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太祖朱元璋几乎除掉了所有的开国元勋,为什么唯独放过了汤和?
迪丽瓦拉
2025-11-11 13:04:23
0

泰定三年,也就是公元1326年,安徽省濠州凤阳县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一个名叫汤和的男孩诞生在这里。 恰巧,两年后的同一片土地上,又有了另一个男孩的诞生,他就是后来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朱重八的祖籍位于凤阳孤庄村,而汤和则来自凤阳东湖里,两村相隔不过几里地。 因此,从小,他们便常常在一起玩耍,打闹嬉戏,童年过得既轻松又愉快。 他们赤着脚丫,在泥泞的小路上奔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回顾朱元璋的童年,老实说,他并不显得特别聪慧。 他性格憨厚,胆子小,有些懦弱。乍一看,没人会相信,这样一个贫寒的孩子,竟能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相比之下,汤和则完全不同。 他从小就有大志,喜爱骑马射箭。长大后,身高近七尺,体格健壮,膀大腰圆,给人一种英雄豪杰的感觉。 他的文化课也不落下,武力与智慧并重,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 当朱元璋全家因饥荒死于非命,不得已出家为僧,四处托钵乞讨时,汤和已投身起义军,跟随郭子兴参与起义,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千户。 起义军的生活非常艰苦,毕竟他们并非正规军,失败的后果就是死路一条。但这总比乞讨为生、做个和尚要好得多。 当汤和升为千户后,他迅速写信给朱元璋,邀请他加入义军,共同打拼。 按理说,朱元璋应当收到信后心生激动,毫不犹豫地投身起义军,并为之立下赫赫战功,名垂千古。 但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那样做。他悄悄地烧掉了信,假装什么也没发生。

显然,朱元璋并没有什么“主角光环”,他并不想冒生命危险去反叛,只觉得出家做和尚,至少可以保证不挨饿。 对他来说,能够有一口饭吃,就已经很满足了。 然而,汤和写信的事还是泄露了出去。 有人扬言要揭发朱元璋,认为无论他选择去还是不去,都是死路一条。 朱元璋最终决定,不得不投奔汤和。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似乎命运真的难以改变,朱元璋逃避不了实现伟大抱负的宿命。 理论上,汤和年长朱元璋三岁,且身为千户,朱元璋投奔他时,应该是以部下的身份。 然而,在军中却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朱元璋作为普通士兵,却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而汤和这个千户,则小心翼翼地跟随在后。 汤和非常善于识人,他看出朱元璋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心中暗想:这位昔日的好友,终有一天会成为大业之主。 果然,朱元璋加入义军后,迅速成为一员猛将,而汤和则渐渐沦为其下属。 朱元璋手下的英才辈出,徐达勇谋兼备,常遇春英勇无比,邓愈智谋过人,甚至他的侄子朱文正也成为了一位名将。 在元末明初众多英雄豪杰中,汤和无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明星之一。

《明史》记载了许多关于汤和英勇的事迹: 在至正十四年,汤和带领军队攻占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左腿中箭,但他依然不退,继续奋战。 在至正十八年,汤和守卫常州,成功击退敌军,俘虏了千人,并缴获了千艘战船。 至正二十六年,汤和被飞箭射中左臂,仍然毫不犹豫地继续杀敌。 这些记载展现了汤和英勇无畏、为朱元璋的事业拼命的形象。 但仅有勇气是不够的,他还需要足够的战功。 至正二十五年,汤和生擒江浙的主要敌人张士诚; 至正二十七年,他击败了浙东的豪强方国珍; 洪武元年,汤和更是在战斗中战胜了湖南湖广的叛军头目陈友谅。

这些看似简短的记录背后,实际上体现了汤和几乎帮助朱元璋扫清了所有的主要对手。 然而,汤和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洪武元年,汤和亲眼见证了小时候的玩伴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统一了天下。 他轻轻叹息,因为他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依然沉重。

从洪武二年到二十二年,汤和多次北上边疆,顶着寒风雪雨与蒙古铁骑激烈作战。 他还在四川、云南两地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在福建沿海,浴血鏖战,成功抵抗倭寇,建立了赫赫战功。 沙场上血染,风沙四起,敌人溃败的景象背后,正是汤和无畏的身影。 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的勇猛不言而喻。 翻阅《明史·汤和传》时,可以看到他几乎日夜征战,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光。 但是,即便是英雄,也会有老去的一天。 汤和起初并未察觉自己正在变老,但当他看到昔日战友如徐达、李文忠相继去世时,他才意识到岁月的无情。 天下已平,四方臣服,没有新的敌人,他开始感到孤独,仿佛与这个世界渐行渐远。 庭前的花开花谢,行云流水,世事如梦,人生如梦。 他也开始发现,朱元璋的变化,那个曾经热情友好的朋友,逐渐变得冷酷无情。 傅友德、周德兴、蓝玉、王弼、冯胜、李善长……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几乎都被朱元璋处决,成为历史的尘埃。 是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街头巷尾与朱元璋一起嬉戏的汤和,而变成了帝王的随从,沦为权力斗争中的一枚棋子。 “杀吧!杀吧!为了大明,为了皇权,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但朱元璋真的是要杀光所有曾经的战友吗? 汤和对朱元璋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他决定辞官归隐,远离权力的中心。

汤和用自己的话说: 《明史》:“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他已经老了,身心疲惫,不想再继续拼搏,只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安享晚年。 于是,汤和离开了朝廷。 朱元璋虽然表面上冷酷,但他其实非常想念汤和。 汤和辞官归乡后,君臣二人多年未见。 最后一次见面,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春节。

《明史》记载:“二十三年朝正旦,感疾失音。” 当时汤和身体虚弱,连话都说不出来。 朱元璋站在汤和床前,凝视着他。 老朋友,我的老朋友,你如今过得怎么样? 朱元璋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念,终于下令让汤和起身拜见。 然而,这次见面不仅是老友重逢,更决定了汤和的生死。 朱元璋没想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1938年春,武汉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内,周恩来将一份档案交到25岁的王曼霞手中。档案的主人名叫陈尔晋—...
原创 血... 1946年9月,陈毅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他建议将山野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并由统一指挥。然而,合并后的两...
原创 从... 关于史湘云在史家是否受重视,这是一个在《红楼梦》读者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表面上,有许多细节显示史湘云...
原创 “... “休假”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然而,作为一种更为规范和明确的休假方式,实际上它的雏形可以追溯...
原创 九... 1971年913事件后,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忧心忡忡,时常对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的二炮可是个重灾区,我真怕...
河北赵氏属于哪一脉系? 亲爱的家人们,今天我们有幸聚在一起,深入探讨赵姓在河北地区的两大显赫家族——涿郡赵氏和常山真定赵氏。...
原创 爹... 著名学者陈寅格曾说过:凡一字之释义皆为一部文化史。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字词的深...
原创 四... 1949年3月,为了响应国家军队体制的改革,并推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东北野战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调整决...
海昏侯墓首次发现秦汉时期全本《...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8日在南昌举行,会上专家公布了海昏简牍...
原创 山... 岁月流逝,时光如箭,常常让我们感叹“物是人非”。尽管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百年,但有些东西却能跨越百世,依...
原创 黄... 黄埔军校在早期的1期到4期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知名的将领。不过,黄埔...
原创 侵... 最近,一位台湾著名文化学者在大陆社交网络上发表了两个引发热议的观点,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这位学者...
原创 八...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点正好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当时采取了闭关锁...
原创 他... 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华西列夫斯基还是一名少将,负责总参谋部的工作。但仅仅一年半后,他...
原创 明... 泰定三年,也就是公元1326年,安徽省濠州凤阳县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一个名叫汤和的男孩诞生在这里。 ...
原创 潜... 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央特科的成立,成为了革命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个组织不仅负责保护党内高层领...
原创 石...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明... 朝代更替,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轮流上场,没有哪个能永远占据主角的位置。当一代老去,必须接受现实的交替。...
李阳回归西安:AI教育新时代的... 古都西安,作为千年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见证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如今,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下,这座历...
原创 马... «——【引言】——» 在纷繁复杂的台海局势中,有一个名字或许不常被普通人提起,却曾在关键时刻发出过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