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中旬,西柏坡迎来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这位客人到底有多重要呢?毛主席亲自去接待他,百忙之中的周总理还特地为他设宴款待,聂荣臻、叶剑英等元帅也都专程前来看望他,握着他的手,嘱咐他一定要保重身体。稍后赶来的彭德怀将军更是恭敬地称他为“老师”,还把自己的大衣披在他肩上,生怕他着凉。这一连串特殊待遇,让人不禁好奇,这位受到了如此多高级领导关照的人,究竟是谁? 这位受人尊敬的特殊客人,正是李明灏将军。李明灏,湖南醴陵人,生于1897年。他年轻时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成归国后,应程潜先生的邀请,先后在长沙陆军军官讲武堂和黄埔军校任教。就是在长沙陆军讲武堂,他成了当时年仅24岁的彭德怀的老师。 1927年,李明灏冒着生命危险,帮了毛主席一个大忙。当时,李明灏已经是国民党少将师长,奉命到长沙招募士兵。刚到长沙不久,驻守在长沙的第33团团长许克祥响应上级命令发动“马日事变”,疯狂搜捕共产党人,整个长沙笼罩在恐怖之中。 在那晚,一个满身是血的匆匆行人敲响了李明灏的门,递给他一张纸条,随后消失在黑夜中。李明灏打开纸条,惊讶地发现,纸条上竟然写着毛泽东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毛主席为何会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向国军少将李明灏求助?这得从两人的相识谈起。 毛主席是湖南湘潭人,而李明灏是湖南醴陵人,两人都是老乡。当年,李明灏受程潜邀请到长沙讲武堂时,毛主席就听说过他的名字。1924年,毛主席前往广州担任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恰巧李明灏也在广州,二人因此结识。两人一见如故,思想志向相投,迅速成为了知己。李明灏曾多次邀请毛主席到讲武堂讲学,对毛主席的博学深感佩服。李明灏不仅了解了共产党思想,还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尽管两人分别属于不同阵营,他们的关系依然密切,这也为毛主席在危急时刻向李明灏求助打下了基础。接到纸条后,李明灏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行动救人。他命副官带着全副武装的卫兵,夜间“抓捕”了省工会内的八十多名共产党人。表面上是抓捕,实则将这些人转移到自己控制的范围。 天亮后,许克祥的部队到李明灏的住处搜查,却被“操练中的新兵”误导,最终未能发现什么异常。接着,李明灏冒着极大的风险,将这些人安全送到城外,还给他们提供了武器和银元。这批被救的人后来成为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的重要力量。 李明灏的这一行为激怒了蒋介石,幸得程潜的保护,他才免于灾难。但即便如此,李明灏依然毫不退缩,继续在背后支持革命。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始进军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刚开始时,红军缺乏准确的军用地图,影响了军事行动。就在这时,李明灏给毛主席带来了好消息。李明灏得知蒋介石准备再次围剿井冈山,决定为毛主席提供帮助。毛主席回信,希望他能弄到军用地图。 李明灏回到武汉,进入国军豫鄂皖剿总司令部担任少将参议,负责作战业务,每天接触到详细的军用地图。由于司令部主事杨永泰非常狡猾,李明灏决定先赢得他的信任,再悄悄地将地图临摹下来。杨永泰对他很是欣赏,任命他负责总部作战研究,还允许他借阅所有地图。 李明灏利用借图少登记的方式,偷偷藏起了数千张湘鄂赣地区的军用地图。一次地图失踪的调查差点揭露了他,但最终证明是个误会。接着,李明灏联系了地下党,将这些地图安全送到了毛主席手中。这批地图对红军成功粉碎蒋介石第四次围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之后,李明灏辗转到南京,继续为共产党搜集情报,保护了400多名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免遭迫害,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虽然李明灏已经年过中年,但他依然积极投入到抗日事业中。最显著的贡献是他创办了武冈军校(黄埔军校第二分校),肩负着“抗日救国、培养英才”的重任,培养了大量的爱国将领,他们随后奔赴抗战前线。 1943年,李明灏担任国军第97军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八路军的重庆办事处设在曾家岩,李明灏上任后,主动保护了该办事处,避免了军统的破坏。由于与共产党暗中保持联系,李明灏被蒋介石举报,1944年被撤职,并被贴上了“永不录用”的标签。失去职位和收入后,他只能依靠朋友和学生的接济度日。解放战争时期,李明灏毅然脱离国民党,公开宣布脱党,并前往解放区,经过多地辗转,最终于1948年10月底抵达华北解放区。11月,他抵达西柏坡后,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聂荣臻、叶剑英和彭德怀等老朋友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西柏坡期间,他积极参与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担任华北军政大学第三总队队长,推动大量国军官兵投向人民阵营。渡江战役爆发后,他应周总理的命令前往长沙,孤身劝说程潜和陈明仁起义,期间险些被刺杀,最终促成了湖南的解放。 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李明灏作为委员,与程潜、陈明仁一起赴京参会,毛主席亲自迎接并设宴款待。新中国成立后,李明灏拒绝在家乡湖南任职,担心亲友关系影响廉政,最终被安排到湖北工作。即使在湖北,他依然严防亲戚托关系,曾开玩笑说:“要工作,我安排你去修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