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7月,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亲自带领军队向东吴发动了战争。但东吴新任都督陆逊的一场大火,不仅让刘备的报仇梦想破灭,也彻底断送了蜀汉统一天下的希望。那么,为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会如此深远,影响如此巨大呢?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 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提到过: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里明确指出了荆州的战略重要性,它不仅是通向中原的最重要通道,还能让蜀汉掌握攻占中原的有利地理位置。 然而,东吴背弃了与蜀汉的盟约,并在背后偷袭,导致关羽在北伐时失去了荆州这个战略后方,最终战败身亡,蜀汉也失去了这一关键之地。虽然此时蜀汉还有机会夺回荆州,凭借正当的理由完全有可能重新掌握荆州,但夷陵之战的失败彻底摧毁了这一希望。东吴成功控制了荆州,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蜀汉为了避免被东吴夹击,不得不再次与东吴建立联盟,这样一来,蜀汉就彻底失去了荆州。失去荆州后,蜀汉只能从汉中出兵进行北伐,而想要再度逐鹿中原,几乎变得不可能了。 其次,从军队的角度来看。 刘备虽然声称自己的军队有七十万,但实际出征的蜀汉军队只有大约五万,且其中有一万多是五溪蛮的兵力。可以说,蜀汉在夷陵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这支部队是刘备最精锐的力量,陪他征战四方,然而一夜之间,这些骨干部队几乎全部消失。 失去了这些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蜀汉后续只能依赖于蜀地的百姓,这些百姓虽然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他们并不如老兵般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长期的征战也容易激起他们的思乡之情。而益州人口本就有限,历史记载显示,蜀汉的总人口只有94万,军队最多也只有10万。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失了数万精锐,足以让整个国家的国力遭遇严重打击。失去强大的军队,蜀汉要想争霸天下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后,从人才角度来看。 夷陵之战的失败还带来了人才的大量损失。许多重要的人才,包括马良、冯习、张南和傅肜等都在战斗中阵亡,而黄权则被迫投降了魏国。这些人才的流失,让本就面临人才短缺的蜀汉雪上加霜,导致了后来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种说法的出现。 没有人才支撑,维持国家的稳定都显得异常艰难,更别说想要再度征战四方了。 因此,尽管蜀汉在夷陵之战后能够继续存续四十年,其实完全是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诸葛亮超凡的才能。诸葛亮不仅恢复了蜀汉战败后的国力,还成功摒弃了旧怨,与东吴重新建立联盟,保证了蜀汉在三国之间的稳定。正是这种稳定,使得蜀汉在一段时间内未被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