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长城到底有什么用?西方学者说它把欧洲害惨了,为什么?
迪丽瓦拉
2025-11-11 10:01:57
0

在18世纪,法国涌现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叫伏尔泰。伏尔泰不仅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还被尊称为“欧洲的良心”。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的长城却提出了颇为负面的看法。他曾说:“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便开始修建长城。但它不仅未能有效地阻挡鞑靼人的进攻,反而成为一座可怕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空洞且充满迷信的象征,它们所证明的,仅仅是那个民族的顽强耐力,而非他们真正的智慧与能力。”

长城,作为中国历史的象征之一,确实承载了许多负面的历史记忆。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壮故事,或者在长城修建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民力与物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这座雄伟的建筑蒙上了阴影。即使是那些曾亲眼见证长城壮丽景象的人,也常常心生疑问:它到底能够有效地抵挡外敌的入侵吗?当时的统治者,耗费如此巨大的资源修建长城,这到底值不值得? 18世纪时,伏尔泰将长城称为“恐怖的纪念碑”。然而,时至今天,许多西方学者则认为,正是这座长城,成为了欧洲历史命运的转折点——它不仅仅是中国的防线,甚至间接地成为了欧洲灾难的根源。那么,这座中国古代的“巨龙”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实际作用呢?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从表面上看,它就是一条高大、坚固、蜿蜒不绝的城墙。然而,长城的意义远不止于“城墙”本身。它是一个兼具战略意义和文化象征的建筑奇迹。 长城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个时代曾发生过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取悦心爱的美女,不顾国家大事,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上演了“狼来了”的悲剧,这也标志着西周时期的结束,进入了东周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长城修建的第一个高潮期。各路诸侯为了捍卫自己的疆域纷纷动工修建长城,但那时的长城还较短小,无法展现出雄伟壮丽的规模。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并将之前零散的防线联结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长城才真正获得了“万里长城”的美誉。

进入明朝,长城建设再次迎来了辉煌的高潮。明朝的长城建造不仅规模宏大,且工艺精湛,这些至今屹立在世的长城遗迹,正是明朝人民智慧和耐力的象征。尽管清朝统治者入关时突破了长城,但他们也继续修建长城,特别是在黄河以北的广袤地区。 从西周到清朝,长城的建设历时2000多年,跨越了多个朝代。尤其是明朝修建的长城,长度已经达到8851.8公里,其他朝代的修建长度将总长度推至2万公里以上。作为一条蜿蜒如巨龙的长城,它横跨了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及西北地区,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北部。

伏尔泰曾提到,能够修建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确实反映了中华民族顽强的耐力。虽然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但它更能体现出长城背后蕴藏的中华民族的智慧。

首先,考虑到古代缺乏现代的钢铁工具和机械设备,能够在重山峻岭间修建如此宏伟的长城,足以证明古代中国卓越的建筑水平。或许我们今天所称的“基建狂魔”精神,早在那个时代便已初见端倪。更令人惊讶的是,长城的布局竟然精确地设定在400毫米降水线附近! 这一降水线,分隔了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和干旱的北方。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南,农业得以繁荣,而北方则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发展困难。尽管“降水线”是现代的地理概念,但几千年前的古代人民,已经通过生活经验深刻理解这一自然规律。事实上,这条线不仅代表了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成为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分界线。 长城的作用,远不止于防御,它更像是一个象征和平的屏障。有人认为,长城不过是防御线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长城不仅可以防守,甚至有时还能主动出击。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有效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安定。

没有长城时,少数游牧民族的骑兵能够迅速南下侵扰中原,造成大规模的掠夺,且常常难以追赶。但有了长城,这种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尽管长城并不算很高,但它足以阻挡游牧骑兵轻易突破。尤其是长城上的烽火台和狼烟信号系统,能够让中原的守军及时得知敌人的动向。

即使面对大规模的敌人入侵,长城依然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长城上的士兵可以通过快速巡逻和移动,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迅速组织反击。更重要的是,游牧民族即使突破了长城,所能获得的战利品也非常有限,他们必须尽快撤退,否则会面临中原军队的围攻。

然而,长城的最大作用不仅仅是防御,它在经济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游牧民族的经济依赖外部资源,尤其是盐、粮食和金属制品。而长城的存在,使得中原地区的物资流通可以得到控制,长城成为了一个经济的“阀门”。

游牧民族虽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但他们没有稳定的居住地,也不擅长农业与冶炼,最需要的就是粮食和盐。寒冷的冬季,牛羊无法安全过冬,这时他们不得不依赖中原地区的商品。长城的存在使得中原政权可以对这种贸易进行控制,收取关税,并及时了解游牧民族的需求,做好应对。

长城不仅是中原政权管理游牧民族的工具,也是对游牧民族的一种“经济制裁”。通过控制商路,中原政权能够限制游牧民族的物资流通,迫使他们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甚至使游牧民族的经济陷入困境。

通过这些历史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长城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游牧民族的侵扰,更为了促进双方的和平与贸易。它的作用不仅仅是阻挡外敌的入侵,更是为了维持长期的边境安宁和经济繁荣。

即使是像朱元璋这样具备强大军事力量的帝王,他也在明朝建立后,投入了大量资源修建长城。这并不是因为他畏惧北方的敌人,而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稳固边防,促进国内的生产力提升。

西方学者的批评最终指向了匈奴——这一古老的游牧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就开始频繁入侵中原,而这种冲突一直持续到汉朝才有所缓解。部分匈奴人最终逃往欧洲,开启了另一段征伐历史。匈奴人在欧洲的扩张,使得长城不仅是中国的防线,也间接影响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匈奴的征服与烧杀抢掠,正是长城间接催生的历史后果。对于西方学者来说,长城不仅未能阻止匈奴的威胁,反而让这股游牧力量进入了欧洲,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这或许是西方学者对长城的最大不满,也是他们指责它为“罪魁祸首”的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朝代更替,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轮流上场,没有哪个能永远占据主角的位置。当一代老去,必须接受现实的交替。...
李阳回归西安:AI教育新时代的... 古都西安,作为千年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见证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如今,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下,这座历...
原创 马... «——【引言】——» 在纷繁复杂的台海局势中,有一个名字或许不常被普通人提起,却曾在关键时刻发出过掷...
原创 北... 北周宣帝继位后,任命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杨坚的威望逐渐增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接受了北...
原创 关... 中国近代史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带领着部队勇敢奋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彭德...
原创 在... 黄埔军校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和政治人才。学校的毕业生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取得了巨大...
原创 为... 引言: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不仅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也曾给人们带来过无尽的灾...
距今约2.8亿年!山西一地新发... 日前,在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大村村一处乡村小道边,当地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远古植物化...
原创 清... 与许多人想象中的不同,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并非在达到了顶峰后就逐渐衰退,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封建...
2025屯堡文化大会在贵州安顺... 人民网安顺11月10日电(陈洁泉)为进一步挖掘呈现屯堡文化的发展脉络、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
考古人员在三亚落笔洞遗址发现海... 三亚落笔洞遗址发掘现场(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新华社海口11月10日电(记者周慧敏)...
另一个悟空:没有七十二变,却同... 与悟空相遇 那是2023年的秋天,我从帕米尔高原开始我的旅行。车子在山间逶迤,草色褪去,高原袒露出强...
原创 中... 在18世纪,法国涌现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叫伏尔泰。伏尔泰不仅被誉为“法兰西思...
海昏简牍经文保修复数量更新为5... 负责海昏侯墓出土简牍修复工作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近日透露,5200余枚海昏简牍在今年的文保修...
原创 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充满传奇和神秘的一个时代,而扁鹊这位名医,则是这一时期的璀璨明星之一。 ...
原创 桂... 1928年9月的某一天,李默庵拿着刚刚获得的副旅长委任状,来到了第十一师三十一旅报到。此时,旅长桂永...
原创 1... 1958年,粟裕在一次重要会议中,突然遭到两个半元帅的严厉批评,这使得他蒙受了莫名的冤屈。到底粟裕与...
原创 真...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亲自发动的一场对吴国的战役。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刘备带领七十万大军,宣...
原创 西... 1948年11月中旬,西柏坡迎来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这位客人到底有多重要呢?毛主席亲自去接待他,百...
原创 东... 在东晋十六国历史上,有个叫南燕的王朝。这个南燕也是慕容诸燕之一。如果说前燕是第一燕国,后燕是第二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