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复兴官员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四人都是朝廷中的重臣,对晚清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都非常忠诚。但其中只有曾国藩有谥号文正。至于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张之洞都谥文祥。说起谥号,这是一个读书人入仕后梦想得到的谥号。文正排名最高,文仲排名第二,文恭排名第三,其次是文成、文端、文恪、文祥。其实从官职来看,李鸿章显然更高,那么曾国藩的实力如何呢?
事实上,谥号与官职类似。既然有层次,那就有高低之分。既然文正是最好的谥号,朝廷自然不会轻易赐下,否则就会毁于一旦,一文不值。
清朝时期,有多项规定。首先,只有具有学士学位或翰林出身的人才能享受带有“文”字的谥号。其次,除了地位之外,还考虑功绩和官职特征。第三,如果是帝师,机会就会增加。第四,既然是学者的谥号,那么对学者道德的评价就非常重要。第五,皇帝的个人意愿。
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曾国藩确实比其他三位更合适。
曾国藩是进士,但他真正崛起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回国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学士,被封一等义勇侯爵。他的地位和成就已经很高了。关键是他不打不抢,及时申请解散湘军。他多次以身体疾病为由想退休回家。更重要的是,无论从政治才能、品格、个人修养上,很少有人能与曾国藩相媲美。在司马光看来,文学是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文学是对一个学者道德的最高评价。可见曾国藩获得文学是没有问题的。
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官至文华宫学士、北洋商业尚书、直隶总督,号苏一伯。相比之下,他只比曾国藩高。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鸿章都是慈禧离不开的人物。慈禧太后尊他为“再造玄黄者”。但有两点是李鸿章无法比拟的。一是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太多,名声不太好。二是李鸿章在政治才能、性格和个人修养方面与曾国藩有很大不同。李鸿章的谥号是文忠,仅次于文正,这其实给了他足够的面子。
左宗棠,在很多人眼里,比李鸿章强一百倍。主要原因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确实,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左宗棠并非翰林(或进士)出身,因此不被允许追赠带有“文”字的谥号。幸运的是,慈禧太后认可了左宗棠的勤奋和功绩,赐他与进士同等的出身,因此他有机会获得“文祥”的谥号。
张之洞曾任边疆大夫,兼军机大臣,体仁阁学士。从卡片表面上看,他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也是慈禧选中的第三朵花。出生于翰林院。当然,他的谥号第一个字是“文”,关键就在第二个字。
张之洞出生于贵族家庭,自认为是官员中最好的。不过,这个文祥确实有点低级。将他与李鸿章并列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是文正,只不过他只是得罪了易旷而已,但真相如何已经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