明仁宗一起,在他们的统治下,明朝迎...
原创 西...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老子》(《道德经》)帛书,分甲本与乙本。由于墓主利豨死于公...
原创 若... 关羽和张飞是蜀汉的两位上将,典韦和许褚则是曹魏的名将。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如果这四个武将对阵打架,...
原创 清... 自从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清朝的国门起,中国就开始陷入一个漫长的屈辱时代。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经历了许多领...
原创 从... 查理五世的背景和崛起 查理五世,原名卡洛斯·伊,既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
原创 诸...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诸葛亮既聪明又接近妖异。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精通天文和地理,军事谋略也是...
原创 李... 在许多《隋唐演义》电视剧和画本中,主角往往不是李世民,而是秦琼——这位隋末唐初著名的将军。在影视剧中...
原创 从... 有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退位,这两千...
原创 真... 刘知远:梁唐晋汉周,朱李石刘郭 在五代十国时期,刘知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非常低的。即便放眼整个中国历...
原创 美... 特朗普在美国展开了严厉的打击非法移民行动,结果很多“润人”选择了灰溜溜地回到中国。这也让网上出现了不...
原创 上... 这艘由德国人打捞的唐代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最早是在1998年,位于马六甲海峡南部的海底被发现。...
原创 五... 蜀汉的“五虎上将”和曹魏的“五子良将”一直是三国迷热衷讨论的话题。这些名字来自《三国志》中的两篇传记...
原创 为...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罗贯中的笔下,意指吕布是最强的武将,赤兔马是最优秀的战马...
原创 刘... 看《三国演义》时,每次看到刘备,总会觉得他特别客气,而且有点过于客气,尤其是他“三让徐州”那一段。那...
原创 一... 唐玄宗时期,虽然唐朝已进入中期,但由于对外战争频繁,仍有不少名将活跃于军中,比如力挽狂澜的郭子仪。然...
这些沙特国宝为何“首秀”郑州? 【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生生不息的智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