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捞瓷是什么?西安博物院专题讲座解读精美海捞瓷
迪丽瓦拉
2025-11-10 10:32:31
0

作为“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展览的系列重要活动,11月7日,西安博物院特邀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杨志博士在乐知学堂开展了题为《海捞瓷——海底遗珍里的盛世风华》的专题讲座,带领近百名现场听众及线上逾十万次观看的网友,深入探寻了沉睡于碧波之下的外销瓷传奇。

杨志老师在乐知学堂开展《海捞瓷——海底遗珍里的盛世风华》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系统梳理了海捞瓷从秦汉溯源、唐中后期兴起,到宋元繁荣、明清鼎盛的清晰发展脉络。杨志详述了如唐代“黑石号”、宋代“南海一号”、清代“碗礁 I 号”等各时期代表性沉船及其出水的珍贵瓷器特征,并重点解析了海捞瓷的三大类别:传统外贸瓷、来样加工瓷与仿制瓷。

讲座中,杨志深入介绍了青花瓷的概念、所使用的青花料(如元代的苏麻离青料、清代的珠明料)以及其制作工艺与工具。他特别重点突出了康熙时期海捞瓷的卓越成就,体现在其细腻的胎质、享有盛誉的“翠毛蓝”发色、融合了中西元素的独特造型,以及兼具传统与西方风格的纹饰上。讲座深刻挖掘了海捞瓷所蕴含的历史、艺术与收藏价值,彰显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实物证据,对研究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此次讲座的背景——西安博物院与福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碗礁瓷语”特展,正在该院一楼临展厅持续展出至2026年4月7日。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明

来源:前方+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11月7日政协中华路街道联络委联合中华路小学组织“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活动...
原创 西... 在唐朝的辉煌时代,发生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瞬间。那是武德九年,整个朝堂的气氛风起云涌,李世民站在...
诗人@永泰:开在大宋朝的那些梅... 中国人爱梅,梅兰竹菊“四君子”,梅列首位。 宋代是中国梅花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著名的梅花典故、诗...
原创 刘...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王朝。而在其中有一个王朝,其开国皇帝的故事尤为励志。这个皇帝出生贫寒...
原创 他... 在与李鸿章有血缘关系的后辈之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甚至入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的...
原创 东... 文/袁 帆 鞍山,一座因钢铁工业而兴起的现代城市,其正式建立并命名的历史只有约90年;清华,一所与“...
原创 李... 公元211年,刘备在法正的帮助下,发动了入川之战。虽然庞统在落凤坡英勇战死,但刘璋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原创 何... 我们常常听到“燕云十六州”这个词,虽然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只是有些模糊的印象。历史上有这...
“唐诗之都”品牌效应如何最大化 雷蕾 唐诗是中华文化史上的明珠,长安是唐诗创作的地理中心。唐诗与长安有说不尽的故事,今天的西安建设“...
原创 柴... 我国四大盆地,从北往南依次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其中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
逝去的古建筑 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古老的中国留下了很多令人惊叹的古建筑,那是一种渗透在骨子里面的美,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顾廷龙年谱长编》中的“学术彩... 2025年11月10日是顾廷龙先生一百二十一周年诞辰。去年上海图书馆曾分别在本馆、东馆举办展览纪念顾...
原创 无... 近代的中国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贫穷和落后,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断在变得更加强大,但仍有不少...
“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 新华社英国牛津11月9日电(记者赵家淞)“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展览与学术研讨会8日在英国牛津...
原创 刘... 公元422年5月,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生命的最后时刻悄然降临。这位一生征战沙场、建立赫赫功业的君王,在临...
海捞瓷是什么?西安博物院专题讲... 作为“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展览的系列重要活动,11月7日,西安博物院特邀西安美术学院副...
原创 科...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关于早期社会形态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其中,母系氏族社会究竟是否...
原创 1... 1965年2月下旬,国民党高层的重要人物、蒋介石的亲信陈诚因肝癌病重,生命垂危。医生将这一消息告知他...
原创 司...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意味深长。司马懿,魏晋时期的权谋大家,一生智计如海,但有一次...
原创 魏... 公元621年,李建成任命魏征为太子洗马,对他礼遇非常周到。五年后,到了626年,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