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被称苏联最蠢元帅,开会说话漏洞百出,专家却说:他是最聪明的
迪丽瓦拉
2025-11-11 13:31:48
0

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华西列夫斯基还是一名少将,负责总参谋部的工作。但仅仅一年半后,他便晋升为苏联元帅,迅速的晋升速度令世人惊叹,这样的升迁速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二战史上的奇迹。

一般来说,这样迅速升迁的军人多半是天赋异禀的军事天才,但在许多苏联军人的眼中,华西列夫斯基却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他们甚至认为他是苏联历史上最为愚蠢的元帅。在斯大林每次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华西列夫斯基总会发表讲话,可他每次说的都是言之不清、漏洞百出,令在场的官员们一头雾水。许多同僚对此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斯大林会提拔这样一个人,给他授予元帅军衔,并且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那么,华西列夫斯基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升迁?他的升迁与斯大林又有怎样的联系?

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华西列夫斯基能迅速升职是因为他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华西列夫斯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小镇,家境平凡,父亲是当地教堂的神父。可见,华西列夫斯基的家庭背景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差异,只不过比普通人稍微优越一些。由于父亲的职业,华西列夫斯基从小就上的是教会学校。那时他并没有当军官的志向,最大的梦想是从神学学校毕业后,进入农学院深造,成为一名农业学家。然而,一场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处于沙皇统治下。沙皇政府为了应对战争,开始征召大量人才。战争的爆发激起了华西列夫斯基保家卫国的决心,他决定从神学学校提前毕业,并和朋友一起进入军事学校。由于沙皇军队急需军官,他只在军事学校待了四个月,就被授予了准尉军衔,随后被派往战场与奥匈帝国的军队作战。通过在激烈战斗中的锤炼,华西列夫斯基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军官。到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前,他已经在沙皇军队中升至上尉营长。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华西列夫斯基选择离开沙皇军队,回到了家乡,过上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然而,这份和平的生活并未持续多久。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国内的白俄反革命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试图推翻苏维埃政权。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苏联爆发了内战,华西列夫斯基被征召入伍,加入了红军,并参与了与白卫军的战斗。凭借着他之前在军队中的经验,他被分配到苏联红军的步兵142旅担任副团长,之后又代理了总参谋长一职,这段经历让他与军事参谋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5年,苏联红军首次授衔,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上校军衔。此后,他进入军事学院进修,并于1940年晋升为少将。正如俗话所说:乱世出英雄,战争彻底改变了华西列夫斯基的命运。

1941年,随着纳粹德国背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华西列夫斯基在总参谋部的作战部担任第一副部长兼战役训练处处长,主要负责协助斯大林制定作战计划,并为斯大林提供军事建议。这段时间,他与斯大林有了更多的接触。那么,华西列夫斯基的升迁,是否和斯大林有着直接的关系呢?

1941年7月,基辅战役爆发。此时的斯大林已经深受个人崇拜的影响,变得自负且难以接受异议。总参谋长朱可夫与他性格不合,两人在讨论战略时常常发生冲突。终于,斯大林以某种理由将朱可夫贬职。接下来,沙波神尼科夫大将接任了总参谋长一职,而华西列夫斯基则被提升为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自此,华西列夫斯基的升迁如同开挂一般,进入了一个飞速上升的阶段。

1941年10月,经过莫斯科战役后,华西列夫斯基因在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中将军衔,并很快被任命为代总参谋长。1942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晋升为上将军衔,并在同年6月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从少将晋升为元帅,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华西列夫斯基从少将到总参谋长的迅猛升迁,背后最大的推手便是斯大林。实际上,战争初期,斯大林一度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独自指挥军队,制定军事计划,并未把总参谋部看得太重。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斯大林逐渐意识到自己高估了自己的指挥能力,这时华西列夫斯基展现出了他的价值。

华西列夫斯基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他与斯大林的关系十分融洽。每次与斯大林讨论作战计划时,华西列夫斯基从不直接与斯大林对立,而是通过巧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避免直接冲突,并时常引导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正是因为他能够如此顺利地与斯大林沟通,华西列夫斯基逐渐赢得了斯大林的信任与赏识。斯大林甚至曾在一次晚宴上表示,华西列夫斯基应该重新与自己的家人取得联系,并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这样的举动让人看出,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有着深厚的关照。

然而,华西列夫斯基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1941年,斯大林与朱可夫在战略决策上产生分歧,朱可夫因脾气暴躁与斯大林频繁发生冲突,最终被斯大林罢免。华西列夫斯基心生不安,担心自己也会面临被罢免的命运。为了避免与斯大林发生直接冲突,他开始在军事会议中故意装作愚笨,提出一些漏洞百出的作战计划,让斯大林在批评和完善计划的过程中,顺利地掌控了决策权。通过这种方式,华西列夫斯基不仅赢得了斯大林的信任,也保住了自己的职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华西列夫斯基的装傻策略其实是极其聪明的。斯大林需要一个听话的总参谋,而华西列夫斯基正是通过装作愚笨,达到了既能保住自己职务,又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的目的。斯大林的欣赏也让华西列夫斯基的军衔在短短几个月内飞速晋升。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华西列夫斯基因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再次晋升,并于1943年初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从战时的少将到元帅,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华西列夫斯基的升迁速度可谓是惊人。 无论是智商、情商,还是政治手腕,华西列夫斯基的表现都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以装傻的策略巧妙地与斯大林保持默契,并在不断的升迁中稳固自己的地位。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华西列夫斯基逐渐被边缘化,直到1977年去世,享年82岁。 虽然他最终未能继续活跃在政治中心,但华西列夫斯基的政治生涯无疑是成功的。他通过与斯大林的配合,达到了自己的顶峰,虽然后来被排挤,但对于他来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阜阳市北城小学:一面墙的教育传... 最近,阜阳市北城小学的“校史长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面青灰砖墙承载着从宋代书院到现代校园的历史故事,...
原创 周... 1938年春,武汉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内,周恩来将一份档案交到25岁的王曼霞手中。档案的主人名叫陈尔晋—...
原创 血... 1946年9月,陈毅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他建议将山野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并由统一指挥。然而,合并后的两...
原创 从... 关于史湘云在史家是否受重视,这是一个在《红楼梦》读者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表面上,有许多细节显示史湘云...
原创 “... “休假”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然而,作为一种更为规范和明确的休假方式,实际上它的雏形可以追溯...
原创 九... 1971年913事件后,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忧心忡忡,时常对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的二炮可是个重灾区,我真怕...
河北赵氏属于哪一脉系? 亲爱的家人们,今天我们有幸聚在一起,深入探讨赵姓在河北地区的两大显赫家族——涿郡赵氏和常山真定赵氏。...
原创 爹... 著名学者陈寅格曾说过:凡一字之释义皆为一部文化史。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字词的深...
原创 四... 1949年3月,为了响应国家军队体制的改革,并推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东北野战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调整决...
海昏侯墓首次发现秦汉时期全本《...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8日在南昌举行,会上专家公布了海昏简牍...
原创 山... 岁月流逝,时光如箭,常常让我们感叹“物是人非”。尽管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百年,但有些东西却能跨越百世,依...
原创 黄... 黄埔军校在早期的1期到4期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知名的将领。不过,黄埔...
原创 侵... 最近,一位台湾著名文化学者在大陆社交网络上发表了两个引发热议的观点,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这位学者...
原创 八...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点正好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当时采取了闭关锁...
原创 他... 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华西列夫斯基还是一名少将,负责总参谋部的工作。但仅仅一年半后,他...
原创 明... 泰定三年,也就是公元1326年,安徽省濠州凤阳县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一个名叫汤和的男孩诞生在这里。 ...
原创 潜... 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央特科的成立,成为了革命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个组织不仅负责保护党内高层领...
原创 石...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明... 朝代更替,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轮流上场,没有哪个能永远占据主角的位置。当一代老去,必须接受现实的交替。...
李阳回归西安:AI教育新时代的... 古都西安,作为千年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见证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如今,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下,这座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