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的清官,包拯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一位。他的形象在影视剧和戏曲中极为显眼,尤其是那黑黝黝的皮肤和眉心的月牙标志性特征,令人一眼就能认出。每当看到剧中的包拯拿出尚方宝剑,严厉制裁奸臣和佞人,迫使他们认罪伏法的场面,心中都会不禁感到一阵畅快。
虽然包拯在开封的政绩广为流传,但他的故乡却在安徽合肥。合肥市包河区的包公园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名臣而建。包公园始建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占地34.5公顷,差不多相当于5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园中水域面积占了一半左右,因此漫步其中,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充满了江南园林的淡雅与清新。
在盛夏时节,池水碧波荡漾,荷叶翠绿,池边的绿树郁郁葱葱,亭台楼阁依水而建,粉墙黛瓦,景色如诗如画,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和宁静的美感。
园内安静清幽,四周没有汽车的鸣笛声,也没有人群的喧嚣。这里仿佛与外界的高楼大厦隔绝开来,进入园内后,给人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十分适合前来放松身心,享受一份宁静。
包公园的大门是黑色的,匾额上金字闪耀,透过大门可以隐约看到甬道两侧高大的树木,整座园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包公园由多个景点组成,包括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包公祠。包公祠在中国有三座,分别位于合肥、开封和肇庆,它们都与包拯的生平息息相关。合肥的这座包公祠尤为重要,因为它坐落在包拯的故乡,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走进包公祠,正中央坐着一尊金色的包公雕像,两侧站立着四大护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包公像上方悬挂的匾额写着“色正芒寒”,这是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所题的。匾额旁的对联尤为深刻,内容分别是:“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喜欢古装剧的人一定对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有所耳闻。这些在剧中出现的器具,在包公祠的展览中真实呈现,看到它们时,心中会不禁感到一阵震撼。三种斩首器具分别象征着不同的社会阶层:龙头铡用于斩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斩达官贵人,而狗头铡则用来斩那些刁民草寇。
在展柜里,还有很多以包公为原型创作的书籍、VCD和DVD等收藏品,都是上世纪的物件,散发着浓浓的年代感。这些展品也展示了包拯秉公办案、清廉正直的形象,足以看出他在民间深厚的影响力,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尊敬。
包公祠内还有一个蜡像馆,再现了《怒弹国丈》《铡美案》《打龙袍》等关于包公的经典故事。那些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仿佛将人带入了剧中的情境,重新感受正义伸张时的畅快与满足。
包拯去世后,宋仁宗亲自前来吊唁,并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因此包拯也被后人尊称为“包孝肃公”。展柜里陈列的册子,就是包拯当年上奏的书籍,记录了他在朝中的重要事宜和历史贡献。
园中,还有一些苍翠的竹子,虽然它们并不粗壮,但却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象征着包拯刚正不阿、无畏权贵的品质。这一形象也正好比喻了包拯的一生,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