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伯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风起陇西》最近正在热播,与原著小说不同,电视剧开篇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并将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改编为蜀军情报部门失误,被魏国安插入了内鬼,导致诸葛亮判断失误,误以为张郃不会走番须道。
没想到张郃奇袭街亭,蜀军大败,多亏王平奋勇杀敌,从乱军之中救出了马谡、魏延和高翔。影视作品为了增加故事性,不可避免要对原著小说或者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出一些改编,但是从《风起陇西》的弹幕和评论还是可以看出,很多网友对这一处改编不太满意,认为这处改编有些贬低魏延了。
根据史料记载,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局形式一片大好,先后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突然接到消息,曹魏名将张郃带领部队正从关中火速赶往陇右地区增援,这时能否守住街亭地区便成为了左右战局走向的关键。
这时候蜀军大部分人都认为选择魏延或者吴壹去镇守街亭比较合适,但是诸葛亮却没有采纳众人的建议,而是选择了马谡,然后让王平作为辅助,以高翔屯柳城为接应,由此可见,街亭大战的时候,魏延并没有在马谡军中。
《三国志》: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合战于街亭,为合所破,士卒离散。
那么魏延这时候在哪呢?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只能是靠猜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为了迷惑并牵制曹魏的东部援军,他先是派赵云和邓芝率领一支偏师从斜谷、箕谷北上,将曹真的援军都引导斜谷北口,然后诸葛亮则带领着蜀汉的其他将领及主力部队主攻陇西地区。
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虽然顺利地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还有广魏郡、陇西郡以及天水郡重镇上邽和冀县没有投降,这里面陇西郡和上邽对蜀军的反抗非常激烈,而这时魏延应该就是在负责攻打这些地方。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这一时期诸葛亮“以延为督前部”,大致就是前线总指挥。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有人推荐魏延去镇守街亭,但诸葛亮应该清楚魏延根本无法抽身,所以只能让马谡去街亭,毕竟派马谡去街亭的目的并不是让他战胜张郃,而是让他只要能够拖住张郃几天就可以了。
并且为了保险起见,还给马谡配了个防守大师王平,说王平是防守大师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派张郃攻打卤城以南的王平,试图击破王平后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当时的情况与街亭非常相似,魏军的首领依然是张郃,只不过蜀军这边王平从副手变为了主将,如果王平没有守住南围,那么诸葛亮就只能退兵。
但是这次王平成功地守住了南围,为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保障了侧翼的安全,让蜀军在卤城之战中大获全胜,斩获魏军的首级三千级,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张。
估计在卤城之战获胜之后,诸葛亮想起当初的第一次北伐还会非常后悔,如果当初让王平为主,马谡为辅,可能就不会是那样的结局了,不过当时的王平毕竟是降将,让他为主也不太现实。
再说回街亭之战,当初诸葛亮给马谡下达的任务应该就是拖住张郃几天,为蜀军争取时间,而给蜀军争取时间的目的就是让蜀军能够打下广魏、上邽,那么当时蜀军之中,能够指挥军队攻打广魏、上邽的将领,也就是魏延了。可惜最后马谡“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诸葛亮只能被迫撤兵,靠赵云在后压阵,烧掉了褒斜道栈道,才得以全身而退。
所以说诸葛亮之所以选择了马谡而没有选择魏延,并不是不信任魏延,而是魏延有更加重要的任务要做。
可能是由于《风起陇西》这本书在2006年就已经出版了,剧组也许觉得很多观众都看过原著,为了增加故事的可看性和悬疑度,便做了大幅度的改编。
从目前播出的这几集来看,《风起陇西》改编还算是比较成功,其实原著小说的前几章节奏并不快,也没有什么设置什么悬念,而剧改之后,前几集的节奏要快了很多,不过一集之中的信息量有点大,容易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其实这样大幅度的改编也很好,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观众不用担心被剧透,因为现在看来,小说和电视剧几乎就是两个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