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英国牛津11月9日电(记者赵家淞)“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展览与学术研讨会8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系统展示了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考古发现,旨在推动中英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文明互鉴。
展览由四川省文物交流和信息中心、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国)及西南交通大学承办。开幕式上展出了包括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青铜神坛、太阳神鸟金饰及金面具在内的14件重要文物复制品,并通过图文、影像、多媒体及增强现实技术生动再现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与古蜀文明风貌。
这是11月8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拍摄的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复制品。新华社记者 赵家淞 摄
“从中国成都平原的腹地,到英国牛津的学术殿堂,我们跨越了万水千山的空间距离,穿越了三千多年的时光隧道,为三星堆—金沙遗址齐聚于此。三星堆—金沙遗址始终欢迎来自考古、历史、文博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一同参与到解读和研究中来。”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濮新在开幕式上表示,期待能够与牛津大学展开更多考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像这样的展览,以及讲座、对话和出版合作,我们希望让更多国际朋友感受到中国文明的深厚底蕴,并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开放、包容与创造精神。”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国)代表詹姆斯·哈钦斯说。
11月8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来宾们观看“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展览。新华社记者 赵家淞 摄
同日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以“从考古看中国:历史、文化与艺术”为主题。中外专家围绕古蜀文明与周边文明的交流互动、资源与礼仪网络、金器体系及其象征意义等议题深入探讨和交流。
11月8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举行的“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展览上, 四川大学教授黎海超向来宾们讲解。新华社记者 赵家淞 摄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日。自2022年起,中方机构与牛津当地已合作举办多场三星堆主题文化交流活动。本次展览与研讨会是古蜀文明研究成果在英国的集中展示,也是中英双方深化文化遗产合作与文明对话的又一成果,为海外公众理解中国古代文明与艺术提供重要窗口。
上一篇:逝去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