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悟空:没有七十二变,却同样走过十万八千里
迪丽瓦拉
2025-11-11 10:02:17
0

与悟空相遇

那是2023年的秋天,我从帕米尔高原开始我的旅行。车子在山间逶迤,草色褪去,高原袒露出强健的肌骨,偶有霰雪飘来,如暮春的风絮。

帕米尔高原

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突然我接到了编辑樊老师发来的消息:一本耶律楚材的《西游录》。当时,《大明最后的使臣》的写作接近尾声,樊老师已经在催促我想想下一位要写的“远行者”是谁了。之前,他提出过玄奘、杜环,但关于玄奘法师的记述早有珠玉在前,杜环则实在匮乏材料,至于耶律楚材,我对元史相当陌生,也很难着手。于是,下一位写谁,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没有想到,我其实已经走在他的路上了。

在塔什库尔干的石头城(葱岭守捉)上眺望过那片金草滩,我回到喀什(疏勒),沿着南疆铁路,途经和田(于阗),一路上大漠走石,偶尔闯入眼帘的是几株灿烂得金黄的胡杨,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库尔勒附近的焉耆都督府废墟中行走,拨开齐腰的荒草,跨越天山后,到达吉木萨尔,然后,我就在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的一块小小展牌上,看见了他的名字——悟空。

塔什库尔干金草滩

焉耆都督府遗址

他并不是传说中那位会七十二变的孙行者,他原名车奉朝,本是唐朝的一名低阶武官,于天宝十载奉命出使罽宾,但因缘巧合,他与孙悟空一样,遨游西天,经行万里,取经而还。

当我进一步了解时,会发现悟空的生命历程恰恰与大唐的兴衰相纠缠。他出生于开元极盛时,于天宝年间离开长安,远赴外方,当他于贞元年间回归时,唐帝国业已衰落,并陷入不可遏制的坍缩。那么,这个渺小旅人的生命历程实则可以映射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而衰所引发的巨大震荡。

出发时,是意气风发的弱冠少年,归来的,却是尘霜满面的花甲老僧,这位作为凡人的悟空,是如何走过那漫漫西天路?他会遭遇八十一难吗?没有七十二变的他将如何克服?当这些疑问在我脑海中浮现时,我迫不及待地告诉樊老师:我在北庭遇到了一个人,我要写出他的故事。

当我和周边朋友讲述,唐代有一个名叫悟空的人时,绝大多数人是茫然的,确实,除了与齐天大圣同名外,悟空便是历史海洋中浮沫般的小人物。我盘算了一下:悟空归国后,口述了自己的西游经历,经沙门圆照记录,附于他携归的经书,这篇名为《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以下简称《经记》)的记录有三千多字;此外,悟空埋骨处尚有明嘉靖二十年所刻的《悟空禅师塔铭》,也保留了一些讯息。以上,就是与悟空相关的所有文字了。

微尘之众,生既无名,死亦无声。虽然悟空留下的寥寥文字几乎将被淹没于遗忘之渊,但我希望经由这些文字去叩开那扇记忆之门,还原出天宝年间,那位怀揣着梦想上路的普通年轻人的非凡之旅。

从棋子到弃子

我又一次来到西安,夜幕四合时,某处古老的城门亮起灯火,年轻的人们聚在这里,弹起吉他,唱起歌谣,倾诉着年轻的憧憬。

恍惚间,我想起天宝十载春天里的那个年轻人,他21岁,骑在马上,穿过长安城的安远门,他一定会看到那块标识有“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路牌,实际上他要去的地方比安西更远。作为一个没有门庭家世的年轻人,出使罽宾虽然艰险,却可能是他能攀到的最好的晋升门道了。他的前方是遥远的西域,他的身后是花团锦簇般的长安,他是满怀壮志,还是有所流连?我并不知晓,我只知晓,当他纵马跃过城门的那一刻,他渺小的个体已然成为帝国意志的一枚棋子。

那时的悟空,还叫车奉朝,他要去的是罽宾,这个国度位于今天的阿富汗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一带,在当时,它恰恰在唐朝、吐蕃、大食三大势力盘根错节之地。关于他的使命,《经记》只说是护送入唐的罽宾使臣归国,但细究当时的亚洲局势,便会感到这趟罽宾之旅绝非单纯的礼尚往来。

7世纪,亚洲大陆上崛起三大强权:唐朝立国后,先后灭东西突厥,辟地万里,势力一度跨越帕米尔高原,甚至远及兴都库什山之南;大食取代西亚霸主波斯,也将触角伸向兴都库什山南北;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频频逡巡于帕米尔高原。于是,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成为三大强权的墙界,荒凉酷寒的高原山地竟是最火热的竞技场,狭窄的山谷常为干戈撞击声所响彻。

天宝六载,高仙芝奇袭位于帕米尔高原之南的小勃律,遏制吐蕃北扩的势头。天宝九载,高仙芝击破兴都库什山中的朅师国,进一步打压吐蕃势力,确立唐朝在墙界一带的权威。接下来,唐朝的目标就是大勃律。天宝八载,吐火罗叶护进呈给唐玄宗一封密表,建议唐朝拿下大勃律,将勃律与安西乃至河西连为一条坚固防线,以牢牢钳制吐蕃,并且叶护还提醒唐朝可以在勃律附近寻找盟友。那么,当天宝九载,罽宾使臣入唐朝贡之时,唐玄宗会意识到,这个位于勃律之西的邦国就可以是协助唐军开展大勃律之战的盟友。

另一个端倪就在使臣身上。此次,唐玄宗没有像往常一样,将出使罽宾这项外交任务委派给一位外朝官员,而是由一位宦官来承担。这位宦官名叫张韬光,两《唐书》关于他的唯一记载,是他在闹情绪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周旋,使帝妃情好如初,足见他就是在唐玄宗跟前伺候的心腹。皇帝任用宦官的便利之处在于,宦官是其身边人,可以执行一些尚不方便向外廷公开的机密任务。因此,这支使团,很可能是唐玄宗西域大战略的一步棋。

使团大约是在天宝十载春天出发的,却要到天宝十二载的二月二十一日才到达兴都库什山以南的罽宾东都乾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事实上,唐朝如日中天之时,西路通畅,西行本不应该耗费两年之久。使团之所以延宕,很可能是因为唐朝与大食在天宝十载爆发的怛罗斯之战的惨败,造成安西都护府的人事变动以及唐玄宗对下一步战略的举棋不定。直到天意坚决,使团才继续行走。而根据到达乾陀罗的时间推算,隆冬之际,使团正跋涉于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的崇山峻岭间,这在今日都是不可能的事,哪怕唐朝的气候较今日更暖,雪峰如刃、暴风如狼的山区仍然是死亡之域,可见王命之下,普通人的迫不得已。

使团到达罽宾后,当年夏天,封常清对大勃律进行了势如破竹的打击,这暗示着使团使命的达成,不管付出了什么代价。

就当使团回还时,一个意外发生了,车奉朝因病无法成行,他一个人被留在罽宾,不久后,他将听闻远方传来天崩地裂的消息。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很快,两京沦陷,唐玄宗仓皇奔蜀。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的军队被抽血式征调,以投入前线的厮杀,这导致唐朝在西域的势力陡然失重。处于大国夹缝中的罽宾不得不应对来自大食和吐蕃的压力,随着罽宾向唐朝派出的最后一支使团亲眼目睹了唐朝坠落后的颓唐,那么,车奉朝这个滞留于异国他乡的孤零零的唐朝武官便成了一枚弃子。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至德二载,车奉朝在罽宾出家为僧;乾元二年,赴迦湿弥罗;宝应元年至二年,再回罽宾。如果将悟空个体与唐朝局势的两张时间表并列,便可以发现他动荡的步伐其实与唐朝此刻的命运一一对应。事实上,远方的消息总是不断地辗转传来,影响着罽宾王脸上的阴晴。最后,当远方的吐蕃大军涌入唐朝帝都长安时,悟空再难在罽宾安身,他不得不出走,把自己投入印度的氤氲雾气中。

悟空在印度大地上游荡了将近二十年,他次第瞻仰了标识着佛陀从出生到涅槃的重要时刻的八座佛塔,并在玄奘求学的那烂陀寺听法。然而,即便在遥远的佛国,不时会有吐蕃人跨越喜马拉雅山,前来求取舍利或高僧,他们或许也会带来噩耗: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次第陷落,安西、北庭已成飞地……

孤独的归乡路

悟空在知天命的年纪,萌发了无比强烈的归乡之念:他意识到自己快老了,日头西沉,明烛将烬,再不归乡,他就将埋骨于他方了。此时,东亚局势出现重大变化:一是新即位的唐德宗对吐蕃示好,唐蕃关系暂时和缓;二是回纥也欲与唐朝交好,开放了回纥道,使得被隔绝已久的安西、北庭终于与唐朝重新联系上。这将是悟空归乡的绝好机遇。

悟空可能是在建中四年,即回纥道开放的次年,从乾陀罗出发,开始他的归乡之旅。旅途艰难无比,他用了将近三年时间才进入唐境。这是因为孤身的悟空必须寻找商队同行,而唐朝衰落和吐蕃横亘使得丝路近乎中断,所以他不得不跟从短途贸易的商队辗转东进。《经记》绘声绘色记载了悟空在骨咄国遭遇一场可怕雷暴和冰雹时的惊险,同行的商人担心是悟空携带的佛舍利引来龙神,几乎动了杀念。这样的一难又一难不亚于孙行者的八十一难,而肉体凡胎的悟空时时与死神擦身而过。

当悟空终于来到唐朝最西边的戍地——葱岭守捉时,他遇见的可能是白头的将士,自从安史之乱后,驻守边疆的将士便再未回归过故里,那么,这些白头将士中可能有人还记得天宝十一载途经此处的那支使团。然后,悟空陆续经过疏勒、于阗、威戎城、据瑟得城,并依次记下当地国王及镇守使的姓名。他到达龟兹,谒见了安西四镇节度使郭昕,不幸的是,此时回纥道因唐回关系的冷淡而再度闭塞不通。

当悟空滞留于龟兹时,东亚局势又将一变。吐蕃约唐朝在平凉会盟,却将盟坛变为屠杀场,唐蕃决裂。此时,李泌向唐德宗献上“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大计,即广泛地在亚洲大陆上构建起反吐蕃同盟。为此,唐德宗放下前嫌,与回纥通好,并将咸安公主嫁给回纥可汗为妻。喜讯传至安西,悟空继续启程东归,经焉耆,越天山,到达北庭,并最终在贞元五年遇见唐朝派来宣慰安西、北庭将士的使臣段明秀。跟随使团,悟空于当年九月十三日离开北庭。

1234年后,我走入北庭故城遗址中,秋阳之下,残垣断壁。我想,悟空离开北庭时,他所见的应该也是这般秋阳。他走时,城门前会站着的是大唐的官吏、军士和百姓,城外,丰美的草场被染为金色,牛羊如漂浮的云。

北庭故城遗址

而悟空投向北庭的那一眼,竟然是唐朝投向西域的最后一眼,因为数月之后,北庭被吐蕃攻陷,此后,大唐西域落幕。

我默默写下一句话:如果说是玄奘开眼看见了大唐西域的广袤和丰饶,那么,悟空则目睹了它的暮色降临和残阳似血。

他的故事·时代的故事

“四十年后,悟空从西天归来,回到大唐都城长安时,一时间,他认不得这座城市了。

攥着的还是天宝年间的记忆,他走上这条街,迈入那座坊门,喃喃着这应该是某某官廨、那应该是某某府宅。他试图寻找曾和同袍纵马挥杆、相逐为戏的马球场,以及有着多情胡姬和无数美好月夜的酒肆。但是,他站着,揉揉老眼,眼前,全然不是他曾识的模样,他感觉陷入了记忆的迷宫。

四十年后,长安再次迎来那个故人时,一时间,它也记不得来者为谁了。

当年,自安远门启程的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武官,如今,从通化门归来的却是尘霜满面的花甲老僧。四十年,足以消磨掉他的几乎所有印迹,故园荒颓,亲友作古,能证明其官职和使命的案牍没于兵燹。哪怕他已剃度,这个新身份因未获度牒而暂时不被承认,故左街功德使窦文场上奏唐德宗时,也只能称他为“从安西来无名僧”。

无名僧,想到这个,悟空苦笑着摇摇头。

相逢已不识,他老了,长安也老了。刀兵和苦旅曾经如此折磨他的躯体,于骨节和脏腑留下不可逆的伤害,在天阴雨湿时隐隐作痛。而长安,这座世界上最华贵的都城,四十年间却经历了叛军和异族的三次攻占,尊严被野火焚毁,骄傲被刀口割开,伤疤历历,依旧触目惊心。

或许,他俩因此惺惺相惜。那一日,老僧喃喃地,走街串巷,说着含混不清的母语,而长安,一直在听。”

这是《另一个悟空的西游记》的开头,贞元六年二月,悟空与阔别了四十年的长安重逢。四十年,对于悟空而言,从少壮转为苍老,对于长安,乃至唐朝而言,从繁华坠至衰微。他的故事和时代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故事。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反复涵泳着《经记》的每一个字,对照着一条条时间线,想象着时代车轮碾压于个人的力度和痛感。长久以来,关于唐朝由盛转衰的这段历史,我们看见的是驾驶着时代战车的人——那些属于唐玄宗、安禄山或杨国忠的野心、欲望、失误与仓皇,悟空以及绝大多数人,是在车轮之下的,无论是棋子,还是弃子,还是没有面目的芸芸众生。而悟空用他极为特殊的经历和三千余字的记录,至少向我们展示了其中一位轮下之人——虽然远在万里之外,却依然深受时代巨变的影响——的失落、哀伤和无所归的迷惘。

至于更多的时代中的芸芸众生,我力图通过搜罗更多的文书残卷,来窥见他们:使团西行至安西时,将会路过一个个由唐军驻守的烽铺,它们络绎不绝,连成了边疆的坚实防线,而吐鲁番文书《唐开元十年伊吾军上支度营田使留后司牒为烽铺营田不济事》透露出,驻守烽铺的士卒,既要执行警戒任务,又要屯田耕作,且烽铺周边的土地贫瘠,缺乏水源,士卒往往力不能逮,抱怨连连;使团沿途要在官方馆驿歇息并补充物资,唐朝馆驿系统完善,使王命能达于四方,而吐鲁番文书《唐天宝十载交河郡客使文卷》记录下一个普通馆驿如此频繁的送往劳来,暗示着驿吏驿卒的疲惫不堪;安西、北庭与中原隔绝后,唐军依旧坚守数十年,但以往主要由朝廷供应的军饷却不得不转嫁到当地百姓身上,俄藏SI P 136.1号和田文书揭示了镇守军向百姓征收羊皮的事实,每6.5只羊要收2张羊皮,可以想见当地百姓的重负;悟空在北庭龙兴寺时与人合作译出了《佛说回向轮经》,其中一个副本被一位名叫赵彦宾的官员收藏,北庭、西州陆续失陷后,赵彦宾被俘,被带至甘州,他于贞元九年十月十五日在同一个梵夹中写下了“去年西州倾陷”,自己成为“西州没落官”的经历,而悟空携归并译出经文可能曾在颠沛流离中抚慰他的心。

这些人,他们有姓名、或没有姓名,他们是时代中的微尘,他们艰辛劳作,无论在辉煌的盛世,还是衰败的困境。他们被时代年轮碾压,被历史遗忘,我却希望通过一个旅人的小小微光,使他们重新显现。因为所有的他们,才构成了时代。

这本书既然是“远行者”系列之一,在悟空之外,我也尝试牵扯入其他旅人的事迹,以构建出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唐初,王玄策多次出使天竺,并曾创下“一人灭一国”的战绩,他在佛祖成道处菩提寺立下一块汉文石碑,其中有“大唐抚运,膺图寿昌,化行六合,威棱八荒”的句子,显示出一个蓬勃上升的帝国的宏大气魄,若干年后,这块石碑会被另一位革去面目的唐朝武官所看见,此时光耀四方的大唐已从顶峰滑落;天宝十载,一位名叫杜环的官员要去高仙芝麾下效力,借军功为自己挣一个更好的前景,而前往罽宾的使团也正走在西行路上,他们或许会在不经意间擦肩而过,高仙芝大败于怛罗斯,杜环被俘,由此开启他传奇般的远行,直至地中海之岸;贞元元年,悟空刚回唐境之时,他的一位同乡杨良瑶却在广州扬帆出海,前往黑衣大食,其使命很可能是为了构建那个庞大的反吐蕃同盟,杨良瑶将进入落成不久的大食首都巴格达,谒见《天方夜谭》中时时出现的那位哈里发哈伦·拉希德,那么杨良瑶便将是第一位闯入《天方夜谭》世界的中国人。这些旅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前往异域,他们的目光触达了遥不可及的世界,他们的步履打开了那个时代的视野。

杨良瑶神道碑

除了在纸上求索,我也想追随那位旅人的脚步,去观看曾经映入他眼中的山河风景。悟空行程的国内段,即从长安到塔什库尔干,我几乎都已走过,陇山的重峦叠翠,河西走廊的丰沃,大漠的荒莽,雪山的雄奇,至于那一座座已成残垣的古城,犹能忆起千年前的市井繁华。国外段则因现实条件制约,我未能一一造访,但也尽力搜罗图像资料,加之我大学期间专业是南亚史,之前去过一些南亚国家,也算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我将这些认识转化为描述,将悟空的旅途置于山川和风物之中。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见到他。

当年,已入暮年的悟空,离开长安城东的大伽蓝章敬寺,执意要驻锡于嵯峨山巅。如今的嵯峨山,只有一条半米宽的小径,蜿蜒而向山顶。石头突兀,陡峭处,我不得不手脚并用。山路无数弯后,我望见了山巅。

嵯峨山

山巅,那座悟空曾经度过最后时光的古庙仍在,不过简陋不堪。石头堆成台基,其上有一座朴素佛殿。一隅,还有一处水池,可接天水以供饮用。那位老僧,便在这山野小庙里,一箪食,一瓢饮,以尽天年。

寺僧不在,佛殿紧闭,唯有一只好客的狸花猫迎接了我。猫儿跳上一块鼓状的石头。我定睛一看,石上遍布铭文。铭文告诉我们,悟空于元和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归灭于护法寺,享年八十二岁。在悟空圆寂近40年后,即大中十四年八月十三日,人们为他在嵯峨山巅建了一座塔,该塔于明代倾颓,明嘉靖二十年三月十五日,僧人如通等人重建。这块石头便是明代的塔铭。

悟空禅师塔铭

悟空禅师塔仍在,是一座五层砖塔。前些年曾倾斜,岌岌可危,后经重新修缮,又伫立如初了。

我来到悟空禅师塔前,绕塔礼拜,怀想着这位老僧的传奇人生,并向他诉说着我的来意和愿望。

悟空禅师塔

然后,我背对着塔,向远方眺望,丰沃的关中平原延展开来,悟空的家乡云阳镇就在目下。至此,我明白了,这位远行万里的老僧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他将在高山之巅,永远守望他曾经如此日思夜想的家乡。

(作者新著以悟空禅师为对象,讲述其作为“远行者”的故事。即将面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朝代更替,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轮流上场,没有哪个能永远占据主角的位置。当一代老去,必须接受现实的交替。...
李阳回归西安:AI教育新时代的... 古都西安,作为千年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见证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如今,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下,这座历...
原创 马... «——【引言】——» 在纷繁复杂的台海局势中,有一个名字或许不常被普通人提起,却曾在关键时刻发出过掷...
原创 北... 北周宣帝继位后,任命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杨坚的威望逐渐增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接受了北...
原创 关... 中国近代史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带领着部队勇敢奋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彭德...
原创 在... 黄埔军校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和政治人才。学校的毕业生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取得了巨大...
原创 为... 引言: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不仅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也曾给人们带来过无尽的灾...
距今约2.8亿年!山西一地新发... 日前,在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大村村一处乡村小道边,当地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远古植物化...
原创 清... 与许多人想象中的不同,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并非在达到了顶峰后就逐渐衰退,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封建...
2025屯堡文化大会在贵州安顺... 人民网安顺11月10日电(陈洁泉)为进一步挖掘呈现屯堡文化的发展脉络、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
考古人员在三亚落笔洞遗址发现海... 三亚落笔洞遗址发掘现场(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新华社海口11月10日电(记者周慧敏)...
另一个悟空:没有七十二变,却同... 与悟空相遇 那是2023年的秋天,我从帕米尔高原开始我的旅行。车子在山间逶迤,草色褪去,高原袒露出强...
原创 中... 在18世纪,法国涌现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叫伏尔泰。伏尔泰不仅被誉为“法兰西思...
海昏简牍经文保修复数量更新为5... 负责海昏侯墓出土简牍修复工作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近日透露,5200余枚海昏简牍在今年的文保修...
原创 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充满传奇和神秘的一个时代,而扁鹊这位名医,则是这一时期的璀璨明星之一。 ...
原创 桂... 1928年9月的某一天,李默庵拿着刚刚获得的副旅长委任状,来到了第十一师三十一旅报到。此时,旅长桂永...
原创 1... 1958年,粟裕在一次重要会议中,突然遭到两个半元帅的严厉批评,这使得他蒙受了莫名的冤屈。到底粟裕与...
原创 真...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亲自发动的一场对吴国的战役。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刘备带领七十万大军,宣...
原创 西... 1948年11月中旬,西柏坡迎来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这位客人到底有多重要呢?毛主席亲自去接待他,百...
原创 东... 在东晋十六国历史上,有个叫南燕的王朝。这个南燕也是慕容诸燕之一。如果说前燕是第一燕国,后燕是第二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