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羽爱兵如子,樊城之战又没大败,为何2万将士都狠心离他而去?
迪丽瓦拉
2025-11-08 10:32:09
0

建安二十四年秋,樊城城外的汉水还带着汛期的浊浪。

关羽立马河堤,看着远处被洪水围困的曹军大营,腰间青龙刀的刀穗随风摆动。不久前,他刚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的捷报传遍荆襄。

可没人知道,此刻他麾下两万将士的军心,已在无形中将倾。

十几天后,当吕蒙白衣渡江的消息传来,这支刚打胜仗的军队竟瞬间溃散。士兵们丢下兵器,朝着荆州方向奔逃,只留关羽在麦城寒风中孤立无援。

这不是战场溃败,却是比大败更彻底的崩塌。答案,藏在荆州的泥土里,藏在粮草的缺口间,更藏在人心的褶皱中。

一、“爱兵” 的假象:被割裂的军心根基

陈寿在《三国志》里写得明白:关羽 “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这话听着是褒奖,实则藏着致命缺陷。他对普通士兵的确宽厚,能同吃同住,甚至为受伤士卒亲自换药。可军队的运转,终究要靠中上层将领支撑。

驻守江陵的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却因粮草调度稍有迟缓,就被关羽怒斥 “还当治之”。公安守将傅士仁,更因一次小过失遭当众羞辱。

这两人手握荆州后方的兵权,却成了关羽的 “眼中钉”。裴松之注《蜀记》里提过一个细节:关羽出征前,曾威胁二人 “若失粮草,定斩不饶”。

将士们看在眼里,心里早打了算盘。他们爱戴能共患难的主帅,却怕跟着这样的人,哪天会因上司的过错被牵连。这种矛盾,在和平时期藏得住,到了危局就会爆发。

更关键的是,关羽的 “爱兵” 没触及根本。他给士兵衣食,却没护住他们的家。而荆州,恰恰是这两万人的根。

二、荆州陷落:吕蒙的 “攻心杀招”

东汉末年的荆州,是乱世里的 “安乐窝”。

关羽镇守六年,将士们大多在此娶妻生子,买田置产。江陵城里的每间民房,都可能住着某个士兵的妻儿老母。对他们而言,保荆州不是保 “地盘”,是保家。

吕蒙偏偏掐住了这个软肋。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他率吴军白衣渡江,几乎没费一兵一卒就进了江陵。

进城第一件事,不是抢粮夺财,而是定规矩。《资治通鉴》记载,吕蒙下令 “不得骚扰百姓,索取财物”。有个同乡亲兵拿了百姓斗笠盖官铠,当场被他斩首示众。

接着是 “温情攻势”。他每天派人慰问老人,给病人送药,给饥寒者发衣食。关羽将士的家属,不仅没被关押,反而得到远超平时的优待。

最狠的是 “信息战”。他故意让关羽派来的使者走遍全城,亲眼看见将士们的妻儿在院子里织布、孩童在街头嬉戏。使者带回的消息,比任何劝降书都管用。

当士兵们听说 “家安好,吴人待之厚”,打仗的心思瞬间没了。他们拿起刀是为了护家,如今家没事,还打什么?

三、粮草危机:压垮士气的硬伤

军心再稳,也扛不住肚子饿。

关羽水淹七军后,收降了于禁的三万降卒。这下麻烦来了,原本够支撑的粮草,突然多了三万人的消耗,瞬间捉襟见肘。

《资治通鉴》明确记载:“羽得于禁等人马数万,粮食乏绝。” 他多次派人回江陵催粮,可糜芳、傅士仁本就心怀怨恨,故意拖延不发。

被逼到绝路的关羽,做了个昏聩的决定 —— 擅取孙权在湘关的粮草。这一下,彻底捅了马蜂窝。

孙权本就对关羽 “虎女安肯嫁犬子” 的辱骂怀恨在心,夺粮事件成了最后一根稻草。他当即联合曹操,派吕蒙偷袭荆州,派陆逊堵死关羽退路。

前线的士兵们,早就饿得眼冒金星。有老兵后来回忆,当时每天只能喝稀粥,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

当粮草断绝的消息传开,又叠加荆州失守的噩耗,士兵们彻底明白:再跟着关羽,要么饿死,要么战死,家里人还可能受牵连。

四、樊城僵局:看不到头的战争

樊城之战,从一开始就藏着败笔。

关羽八月围城,曹仁率数千人固守。城里缺粮缺水,却硬是靠着城墙坚固撑了下来。曹操又派徐晃带两万援军赶来,虽然多是新兵,却精准掐住了关羽的软肋。

徐晃深知关羽军的弱点。他不硬拼,先佯筑长堑,吓退关羽的偃城守军。接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围头屯,实则猛攻四冢。

关羽不得不亲自率五千步骑出战。昔日好友在战场上重逢,徐晃却直言:“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 两人大战数十回合,关羽终究没能突破防线。

《三国志・徐晃传》里写,此战徐晃 “长驱直入,破营十余屯”。关羽的十重鹿角防御被撕开缺口,虽然没到大败的地步,却让士兵们看清了现实:樊城打不下来,曹军援军还会更多。

这场仗从秋打到冬,士兵们穿着单衣在寒风中作战,早已疲惫不堪。起初还有 “威震华夏” 的盼头,如今只剩 “不知何时是头” 的绝望。

五、关羽的致命失误:犹豫与傲慢

当荆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前线,关羽的反应,加速了军队的瓦解。

他没有第一时间召开军议安抚军心,也没立刻回师夺荆州,反而在樊城外围犹豫了两天。他不信 “吴人能这么快破江陵”,更放不下即将到手的战功。

等他终于决定撤军时,军心早已散了。士兵们三三两两逃走,军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他们自己也在盘算退路。

路上,关羽又犯了错。他派使者去江陵见吕蒙,想打探虚实。吕蒙正好顺水推舟,让使者带了家属们的书信回来。

士兵们围着使者要家书,看到 “吾等安好,速归” 的字迹,再也绷不住了。当晚就有数百人逃营,第二天一早,军营里已空了大半。

史学家吕思勉后来评价:“关羽之败,始于骄,终于疑。” 他对士大夫的傲慢丢了后方,对局势的迟疑丢了军心。

六、将士的选择:不是背叛,是求生

最后跟着关羽退守麦城的,只剩数百人。

有人说这些士兵 “狠心”,可设身处地想,他们的选择再正常不过。东汉末年的士兵,本就不是职业军人,多是为了混口饭吃、护家人周全才当兵。

他们跟着关羽打天下,是因为能保住荆州的家。如今家被占了,粮没了,仗打赢了也回不去,自然会选生路。

吕蒙早就算准了这一点。他在江陵城门口设了登记处,逃回来的士兵只要报上姓名,就能领回家属和粮食。短短半个月,就有上千关羽旧部来登记。

那些没逃走的士兵,后来大多死在了麦城。他们不是更忠诚,只是没机会逃 —— 关羽为了稳住军心,后期已下令 “逃者斩”,可还是挡不住溃散的势头。

七、历史的回响:性格与时代的悲剧

关羽的败亡,成了三国历史的转折点。

陈寿在《关羽传》结尾叹道:“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他的 “爱兵”,终究抵不过性格缺陷带来的连锁反应。

吕蒙的 “攻心术” 成了后世经典。朱元璋灭陈友谅时,就效仿他善待降卒家属,瓦解敌军士气。而关羽的教训,也成了历代将帅的警示:善待士兵要护其根本,而非只做表面文章。

如今荆州的关帝庙香火依旧旺盛,人们敬他的忠义勇武,却鲜少提及那场军心涣散的悲剧。

可正是这场悲剧,让关羽的形象更真实 —— 他不是神,是个有优点也有致命缺陷的人。而那两万将士的离去,也不是背叛的污点,是乱世里普通人求生的缩影。

建安二十四年的寒风里,关羽或许到死都没明白:将士们离他而去,不是不爱他,是太爱自己的家。而他,恰恰丢了他们的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本组北京西直门老照片拍摄于1907年,由美国外交官司戴德所拍,戴德1906年来华担任美国驻奉天总领事...
原创 为... 愚孙权实在太愚蠢了,居然决定派吕蒙偷袭荆州,最终导致关羽丧命。 襄樊之战中,关羽困住了曹仁,斩杀了庞...
原创 韩... 韩国人对汉字的态度其实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如果像日本那样大方承认汉字是从中国传过来的,那倒也算了。然...
原创 不...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并立,诸葛氏家族为了确保家族的安全,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他们让家族成员分...
原创 土... 1449年,明朝遭遇开国以来最惨重的军事失利——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亲征被俘,二十万大军覆没,京...
原创 梁... 梁山好汉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熟悉,其中的一百多位好汉也是大家耳熟能详。但在这些人物当中,有一位虽然排行不...
原创 八... 这篇文章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了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或抄袭,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中国历史...
原创 他... 在历史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人物在正史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
原创 明... 为什么明朝会权阉辈出?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受众颇多的观点。朝廷文官集团实力过于强大和桀骜,难以有效压制...
珍贵史料首次公开!吴石将军的户... 珍贵史料首次公开!吴石将军的户籍卡找到了 近日,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牺牲在台湾的吴石等烈士引...
铁血丹心护山河 —— 从金马鞍... 铁血丹心护山河 —— 从金马鞍看八旗将士的新疆忠魂 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被金马鞍照亮的英雄岁月...
原创 《... 《三国机密》这部电视剧的热播,让大家再次沉浸在三国的历史中,尤其是剧中的人物塑造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天...
原创 特...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则故事,描述了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的经过。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许多...
原创 原... 上古时代的人们,掌握了阴阳之道和术数的奥秘,生活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绝不轻易劳累,因此他们能保...
原创 晚... 晚清时期的社会风貌通过一组古老的照片展现了各个阶层的风采:王爷、福晋、青楼女子、剃头匠和努力学习的年...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关于暂停对外... 11月7日傍晚,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发布公告: 为更好地履行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
原创 同... 今天,大鹏要讲的这个人物是朱鲔。可能大家对鲔这个字不太熟悉,大鹏查了一下字典才知道,它念作wei,是...
原创 提... 包青天的官职到底有多大呢?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官员因为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枉法裁判、以权谋...
游戏论|层叠的镇史:《隐迹渐现... 在绘画史中,pentimento 指画家在原始画稿之上不断进行修饰和改笔,久而久之,覆盖层与底层的图...
原创 真...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他在临终时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诸葛亮。那时,蜀汉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