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缝纫机的轰鸣声逐渐停歇,彩色线轴积满了灰尘,这是莱索托这个非洲南部“国中国”遭遇的最新经济阵痛。
海拔三千多米的莱索托高原上,寒冷的风吹过马塞卢工业区。今年冬季,三五成群的纺织工人徘徊在制衣厂门口,挨家询问工作机会。44岁的莱克森·比利不久前失去了缝纫工岗位,正在为下一顿饭和女儿的学费发愁。
“家里的情况很糟糕,我们没得吃,下周女儿就要开学了,还得交第三季度的学费,可我实在不知道钱从哪儿来。”比利对采访的记者说。
这一幕背后,是美国关税政策给这个本就脆弱的国家带来的打击。7月31日,美国宣布对莱索托商品征收15%的关税,导致这个人口230万的小国80%的纺织订单被取消,约1.3万人直接失业。
高原孤国:世界最大“国中国”的地理现实
莱索托王国全境被南非环绕,国土面积约3.0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中国”。超过65%的国土海拔在2300米到3482米之间,因此被称为“非洲的屋脊”和“天上的王国”。
这个国家的东部75%是山地,西部25%为地势较平缓的低地。这样的地理条件构成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天然障碍。莱索托没有深水港,连铁路都是南非的,国内运输成本比邻国高出大截。
地理可以是屏障,也可以是枷锁。莱索托超过七成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可耕地有限,修条公路难如登天。这样的地形既给了它独立的本钱,也构成了发展的天然壁垒。
19世纪初,巴苏陀族酋长莫舒舒一世统一各族,建立了巴苏陀王国。面对布尔人的入侵,巴苏陀王国选择与英国合作,1868年成为英国“保护地”,后来被称为巴苏陀兰。
19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当英国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时,莱索托面临关键抉择:是加入正在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还是走自己的独立道路?
莱索托最终选择了独立。1966年10月4日,这个山区国家升起自己的国旗,宣布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改名为莱索托王国,莫舒舒二世任国王。
独立之初,莱索托人满怀期待,以为摆脱殖民统治就能迎来繁荣富强。然而,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政治漩涡:独立后的混乱政局
独立不到四年,莱索托就陷入了政治混乱的漩涡。1970年举行首次大选,当反对党在选举中领先时,执政党直接宣布选举结果无效,取消宪法,实行紧急状态。
这一行动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政治动荡的起点。从那时起,政变成了莱索托政治的固定篇章。
1986年,军方发动政变,软禁国王;1990年,军政府废黜莫舒舒二世;1998年,暴力冲突蔓延到商业区。2014年,执政联盟内斗引发军警冲突,首相一度逃亡南非。
政治的不确定性制造了恶性循环。“外资看到这样的政局,转身就走,国际援助开始占据财政大头。” 2022年,商人萨姆·马特凯恩成立繁荣革命党并在大选中获胜,给国家带来一线希望,但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
莱索托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4年莱索托贫困人口比例高达49%,近一半国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极为脆弱。农业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以原始粗放的耕作方式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制造业规模小,多为低附加值加工。
钻石开采业是莱索托的一线希望。2006年发现重达603克拉的“莱索托诺言”钻石,2018年又开采出910克拉大钻石。但这一产业并未能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真正支撑莱索托经济的两大支柱是劳务输出和国际援助。大量莱索托人在南非的矿场和工地工作,侨汇成为国民收入重要来源。南非提供的关税补贴和国际组织的救援,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莱索托经济的运转。
关税打击:纺织业危机与国家灾难状态
莱索托经济在今年夏季遭遇新的重大打击。美国政府宣布对莱索托商品征收15%的关税,给严重依赖对美出口的纺织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莱索托贸易和工商业发展大臣莫凯蒂·谢利莱表示:“纺织业是国家最大私营雇主,创造约3.6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大多数为女性。美方‘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80%的订单被取消,约1.3万人因此失业。”
非洲出口纺织品工厂是莱索托规模较大的本土纺织厂,负责人泰博霍·科贝利透露,他们不得不裁员近500人以缓解突如其来的经营压力。2021年曾计划在马塞卢10个区域设立工厂并雇用上万名工人的愿景,如今已不可能实现。
面对这一危机,莱索托政府今年7月宣布进入为期两年的 “国家灾难状态”,紧急调配资金应对青年失业潮,通过免除公司注册费、设立创业基金等措施试图挽救经济。
莱索托全境被南非包围,经济上高度依赖南非,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南非为什么不直接吞并莱索托?
答案很现实——不划算。
南非财政部经过评估认为,吞并莱索托意味着要承担修补其道路、电网、通信系统的巨大成本,还要将公共服务覆盖全国,并偿还外债。据测算,三年内南非财政赤字可能因此上升4个百分点。
南非自身面临失业和安全等棘手问题,引入一个贫困且政局不稳的区域会让负担翻倍。文化与政治融合的难度也不容忽视——莱索托几乎全民讲塞索托语,民族认同感强烈。
对南非来说,更明智的做法是保持莱索托作为一个友好但依赖的外围国家,这样既能确保对高原水资源的稳定获取,又无需承担全面治理的责任。
自力更生:高原王国的出路探索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莱索托仍在积极寻找出路。莱索托政府正努力通过深化与南非的联系、利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以及发展多边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来实现市场多元化。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援建的马费腾光伏电站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当地能源短缺问题。中国援建的莫塞公路也即将完工,改善了交通条件。
莱索托还与世界银行签署了《国家伙伴关系框架》并获得1.2亿美元资金支持,与欧盟签署价值2900万欧元的融资协议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
莱索托贸易和工商业发展大臣谢利莱表示:“2024年,我们取得了经济增长。2025年,我们仍有希望。” 但世界银行2022年的报告仍将莱索托列为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仅为1690美元。
今年冬季,在马塞卢的制衣厂外,下岗女工们依旧每天来等候工作机会。她们身后,是莱索托高原绵延的群山。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但这个国家的未来,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迷茫。
“我依然相信未来会更好。”非洲出口纺织品工厂的负责人科贝利说。他正试图筹措资金,引进先进织机提升效率,同时积极开拓欧洲市场。
莱索托就像一艘在高原上航行的船,四周被陆地包围,却仍在寻找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