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作为隋朝五虎上将中的领军人物,因其过人的武艺和勇猛的战斗力,曾受到众多势力的招揽。他最初跟随李密建立瓦岗军,后来又归顺王世充。尽管有许多人认为单雄信英年早逝是因为他没有选择一位明主跟随,但他的命运是否真是如此呢?事实上,通过了解单雄信的家庭背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选择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李世民杀害单雄信之后,徐茂公出于内疚,不仅照顾了单雄信的妻儿,还深感自己的一时怜悯为大唐留下了祸根。那么,为什么单雄信在关键时刻没有选择与好友徐茂公并肩投奔李氏父子,而是选择与他背道而驰,最终自断前程呢? 单雄信出生在曹州,家境优渥,深受家学熏陶,自幼习武,特别擅长骑射。与他同为曹州人,徐茂公也是一位勇猛的武士。虽然徐茂公家境富裕,但他不同于许多富家子弟的骄奢,他待人宽厚,性格豪爽,与单雄信一见如故,二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单雄信在隋朝的五虎上将中名列第一,他与秦琼、王伯当等人共同征战沙场,屡立战功,瓦岗军也逐渐成为中原最强的武装力量之一。瓦岗军凭借李密掌握的隋朝最大粮仓,无后顾之忧,兵力最盛时多达几十万。然而,瓦岗寨的创始人翟让因战术犹豫而屡遭失败,在单雄信和徐茂公的建议下,翟让最终将寨主之位交给了李密。 但随着李密的迅速崛起,瓦岗军内部流言四起,最终传出翟让欲夺回领导权的消息。李密本性多疑,心胸狭窄,认为只要翟让还在,他的领导地位就不稳。因此,李密设下了鸿门宴,杀害了翟让。此举使得瓦岗军内部人心惶惶,瓦岗军开始走向分裂。 李密之后与隋朝的老臣宇文化及联合攻打隋炀帝,但最终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败北。李密带领残兵投降李渊,而徐茂公、秦琼等人也一同归顺了李唐。与此不同,单雄信选择了投降王世充,跟随他镇守洛阳,从此,他与徐茂公两位曾经的生死兄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命运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并封李世民为秦王。王世充死守洛阳,最终李世民亲率大军攻破洛阳,王世充被俘并流放至蜀地,单雄信也在此次战斗中被捉获,随后遭到处决。 徐茂公作为单雄信的挚友,看着曾经的兄弟即将被斩首,心中难过不已。尽管心痛,徐茂公还是跪在李世民面前,请求保命单雄信。李世民忍痛问单雄信是否愿意投降大唐,而单雄信的回答是:誓死不降,我与你们父子不共戴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李世民心知单雄信不会屈服,毫不犹豫地下令将他处决,单雄信的英勇一生就此画上句点。 在临终前,单雄信深知自己的命运,特地找来了徐茂公,请他代为照顾妻儿。徐茂公悲痛之下,割下自己的一块肉喂单雄信,以此表达保护妻儿的誓言。单雄信死后不久,他的妻子因无法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也随之去世,只留下了单雄信的幼子单天长。徐茂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将单天长接到身边,视如己出,将他抚养成才。长大后的单天长继承了父亲的英勇,成为磨盘山的大寨主。尽管他心中深藏对父母冤屈的复仇之心,依然未能忘记父亲的仇恨。他等待着为父母报仇的机会。终于,在北番赤壁宝康王入侵时,单天长盯上了李世民,准备为父母复仇。然而,他在下山行刺过程中,被李世民的军队擒获。假装投降后,李世民察觉到单天长心中的野心,最终单天长在唐军的营地中丧命。 随着时间流逝,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直到唐朝末期,黄巢起义爆发,单雄信的第十一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四兄弟也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在军中,这四兄弟勇猛异常,被称为黄军四杰。他们随黄巢杀入长安,虽然唐朝最后平定了黄巢大军,但国力已大不如前,盛唐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 单雄信誓死不降的原因,除了他忠于王世充外,另一个深刻的原因是与李唐有着深仇大恨。李渊在隋朝初年曾亲手杀害了单雄信的父亲单禹,而单雄信的哥哥单道也因李渊的误杀而死。这些血海深仇使得单雄信不可能对李氏父子屈服,更不可能为他们效力,替他们打天下。 历史的巧合常常令人难以预料。李渊杀单道的事件,虽是一个误会,但却直接导致了单家与李家的深仇。从此,两家势不两立。单雄信坚决反抗李唐,李世民深知血海仇恨的深重,因此即便徐茂公为他求情,李世民依然做出了决定,毫不留情地处决了单雄信。 通过了解单雄信的家族背景,我们可以明白,单雄信的悲剧命运其实早有注定。李渊绝不会让一个视自己为仇敌的人继续活着,虽然李氏父子心存恻隐,未曾彻底根除单家的后代,却未曾想到,这份恻隐之心,竟成了大唐最终衰败的祸根。天道轮回,单雄信未能为父母复仇,但最终,单雄信的后人成功为单家复仇,使李氏的子孙承受了昔日血海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