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宣帝继位后,任命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杨坚的威望逐渐增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登基为帝,改元开皇,建立了隋朝,并将都城定在大兴城。然而,杨坚篡位的过程中,并非没有反对力量。今天我要讲的这位北周名将,就曾与杨坚对立,虽然最终无法抵挡杨坚的雄图大业,但他的故事仍然值得一提。
一 梁士彦,字相如,来自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县)。史书记载,梁士彦年轻时行侠仗义,不愿做官职。他性格刚烈,敢于评判他人的是非,对社会正义有着强烈的追求。梁士彦好读兵书,并广泛涉猎经史典籍。在北周,他因立下赫赫战功,获得了仪同三司的官职。 北周武帝宇文邕计划与北齐作战,听闻梁士彦勇猛果敢,于是将他从扶风郡守提升为九曲镇将,并封为建威县公,进位上开府。梁士彦不仅在北周小有名气,甚至在北齐的将士中也广受畏惧。随后,梁士彦被任命为熊州刺史。不久后,梁士彦随宇文邕攻下晋州,升任柱国,并被任命为晋州刺史和使持节。 宇文邕回京后,北齐的高纬亲自带领六军围困晋州。面对北齐的大军,梁士彦孤军守城,虽然晋州没有外援,城中士气低迷,但梁士彦依然镇定自若。在高纬调动精锐部队进攻时,城墙几乎被摧毁,仅剩七八尺高。战斗一度陷入白热化,双方有时短兵相接,有时激烈冲突。梁士彦看到情况危急,鼓舞士气,奋勇抗敌,最终成功挫败北齐的进攻。当宇文邕率大军赶到时,北齐只得撤退到城东十多里外安营扎寨。梁士彦向宇文邕报告形势后,宇文邕认为将士已非常疲惫,想要回师。但梁士彦却建议继续追击,宇文邕采纳了他的建议,带领大军再次出击,最终重创北齐军。 二 平定北齐后,宇文邕封梁士彦为郕国公,进位上柱国、雍州主簿。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任命他为东南道行台、使持节和徐州刺史。梁士彦与王轨一起,在吕梁擒获南陈将领吴明彻和裴忌,又率军攻下黄陵,平定了淮河以南的地区。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对抗北齐还是南陈,梁士彦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奠定了他作为北周名将的地位。 当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梁士彦被调任亳州总管。此时,尉迟迥发动了叛乱,朝廷任命梁士彦为行军总管,随韦孝宽出征平叛。梁士彦所向披靡,乘胜追击至草桥,尉迟迥再次组织部队抵抗,梁士彦指挥军队进击,将叛军打得大败。平定叛乱后,梁士彦被授为相州刺史。 由于梁士彦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并对北周朝廷忠心耿耿,这引起了杨坚的猜忌。没多久,杨坚便将梁士彦调回京城,事实上是变相夺取了他的兵权。从此,梁士彦只能闲居在家,无事可做。梁士彦自恃功高,心怀不满,遂与宇文忻、刘昉等人策划反叛,计划趁杨坚出行时,发动叛乱。 不过,梁士彦的外甥裴通事先得知了这个阴谋,并上奏了杨坚。杨坚没有立即公开此事,而是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想要观察他的动静。 三尽管梁士彦反对杨坚篡位,但杨坚还是成功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隋朝建立初期,梁士彦与其他公卿一同朝见隋文帝杨坚,杨坚令卫士将梁士彦、宇文忻、刘昉等人抓了起来,并当面质问他们:“你们怎么敢图谋反叛?”面对杨坚的责问,梁士彦等人起初并未认罪。恰巧,此时参与谋反的薛摩儿被押到,众人当庭对质。薛摩儿将整个谋反经过一一说出,并透露:“梁士彦的二儿子梁刚曾为此事流泪,苦劝他放弃,但三儿子叔谐却说:‘做猛兽就要做兽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