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联合抵抗日本侵略。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和红军则改编为新四军。 新四军成立后,叶挺被任命为首任军长。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对叶挺的这个人选表示支持。叶挺早期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加入了共产党,虽然曾一度脱党长达10年,但他始终心系革命,并且与共产党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在新四军的领导班子组建时,叶挺被确定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关于参谋长的人选,叶挺和项英各自推荐了不同的人选。毛主席经过考虑后,决定选择另一位人选,而不是采纳他们的提名。 参谋长是军队中至关重要的职位。叶挺和项英分别提名了哪些人选呢?毛主席为何另有看法,选中了张云逸呢? 叶挺作为新四军的军长,在参谋长的选人上,提名了周士第和周子昆两位老部下。周士第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1924年加入了共产党,表现非常出色。在校期间,他与叶挺一同为革命事业打拼。毕业后,周士第在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担任营长和团参谋长,随着叶挺将军四处征战。 叶挺对周士第非常了解,两人有着多年的革命友谊。南昌起义中,周士第以25师师长身份参加,是起义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因此,叶挺推荐周士第担任新四军的参谋长,显得非常合理。周士第的能力出众,革命经历丰富,非常符合参谋长的职位要求。 除了周士第,周子昆也是叶挺的亲密战友。与周士第一样,周子昆在南昌起义时就参与其中。周子昆不仅在五四运动期间积极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共产党后,积极参与革命工作。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历经重重考验,随后加入井冈山,参加了多次反围剿战役,还跟随队伍走过了艰辛的长征。 无论是周士第还是周子昆,二人都是叶挺非常看好的优秀人才。两人都有着深厚的革命背景,是新四军参谋长的理想人选。 作为新四军的副军长,项英在领导层中拥有重要的发言权。他提名了刘英和陈毅。刘英是红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特别擅长政治工作。长征结束后,刘英留在了浙江,和粟裕等领导人一起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尽管缺乏外援,并且被敌人四面围堵,但他依旧成功带领队伍发展到千人以上,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陈毅则是革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新四军的第二任军长。陈毅在革命初期便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一起,在井冈山上共同奋斗,并在红军中担任要职。虽然陈毅没有参加长征,但他并未因此轻松。在领导南方游击队时,面对敌人的围剿,他的部队不仅没有被消灭,还发展壮大,人数突破一万,陈毅的贡献巨大。 新四军的人员大多来自南方的八省,陈毅带出的部队有着极高的战斗力和威望,因此他担任新四军的参谋长是非常合适的。 无论是周士第、陈毅、刘英,还是周子昆,这些都是非常出色的革命领导者。无论谁出任新四军参谋长,都有足够的资格。然而,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另一位人选——张云逸。张云逸的革命资历非常丰富,堪称开国十大将中最具资历的那一位。早在革命初期,张云逸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并参与了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他与叶挺的关系也非常好,曾在北伐战争期间担任叶挺的参谋长,二人合作无间。 在新四军成立前,我党与国民党曾就组建新四军进行谈判,张云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在与国民党的高层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为新四军的成立和抗日大计贡献了力量。 新四军的参谋长是军中的第三号人物,张云逸深谙军事战略,革命经验丰富,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任命他担任新四军参谋长。 在毛主席的提议和支持下,张云逸被任命为新四军参谋长,并兼任第三支队司令。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11月,陈毅离开新四军前往延安后,张云逸接管了新四军的军事工作,并代理了军长的职务。 毛主席在选择新四军参谋长的问题上,展现了超凡的眼光和深远的考量。无论从革命经验还是能力方面,张云逸都具备了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所有条件,毛主席的决定非常明智。而张云逸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新四军担任参谋长期间,他领导的部队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