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支军队为清朝戍边,后代无国籍漂泊200余年,如今终成中国人
迪丽瓦拉
2025-11-08 09:02:32
0

在西藏日喀则的吉隆沟,有一群蓝眼睛的人,说着藏语,却不被承认是藏族

打了200年的铁,住了200年的牛棚,直到2003年才拿到那张迟到的身份证

廓尔喀之役

清乾隆年间,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廓尔喀人统一了尼泊尔全境。

这个从印度迁来的民族,在高原上建立起沙阿王朝,世代居住在常年积雪的山地,耕地稀少,物资匮乏。

向外扩张成了唯一出路,1788年,廓尔喀以贸易纠纷为由,派出3000骑兵越过边境,攻入西藏的吉隆、聂拉木一带。

这支军队骁勇善战,擅长在马背上作战,沿途烧杀抢掠。

当时西藏边防力量薄弱,地方官兵难以抵挡。

消息传到京城,乾隆起初并不在意,在他看来,边境小股匪患不过是癣疥之疾,让地方处理即可。

三年后,廓尔喀军队卷土重来,这次规模更大。清廷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乾隆下令,派遣曾平定大小金川的名将福康安率军进藏。

这支由汉、蒙、满等多民族组成的精锐部队,不远万里翻越高原,直扑前线。

战事进行得很快,福康安的部队,有丰富的高原山地作战经验,仅用半年就收复失地,还一路追击到尼泊尔境内。

廓尔喀军队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在清军的穿插包围中,数百名廓尔喀骑兵与主力失去了联系

喜马拉雅山脉密林深处,云雾缭绕,峡谷纵横。

这些士兵在崇山峻岭中打转,找不到回去的路,野果、山泉、飞禽走兽,成了仅有的生存依靠。

等待战友来接应,从几天变成几个月,再变成几年。

归路断了,故土回不去了

这些失散的骑兵开始在中尼边境定居,与当地尼泊尔人通婚繁衍。

当地藏族根据来历,称呼这群人为"达曼"——藏语中"达"是马,"曼"是军,意思就是骑兵的后裔。

蓝色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卷曲的头发。

这些外貌特征成了达曼人永远无法抹去的印记,也成了未来200年苦难的起点。

被遗忘在历史夹缝中的人群

战争结束后,达曼人成了边境上的游魂。

清朝虽然设有驻藏大臣,边境地区的管理却极为松散,高海拔、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戍边力量本就薄弱。

对于这些流落边境的小股人群,朝廷从未正眼看过。

达曼人学会了藏语,开始接触藏族社会。生存是第一要务

观察久了,发现一个秘密:藏族社会中有种职业叫"黑骨头",包括屠夫、铁匠、天葬师,被认为血统不纯、不洁净,无人愿意从事。

达曼人选择了打铁,这是个苦活,守在炽热的炉火旁,将铁块烧红,用铁锤反复锻打成斧头、弯刀、农具,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一整天下来浑身酸痛,产量低,收入微薄。

交换条件很简单:给藏民打铁,换取粮食和栖身之所

有些藏民允许达曼人在自家的牛棚羊圈里过夜。

运气好的,能找到石头搭个矮房,用茅草盖顶。

暴雨来临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清朝灭亡,天下大乱,北洋军阀割据,国内战火连绵,边境流民根本无人问津

达曼人曾多次尝试申请加入国籍,所有请求都石沉大海。

没有国籍意味着什么?

没有土地,没有房产,没有户籍。孩子不能上学,生病不能就医。

藏族人不愿意和打铁的"黑骨头"通婚

达曼青年到了适婚年龄,只能回尼泊尔寻找配偶,很多人以入赘的方式结婚,从此留在那边,再也没回来。

人口越来越少,从最初的数百人,慢慢萎缩到200人左右。

整个族群的文盲率是100%——没有一个达曼人上过学。

打铁技艺从父辈传给子辈,再传给孙辈,成了维系族群认同的唯一纽带。

炉火不熄,达曼人还在。

眼看希望却依然被边缘化

1951年,社会太平了,达曼人看到了希望,藏族同胞分到了土地,住进了新房,孩子能上学,老人有医保,生活翻天覆地地变了。

可达曼人没有国籍,从法律意义上讲,生活在中国的达曼人不算中国人

分不到土地,享受不到任何政策,甚至连申请低保的资格都没有。

国家不是没考虑过,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接纳一个族群需要多方面的考量

安全问题是首要的,达曼人常在中尼边境来回走动,既去西藏打工,也回尼泊尔探亲,缺乏明确的国家认同感

生活状况的对比越来越刺眼,藏族邻居住进了宽敞的房子,达曼人的35户家庭中,19户还在借居,16户虽有私房,最大的不到4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十几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2.84平方米,连转个身都困难。

女人织布编织,拿到集市上卖,男人除了打铁,还做木匠、背夫,给人干零活,从早忙到晚,勉强糊口。

老人也闲不下来,头发花白了还要编织,挣几块钱补贴家用

族群在消亡,年轻人看不到未来,娶不到媳妇,留不住人。

200人的族群,每个人都互相认识,谁家有事全村都知道。

团结互助是生存本能,孤立无援的人群只能抱团取暖

打铁还在继续,炉火映红了一代又一代达曼人的脸庞,铁锤敲打声回荡在山谷,铁具依然结实耐用,价格依然公道。

只是打铁匠的后代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里

迟到了200年的身份认同

转机出现在2001年,日喀则市的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吉隆沟,无意中走进一间破旧的房子。

满眼破败,墙壁透风,地面潮湿

攀谈之后才知道,这些人是没有国籍、没有户口、没有房产的达曼人。

"三无"群体正式进入政府视野

调研开始了,达曼人的族源不明,人口稀少,文化习俗已经完全藏化——说藏语,穿藏装,过藏历新年。

经过两年的讨论和多方意见,2003年5月26日,正式批准47户86名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识别为藏族。

前后共计约190名达曼人成为中国公民。

消息传到达曼村那天,整个村子沸腾了

达娃正在雇主家干活,听到消息后激动地跑回村里,用达曼语大喊:"我们要成为中国公民了!"人们放下手里的活,互相奔走相告。

起初不敢相信,集体到政府部门求证,工作人员确认后,有人当场哭了出来

68岁的加措老人,拿到入籍证书那一刻,双手颤抖。"我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能成为中国人。"

实实在在的改变接踵而至。

2004年,政府投资147万元为达曼村修建新住房,总面积3846平方米。开垦荒地53亩,平均分配给每个达曼人。

次年,距离吉隆镇3.5公里的地方,一个崭新的达曼村拔地而起

身份证和户口本发下来了,达曼人第一次在"民族"一栏看到"藏族"两个字,第一次在"住址"一栏有了固定地址。

自然灾害来临时,国家没有忘记这个刚刚加入的族群

2011年锡金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达曼村的房屋受损严重。

政府再次投资,每户12万元整村重建,房屋面积扩大到90.49平方米

孩子们的命运彻底改变了,15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吃住学习费用全免

2017年,达曼村走出了第一位大学生,考上武汉理工大学。

消息传回村里,家家户户挂起五星红旗庆祝

经济来源多元化了,守边补贴每人每年7000元,草场补贴300元,60岁以上老人还有1000元生活补贴

打铁不再是谋生工具,成了致富手艺。

村里建起小型打铁作坊,斧头、弯刀、厨具供不应求

2015年夏天,达曼村收到第一份征兵通知。

巴桑和另外两名青年主动报名参军,成为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入籍时巴桑才7岁,对"国家"的理解还很模糊。

成年后经历地震救援,看到边防战士的付出和奉献,报效祖国的梦想在心里扎了根

如今,达曼村已有8人参军。

从"铁匠"到"守边人",达曼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片土地值得用生命守护

村口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是达曼人200年来最骄傲的象征

炉火依然在烧,铁锤依然在响,只是打铁的人终于有了名字,有了家,有了国

参考信息:
达曼人的新生:从无国籍到脱贫奔小康 ·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 2023年11月7日
从无国籍到脱贫奔小康——达曼人的新生 · 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 2020年8月
达曼人:祖国带我奔小康 我为祖国守边疆 · 人民网西藏频道 · 2021年4月26日
"达曼人"的幸福生活:从没有国籍到幸福安康 · 中国日报网 · 2014年12月29日
十五年前获中国国籍 现在过得如何 · 中国西藏网 · 2018年8月
达曼人结束流浪加入中国国籍20年 · 华龙网 · 2023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为什么明朝会权阉辈出?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受众颇多的观点。朝廷文官集团实力过于强大和桀骜,难以有效压制...
珍贵史料首次公开!吴石将军的户... 珍贵史料首次公开!吴石将军的户籍卡找到了 近日,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牺牲在台湾的吴石等烈士引...
铁血丹心护山河 —— 从金马鞍... 铁血丹心护山河 —— 从金马鞍看八旗将士的新疆忠魂 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被金马鞍照亮的英雄岁月...
原创 《... 《三国机密》这部电视剧的热播,让大家再次沉浸在三国的历史中,尤其是剧中的人物塑造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天...
原创 特...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则故事,描述了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的经过。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许多...
原创 原... 上古时代的人们,掌握了阴阳之道和术数的奥秘,生活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绝不轻易劳累,因此他们能保...
原创 晚... 晚清时期的社会风貌通过一组古老的照片展现了各个阶层的风采:王爷、福晋、青楼女子、剃头匠和努力学习的年...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关于暂停对外... 11月7日傍晚,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发布公告: 为更好地履行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
原创 同... 今天,大鹏要讲的这个人物是朱鲔。可能大家对鲔这个字不太熟悉,大鹏查了一下字典才知道,它念作wei,是...
原创 提... 包青天的官职到底有多大呢?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官员因为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枉法裁判、以权谋...
游戏论|层叠的镇史:《隐迹渐现... 在绘画史中,pentimento 指画家在原始画稿之上不断进行修饰和改笔,久而久之,覆盖层与底层的图...
原创 真...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他在临终时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诸葛亮。那时,蜀汉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中,...
笑谈大明(增一)朱元璋本想迁都... 众所周知,明朝有两个首都,分别是南北二京。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起家的龙兴之地,也是洪武和建文两朝的首都...
原创 关... 建安二十四年秋,樊城城外的汉水还带着汛期的浊浪。 关羽立马河堤,看着远处被洪水围困的曹军大营,腰间青...
原创 刘... 萧何,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最终官至相国。他的一生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司马迁在《史...
原创 为...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历史上是同根同源的兄弟民族。 公元九世纪,北欧的维京人来到了基辅,也就是今天乌克兰的...
从塔前到路上:一堂驶向青少年的... 1965年11月6日,由苏鲁豫皖四省协同、两大军区支援建设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在徐州凤凰山麓庄严落...
原创 灭... 邓艾,字士载,生活在曹魏末期,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将领。曾参与灭蜀战争,他通过阴平的捷径带领精锐骑兵迅速...
原创 长... 长孙氏家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之一。在北魏到隋唐时期,这个家族在政治舞台上一直占据着重...
原创 上... 在我国的历史上,刚成立的国家曾经历过长时间的内战。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对抗不断,发生了许多规模不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