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粟裕在一次重要会议中,突然遭到两个半元帅的严厉批评,这使得他蒙受了莫名的冤屈。到底粟裕与这两个半元帅之间有何纠纷和误会?其他元帅又是如何反应的?那两位发起怒批的元帅分别是聂帅、彭总和陈老总,而陈老总被称为半个元帅。
聂帅与粟裕共事的时间并不长,但两人之间确实有过一次较为明显的误会。那是在聂帅担任代总长期间,聂帅考虑到毛主席事务繁多、工作压力大,认为一些琐事不必每次都要向毛主席报告,因此要求,所有报告需先由他审批,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上报给毛主席。按毛主席的要求,粟裕本应每隔半个月向毛主席汇报一次,但他按照聂帅的意见,停止了这种常规报告,改为不定期上报。 没想到,毛主席对此事非常关注,并在1952年夏天对聂帅进行了批评。聂帅因此不得不向毛主席写报告并做了书面检讨。毛主席在批示上表示检讨很好,并在检讨中对比了粟裕与聂帅的工作,表扬了粟裕,批评了聂帅。这份批示还被周总理、朱老总、聂帅等人传阅。聂帅因此产生了误解,实际上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的矛盾,完全是由于日常工作中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与粟裕的矛盾较为显著的另一个元帅是彭总。这场矛盾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两人分别担任防长和总参谋长时。毛主席非常欣赏粟裕,经常召见他并直接布置一些重要任务。彭总认为,这些事务不应该绕过自己,直接交给粟裕。粟裕对此感到很无奈,毕竟毛主席召见他时,他不能推辞,也不能让毛主席去找彭总安排任务。此外,由于他们各自负责的工作领域有所重叠,也难免会在一些事务上产生分歧,导致矛盾出现。一年后,在庐山会议上,彭总遭遇了不小的政治打击。此时,有人试图动员粟裕站出来揭发彭总,表达不满。然而,粟裕并没有因此而站在一旁落井下石,而是选择了以德报怨,没有随波逐流。实际上,他们之间的争执完全是由于公务工作上的问题,而并非私人恩怨。而且,粟裕的某些行动,尽管出于好意,反而造成了彭总的误会。 陈老总与粟裕的分歧,几乎是众人皆知的,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初期。当时,两人在如何消灭敌人方面有过不同的意见,尽管他们私下里关系非常亲密。但陈老总为何会怒批粟裕呢?这其中有着陈老总的帮助策略。 提到陈老总是半个元帅,其实是因为他虽然批评了粟裕,但并非出于恶意。事实上,当时粟裕在工作中确实有些问题,他未能像刘帅那样以退为进,也未能像萧克那样在会上做个简短的检讨就能顺利过关。陈老总表面上对粟裕进行批评,实际上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向毛主席等人提醒:粟裕频繁提出辞职的原因是否真的是出于个人主义,是否存在误会。陈老总的批评,实则是在为粟裕保护,为他开辟了一条过关的通道。 至于其他七位元帅,朱老总、刘帅和徐帅未参加会议,因此没有发表意见;罗、林、贺三位元帅也一直保持沉默,没有表态。虽然他们选择了沉默,但这种不言而喻的态度,实际上也透露出一些立场。 不过,屡次在关键时刻展现个人风采和坚定立场的叶帅,并没有沉默,他为粟裕发声:他算不上什么个人主义,我看最多只是骄傲罢了。在那个年代,叶帅能为刘帅和粟裕两位发声,足见他是一个非常有分寸的人。 在叶帅的关照下,粟裕离开总参后的工作状况稍微有所缓解,至少没有遭到刻意刁难,能够继续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