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被武则天视若珍宝捧在手心近30年,武则天去世后,41岁的上官婉儿投入到了唐中宗李显的怀抱,还被册封为婕妤。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打破婉儿终生未嫁的说法。
关于上官婉儿是大唐“妖女”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人物性格是具有多面性的。从外貌才华上讲,她是个举世无双的大才女,但从私生活来看,她又被指斥为“淫媚”,而从政治立场上讲,她又见风使舵,黑白难分。
光听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就足以引人无限的遐思。她名如其人,将高贵、温婉、端庄秀丽集一身。
上官婉儿出身名门,祖上三代都是朝廷大官。她的爷爷上官仪更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
大唐麟德元年,婉儿的母亲郑氏即将临盆。就在生产前一晚,郑氏做了个奇怪的梦:一个巨人出现她面前,递给她一杆秤,说“持此称量天下士”。
意思是,你的孩子将来是称量天下读书人的标杆。
郑氏醒来后,又请了一位算命先生,先生论断:“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
郑氏大喜,以为肚子的孩子将来又是一个如爷爷一般的宰执人物。
没想到,出生后的孩儿是个女儿家。
婉儿的母亲郑氏虽然有点失望,但怀中的女儿长得清秀可爱,倒也安慰了几分。
上官婉儿出身显赫,本该过着锦衣玉食的千金生活,然而,命运却在她出生后来了一个大转折。
婉儿刚满月的时候,她的爷爷上官仪因帮高宗李治起草废除武则天皇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为谋反罪,判灭门!
一夜之间,上官婉儿的爷爷和父亲被诛杀,襁褓中的婉儿和母亲则被发配到掖廷当起了奴婢。
家族不幸无法改变,但对幼小的婉儿来说,她最大的幸运就是有一个好母亲。
她的母亲郑氏虽遭厄运,但她没有自怨自艾,她对婉儿各方面用心培养,在母亲的熏陶培养下,婉儿自幼熟读诗书,不仅擅长吟诗作对,还异常聪明通透。
更出乎人意料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官婉儿出落得温婉动人,虽穿着朴素,但难掩自身的典雅气质。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上官婉儿的芳名从掖廷传到了后宫,也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
公元677年,武则天将14岁的上官婉儿召于内殿,她要亲自瞧瞧这个姑娘。
只见上官婉儿衣着朴素,她仪态大方,长得非常漂亮,外表确实名不虚传。
于是,武则天便决定出题考核一下她。
武则天考题一出,上官婉儿思索片刻,就挥毫泼墨,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一气呵成,很快就递到了武则天的面前。
武则天接过文章,脸上的笑容仿若一株盛开的牡丹。
只见上官婉儿的书法娟秀有劲,文章既辞藻优华,又立意清晰。
武则天大喜,立即下令褪去她的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这场“面试”堪称双赢。武则天对婉儿的欣赏和加以任职,仿佛一只手将上官婉儿从生活泥淖中拉出来。上官婉儿视武则天为栖身大树,对武则天恭敬迎合,精心伺候,深得武帝的欢心。
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被任命为“内舍人”,成了武则天寸步不离的亲信,随侍女皇左右。
上官婉儿能力突出,武则天也十分惜才,她任命上官婉儿拟定朝廷所有的诏书,还兼任着处理百司奏表的工作。
后来,武则天更是让上官婉儿参加军国大政、给她生杀大权,并让她处理政务,行宰相的实权。
作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上官婉儿的前途一片光明,大家都送她“巾帼宰相”的美名。
武则天晚年时期,她经常沉迷与男宠的享乐之中,武则天有两位比较知名的男宠,分别是张昌宗和张易之。他俩仗着武皇的宠爱,在宫中横行霸道,嚣张跋扈。连朝廷百官都十分畏惧。
上官婉儿虽然深得武皇的器重和信任,但随着武则天年纪越来越大,晚年的武则天受男宠的谗言挑拨,朝堂局势十分不稳,各种谋逆之事层出不穷,武则天也做了很多误杀之事。
其中,太子李显的儿子女儿都含冤而死,已严重威胁到了前朝和皇室家族,直接导致武则天母子关系和君臣关系都十分紧张。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李家人,还是武家人,都盼着武则天早日仙去,好趁机继承皇位。
上官婉儿虽跟随武则天多年,但她并非武则天的“死忠粉”,她一直都在关注局势变化,随时准备择良木而栖。
一次,武则天破获了一起谋反案,在谋反策划的名单上,她意外地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名字。
换做别人,武则天或许不会这么愤怒,但上官婉儿,却是武则天一手培养,最为信任的心腹之臣。
武则天大发雷霆,她迅速召来上官婉儿:“昔日你祖父(上官仪)有罪被诛,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我。”
武则天又气又恨,她恨不得立刻将婉儿杀掉泄愤。
转念一想,武则天又舍不得杀了上官婉儿。为了以示惩戒,武则天下令将上官婉儿处以黥面之刑,在上官婉儿的额头便留下了一道不可愈合的疤痕。
《旧唐书》有载:“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所谓黥面之刑,就是在犯罪的脸上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涂上墨水或者其他黑色的的颜料,从而让在身体上的标记形成永久性的标记刺字。
为了掩饰伤口,上官婉儿费尽巧思,她用朱砂笔在眉心处描出美艳的梅花图案,不仅遮盖了疤痕,还显得面貌更加的妩媚动人。
自此之后,唐朝宫廷内的妃嫔、宫女,以及达官贵人的女眷争相效仿,纷纷用胭脂在额头点花瓣,逐渐形成了一股潮流,美其名曰“红梅妆”。
从武则天在上官婉儿额头上施以黥刑也可以看出,此时的上官婉儿已经做出了背叛武则天的举动。
公元705年,武则天已达81岁高龄。上官婉儿与太子李显里应外合。在张柬之等重臣的用户下,李显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成功退位。
武则天退位后,上官婉儿很快就在李唐后宫有了名分。李显将婉儿纳入自己的后宫,封她为昭容,婉儿的母亲郑氏封为沛国夫人。
一般而言,女子承宠后宫或许是个不错的结局,但上官婉儿绝非一般女子,她的野心和目标从来都不是男人和后宫。
被封昭容后,上官婉儿开始巴结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她还投其所好,经常给她们讲武则天的故事。
上官婉儿不愧是陪伴武则天28年的得力帮手,在洞察人心这一块可是拿捏独到的。她洞察了韦皇后对权力的野心和渴望,而且李显对这位皇后宠爱至极,可谓百依百顺。
于是,上官婉儿便开始顺水推舟,明里暗里地鼓动韦皇后做武则天第二。
皇后韦香儿虽有野心,却缺乏经验。上官婉儿便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将自己多年的政治辅佐经验倾囊相授。
为了给韦皇后增添羽翼,上官婉儿还全力拉拢亲近的官员,其中还包括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当年靠着武则天起家。武则天去世后,他不仅没有失势,反而更得帝宠,这是为何呢?
说起来,武三思和皇帝李显还是儿女亲家。
早年,在武则天夺位时期,李显被武则天废帝,将他与有孕在身的妻子韦香儿软禁。后来妻子生下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长到16岁时,被武则天指婚,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武三思也作为皇亲国戚,成为皇宫里的常客。
武三思被拉入韦皇后帐营后,他就经常周旋在婉儿和韦后中间,三人长期厮混在一起,三角关系也相当扭曲。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三人混乱宫闱的行为在后宫中被传得人尽皆知。李显虽有耳闻,但他却不以为然,因为他视武三思为知己心腹,即便是武三思与皇后调笑戏谑,他也只当作亲家之间的其乐融融。
而武三思却并不满足于和皇家保持亲家关系,他鼓动儿媳妇安乐公主在李显及韦后面前谗害太子李重俊,想让李显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将来继承皇位。
太子李重俊本来就对武三思极度不满,再加上武三思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彻底激起了他的怒火。
公元707年七月,太子发动兵变,杀掉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随后又直奔内宫,扬言要杀死上官婉儿。
太子诛杀在即,为保住性命,上官婉儿急中生智,她跑去李显和韦后面前告状:“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杀皇后和陛下。”
李显勃然大怒,便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去玄武门躲避。后又调集羽林军二千余人,将太子李重俊兵队围困在太极殿,李重俊兵败被杀。
化险为夷之后,上官婉儿依旧改不掉见风使舵的习性,宫中太平公主的势力壮大,她又依附上了太平公主。
表面上,上官婉儿与韦后站在一起,私下里她又与太平公主谋划着大唐霸业。
公元710年6月,李显驾崩。朝政大权落到了韦后的手里,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
其中写明:“立李重茂(李显第四子)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
遗诏虽出,却遭到了韦后一派的拒绝。当朝宰相宗楚客、韦温拥护韦后做第二位女皇,打算彻底清除李家势力。
千算万算,韦后没有算到,半路杀出个李隆基。
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发动了神龙政变,韦后和安乐公主都被杀身亡。
旧盟友倒台,上官婉儿为求自保,迅速做出“表忠心”的反应。
在新帝李旦、李隆基父子回宫当夜,上官婉儿率领宫女出来恭迎,又将之前与太平公主拟写的遗诏拿出来示众,想以此来证明她上官婉儿的立场,始终是和李氏系统站在一起的。
然而,上官婉儿万万没想到,她那慷慨激昂的陈词,并没有感动李隆基。
李隆基下令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从此,牵制李氏唐朝30余年、翻弄两朝风云的上官婉儿,从此谢幕在浩瀚烟波里。
李隆基杀上官婉儿,其实是一种必然趋势,他是在终结家族皇权里女性玩弄政权的时代。
自武则天当皇后以来,唐朝一直处于女人当政的局面。而上官婉儿作为女权稳固的核心人物,曾多次鼓动女权思想,严重威胁到了李氏家族的皇权地位,也扫了李家颜面。
上官婉儿拿出来讨好李隆基的那份李显遗诏,更是加快了自己的死亡进程。
昭书中表明,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太子。虽同为李姓,李重茂却并非出自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这一分支。上官婉儿对公拥护的,也只是李显一家,而非自家。他如果买下这笔账,那就是认同了李重茂这位未来的皇帝。
所以,这道诏书对李隆基而言,不如没有。
况且,这份诏书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合出品,如果留了上官婉儿的命,今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也会成为李隆基的巨大威胁。
不管怎么说,上官婉儿逆袭到如此程度,在唐朝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非常牛了。她的才情和外貌绝对算是唐朝女人的天花板。她也曾多次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最终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自己的野心夺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