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埔2期为何出的名将少?并非没有才能,而是两个原因导致
迪丽瓦拉
2025-11-11 14:01:59
0

黄埔军校在早期的1期到4期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知名的将领。不过,黄埔军校第2期的毕业生,相比其他几期,似乎并不那么耀眼,成就相对较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第2期的学员们就真的缺乏才华吗?其实并非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 黄埔军校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几所军校较为著名,其中包括保定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东北陆军讲武堂和黄埔军校。这些学校的创办和招生各有特点。比如云南和东北的讲武堂多以本地学员为主,创办者认为培养本省的人有利于当地部队,避免外地学员毕业后流失,失去培养的意义。而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则面向全国招生,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员。

当黄埔军校开始崭露头角时,保定军校早已停办,因此黄埔军校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不同于其他军校主要依赖课堂教育,黄埔军校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实践,课堂教育和战场实战结合。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实际作战能力,因此,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迅速成材,许多人在战场上崭露头角,成了名将。 有些人认为,黄埔军校早期的毕业生,特别是第一期到第四期的学员,迅速晋升为师长或军长,主要是因为蒋介石的扶持,他们是为了帮助蒋氏建立自己的军队势力,很多人的职位与实际能力并不匹配。的确,蒋介石的提拔中有不少情感因素,因为许多黄埔毕业生在早期的革命中与蒋介石一起度过了艰难时刻,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蒋介石巩固地位后,自然会优先提拔这些曾与他共患难的人。然而,这种提拔在五期之后就少了感情的成分,更多是为了政治需要。 为什么黄埔二期名将较少?

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生中,名将似乎并不多。与1期、3期和4期相比,第2期的将领显得相对平庸,只有邱清泉、郑介民、覃异之、方天、钟松等几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能称得上名将的只有邱清泉一人,其他的学员要么未曾指挥过大规模的战斗,要么未曾做出显著的贡献。那么,为什么黄埔二期的人才显得如此稀缺呢? 实际上,黄埔2期毕业生出名将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黄埔二期招生人数较少。第一期毕业生人数达645人,第三期有1233人,第四期更是有2654人,而第二期只有449人。尽管第二期人数少,但所有学员都顺利毕业,这也是一个亮点。 其次,第二期的学员大多数并未分配到步兵科。步兵科通常出将领,而炮兵科、工兵科等专业则较难培养出著名的军事指挥官。1期、3期和4期的大部分学员都分配到了步兵科,而第二期的学员则大多进入了其他科目,因此,能脱颖而出的将领就相对较少。

黄埔2期的名将 尽管黄埔二期毕业生的名将不多,但其中也有几位值得关注的人物,他们并不全出自步兵科。例如,邱清泉出自工兵科,覃异之和方天则出自炮兵科,而钟松也来自炮兵科。唯一一位出自步兵科的郑介民,则未曾在战场上指挥过部队,反而成为了特务。 郑介民

郑介民原本是报考黄埔1期的,但未能成功,后来他努力备考,成功考入了黄埔2期。毕业后,他被蒋介石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成为蒋介石的秘书,负责军事情报工作,开始了特务生涯。郑介民虽有一定的军事才干,尤其擅长心机算计,但性格上却显得优柔寡断,适合在幕后工作。蒋介石很清楚这一点,因此没有安排他参与实际的战斗。虽然郑介民没有指挥作战的经历,但在特务工作上,他表现得非常得心应手,尤其与戴笠的合作,配合默契。 郑介民最终在蒋介石败退后跟随而去,并晋升为二级上将,成为蒋介石特务系统中的首位上将。1959年,他去世,蒋介石追赠他为一级上将。 方天

方天可能是一个大家较少听说的名字,但在蒋介石的军队中,他可是以心狠手辣著称的将领。1941年,他接替表现不佳的黄埔1期毕业生彭善,成为第18军军长。不久,他就面临了军内年轻将领的挑战。为了稳住军心,方天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手段,包括逼迫一些不顺从的军官辞职,甚至通过极端手段处理自己的部下。方天的心狠手辣令部队肃然起敬,但也因此树立了许多敌人。最终,方天因管理不善而被调离,后续再未能恢复他的军事实力。 邱清泉 邱清泉是黄埔二期中最为知名的将领之一,且几乎成为了该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勇猛在战场上有目共睹,在昆仑关战役中,他所指挥的新编22师在战斗中屡次给予日军重创,表现十分出色。因在战斗中过于勇猛,邱清泉一度因战车失控而受伤,也因此得了邱疯子的外号。此后,邱清泉继续在各大战役中表现突出,直到1943年担任第5军军长,带领部队参与打通滇缅公路的战役,并再次获得了声誉。 然而,邱清泉虽然勇猛,但在军事指挥上有时过于骄傲,这也导致了他在一些重要战役中未能完全发挥优势。最终,邱清泉在淮海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击败,英勇阵亡。蒋介石为其死讯悲痛,毕竟邱清泉在战争中曾表现出色。 结语 总的来说,黄埔军校第2期的毕业生虽然人数较少、分配到的科目也较为特殊,但其中依然不乏优秀的将领。邱清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他们的结局或许不尽如人意,但不能因此否定黄埔二期的教育成果,毕竟这些毕业生依旧为中国的军事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3... 归来塞北侍宫闱,隋氏嫔嫱满目非。大漫劳申讽谏,内庭封事有徐妃。这段话仿佛是对萧皇后一生的写照。千百年...
河南非遗如何闯出一条出海路丨顶... 顶端新闻记者 孟月 昔日,丝绸、茶叶、瓷器通过古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如今,马面裙走红海外、彝绣服饰...
阜阳市北城小学:一面墙的教育传... 最近,阜阳市北城小学的“校史长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面青灰砖墙承载着从宋代书院到现代校园的历史故事,...
原创 周... 1938年春,武汉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内,周恩来将一份档案交到25岁的王曼霞手中。档案的主人名叫陈尔晋—...
原创 血... 1946年9月,陈毅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他建议将山野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并由统一指挥。然而,合并后的两...
原创 从... 关于史湘云在史家是否受重视,这是一个在《红楼梦》读者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表面上,有许多细节显示史湘云...
原创 “... “休假”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然而,作为一种更为规范和明确的休假方式,实际上它的雏形可以追溯...
原创 九... 1971年913事件后,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忧心忡忡,时常对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的二炮可是个重灾区,我真怕...
河北赵氏属于哪一脉系? 亲爱的家人们,今天我们有幸聚在一起,深入探讨赵姓在河北地区的两大显赫家族——涿郡赵氏和常山真定赵氏。...
原创 爹... 著名学者陈寅格曾说过:凡一字之释义皆为一部文化史。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字词的深...
原创 四... 1949年3月,为了响应国家军队体制的改革,并推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东北野战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调整决...
海昏侯墓首次发现秦汉时期全本《...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8日在南昌举行,会上专家公布了海昏简牍...
原创 山... 岁月流逝,时光如箭,常常让我们感叹“物是人非”。尽管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百年,但有些东西却能跨越百世,依...
原创 黄... 黄埔军校在早期的1期到4期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知名的将领。不过,黄埔...
原创 侵... 最近,一位台湾著名文化学者在大陆社交网络上发表了两个引发热议的观点,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这位学者...
原创 八...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点正好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当时采取了闭关锁...
原创 他... 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华西列夫斯基还是一名少将,负责总参谋部的工作。但仅仅一年半后,他...
原创 明... 泰定三年,也就是公元1326年,安徽省濠州凤阳县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一个名叫汤和的男孩诞生在这里。 ...
原创 潜... 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央特科的成立,成为了革命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个组织不仅负责保护党内高层领...
原创 石...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