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才貌双绝,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为何武则天不让她嫁人?
迪丽瓦拉
2024-11-24 11:14:36
0

原标题:上官婉儿才貌双绝,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为何武则天不让她嫁人?

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被武则天视若珍宝捧在手心近30年,武则天去世后,41岁的上官婉儿投入到了唐中宗李显的怀抱,还被册封为婕妤。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打破婉儿终生未嫁的说法。

关于上官婉儿是大唐“妖女”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人物性格是具有多面性的。从外貌才华上讲,她是个举世无双的大才女,但从私生活来看,她又被指斥为“淫媚”,而从政治立场上讲,她又见风使舵,黑白难分。

光听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就足以引人无限的遐思。她名如其人,将高贵、温婉、端庄秀丽集一身。

上官婉儿出身名门,祖上三代都是朝廷大官。她的爷爷上官仪更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

大唐麟德元年,婉儿的母亲郑氏即将临盆。就在生产前一晚,郑氏做了个奇怪的梦:一个巨人出现她面前,递给她一杆秤,说“持此称量天下士”。

意思是,你的孩子将来是称量天下读书人的标杆。

郑氏醒来后,又请了一位算命先生,先生论断:“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

郑氏大喜,以为肚子的孩子将来又是一个如爷爷一般的宰执人物。

没想到,出生后的孩儿是个女儿家。

婉儿的母亲郑氏虽然有点失望,但怀中的女儿长得清秀可爱,倒也安慰了几分。

上官婉儿出身显赫,本该过着锦衣玉食的千金生活,然而,命运却在她出生后来了一个大转折。

婉儿刚满月的时候,她的爷爷上官仪因帮高宗李治起草废除武则天皇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为谋反罪,判灭门!

一夜之间,上官婉儿的爷爷和父亲被诛杀,襁褓中的婉儿和母亲则被发配到掖廷当起了奴婢。

家族不幸无法改变,但对幼小的婉儿来说,她最大的幸运就是有一个好母亲。

她的母亲郑氏虽遭厄运,但她没有自怨自艾,她对婉儿各方面用心培养,在母亲的熏陶培养下,婉儿自幼熟读诗书,不仅擅长吟诗作对,还异常聪明通透。

更出乎人意料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官婉儿出落得温婉动人,虽穿着朴素,但难掩自身的典雅气质。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上官婉儿的芳名从掖廷传到了后宫,也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

公元677年,武则天将14岁的上官婉儿召于内殿,她要亲自瞧瞧这个姑娘。

只见上官婉儿衣着朴素,她仪态大方,长得非常漂亮,外表确实名不虚传。

于是,武则天便决定出题考核一下她。

武则天考题一出,上官婉儿思索片刻,就挥毫泼墨,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一气呵成,很快就递到了武则天的面前。

武则天接过文章,脸上的笑容仿若一株盛开的牡丹。

只见上官婉儿的书法娟秀有劲,文章既辞藻优华,又立意清晰。

武则天大喜,立即下令褪去她的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这场“面试”堪称双赢。武则天对婉儿的欣赏和加以任职,仿佛一只手将上官婉儿从生活泥淖中拉出来。上官婉儿视武则天为栖身大树,对武则天恭敬迎合,精心伺候,深得武帝的欢心。

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被任命为“内舍人”,成了武则天寸步不离的亲信,随侍女皇左右。

上官婉儿能力突出,武则天也十分惜才,她任命上官婉儿拟定朝廷所有的诏书,还兼任着处理百司奏表的工作。

后来,武则天更是让上官婉儿参加军国大政、给她生杀大权,并让她处理政务,行宰相的实权。

作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上官婉儿的前途一片光明,大家都送她“巾帼宰相”的美名。

武则天晚年时期,她经常沉迷与男宠的享乐之中,武则天有两位比较知名的男宠,分别是张昌宗和张易之。他俩仗着武皇的宠爱,在宫中横行霸道,嚣张跋扈。连朝廷百官都十分畏惧。

上官婉儿虽然深得武皇的器重和信任,但随着武则天年纪越来越大,晚年的武则天受男宠的谗言挑拨,朝堂局势十分不稳,各种谋逆之事层出不穷,武则天也做了很多误杀之事。

其中,太子李显的儿子女儿都含冤而死,已严重威胁到了前朝和皇室家族,直接导致武则天母子关系和君臣关系都十分紧张。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李家人,还是武家人,都盼着武则天早日仙去,好趁机继承皇位。

上官婉儿虽跟随武则天多年,但她并非武则天的“死忠粉”,她一直都在关注局势变化,随时准备择良木而栖。

一次,武则天破获了一起谋反案,在谋反策划的名单上,她意外地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名字。

换做别人,武则天或许不会这么愤怒,但上官婉儿,却是武则天一手培养,最为信任的心腹之臣。

武则天大发雷霆,她迅速召来上官婉儿:“昔日你祖父(上官仪)有罪被诛,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我。”

武则天又气又恨,她恨不得立刻将婉儿杀掉泄愤。

转念一想,武则天又舍不得杀了上官婉儿。为了以示惩戒,武则天下令将上官婉儿处以黥面之刑,在上官婉儿的额头便留下了一道不可愈合的疤痕。

《旧唐书》有载:“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所谓黥面之刑,就是在犯罪的脸上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涂上墨水或者其他黑色的的颜料,从而让在身体上的标记形成永久性的标记刺字。

为了掩饰伤口,上官婉儿费尽巧思,她用朱砂笔在眉心处描出美艳的梅花图案,不仅遮盖了疤痕,还显得面貌更加的妩媚动人。

自此之后,唐朝宫廷内的妃嫔、宫女,以及达官贵人的女眷争相效仿,纷纷用胭脂在额头点花瓣,逐渐形成了一股潮流,美其名曰“红梅妆”。

从武则天在上官婉儿额头上施以黥刑也可以看出,此时的上官婉儿已经做出了背叛武则天的举动。

公元705年,武则天已达81岁高龄。上官婉儿与太子李显里应外合。在张柬之等重臣的用户下,李显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成功退位。

武则天退位后,上官婉儿很快就在李唐后宫有了名分。李显将婉儿纳入自己的后宫,封她为昭容,婉儿的母亲郑氏封为沛国夫人。

一般而言,女子承宠后宫或许是个不错的结局,但上官婉儿绝非一般女子,她的野心和目标从来都不是男人和后宫。

被封昭容后,上官婉儿开始巴结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她还投其所好,经常给她们讲武则天的故事。

上官婉儿不愧是陪伴武则天28年的得力帮手,在洞察人心这一块可是拿捏独到的。她洞察了韦皇后对权力的野心和渴望,而且李显对这位皇后宠爱至极,可谓百依百顺。

于是,上官婉儿便开始顺水推舟,明里暗里地鼓动韦皇后做武则天第二。

皇后韦香儿虽有野心,却缺乏经验。上官婉儿便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将自己多年的政治辅佐经验倾囊相授。

为了给韦皇后增添羽翼,上官婉儿还全力拉拢亲近的官员,其中还包括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当年靠着武则天起家。武则天去世后,他不仅没有失势,反而更得帝宠,这是为何呢?

说起来,武三思和皇帝李显还是儿女亲家。

早年,在武则天夺位时期,李显被武则天废帝,将他与有孕在身的妻子韦香儿软禁。后来妻子生下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长到16岁时,被武则天指婚,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武三思也作为皇亲国戚,成为皇宫里的常客。

武三思被拉入韦皇后帐营后,他就经常周旋在婉儿和韦后中间,三人长期厮混在一起,三角关系也相当扭曲。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三人混乱宫闱的行为在后宫中被传得人尽皆知。李显虽有耳闻,但他却不以为然,因为他视武三思为知己心腹,即便是武三思与皇后调笑戏谑,他也只当作亲家之间的其乐融融。

而武三思却并不满足于和皇家保持亲家关系,他鼓动儿媳妇安乐公主在李显及韦后面前谗害太子李重俊,想让李显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将来继承皇位。

太子李重俊本来就对武三思极度不满,再加上武三思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彻底激起了他的怒火。

公元707年七月,太子发动兵变,杀掉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随后又直奔内宫,扬言要杀死上官婉儿。

太子诛杀在即,为保住性命,上官婉儿急中生智,她跑去李显和韦后面前告状:“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杀皇后和陛下。”

李显勃然大怒,便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去玄武门躲避。后又调集羽林军二千余人,将太子李重俊兵队围困在太极殿,李重俊兵败被杀。

化险为夷之后,上官婉儿依旧改不掉见风使舵的习性,宫中太平公主的势力壮大,她又依附上了太平公主。

表面上,上官婉儿与韦后站在一起,私下里她又与太平公主谋划着大唐霸业。

公元710年6月,李显驾崩。朝政大权落到了韦后的手里,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

其中写明:“立李重茂(李显第四子)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

遗诏虽出,却遭到了韦后一派的拒绝。当朝宰相宗楚客、韦温拥护韦后做第二位女皇,打算彻底清除李家势力。

千算万算,韦后没有算到,半路杀出个李隆基。

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发动了神龙政变,韦后和安乐公主都被杀身亡。

旧盟友倒台,上官婉儿为求自保,迅速做出“表忠心”的反应。

在新帝李旦、李隆基父子回宫当夜,上官婉儿率领宫女出来恭迎,又将之前与太平公主拟写的遗诏拿出来示众,想以此来证明她上官婉儿的立场,始终是和李氏系统站在一起的。

然而,上官婉儿万万没想到,她那慷慨激昂的陈词,并没有感动李隆基。

李隆基下令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从此,牵制李氏唐朝30余年、翻弄两朝风云的上官婉儿,从此谢幕在浩瀚烟波里。

李隆基杀上官婉儿,其实是一种必然趋势,他是在终结家族皇权里女性玩弄政权的时代。

自武则天当皇后以来,唐朝一直处于女人当政的局面。而上官婉儿作为女权稳固的核心人物,曾多次鼓动女权思想,严重威胁到了李氏家族的皇权地位,也扫了李家颜面。

上官婉儿拿出来讨好李隆基的那份李显遗诏,更是加快了自己的死亡进程。

昭书中表明,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太子。虽同为李姓,李重茂却并非出自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这一分支。上官婉儿对公拥护的,也只是李显一家,而非自家。他如果买下这笔账,那就是认同了李重茂这位未来的皇帝。

所以,这道诏书对李隆基而言,不如没有。

况且,这份诏书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合出品,如果留了上官婉儿的命,今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也会成为李隆基的巨大威胁。

不管怎么说,上官婉儿逆袭到如此程度,在唐朝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非常牛了。她的才情和外貌绝对算是唐朝女人的天花板。她也曾多次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最终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自己的野心夺了性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一战李信大败而回,损失了七个都尉。 明...
原创 为... 唐玄宗时期的募兵制和节度使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二者的结合又形成了藩镇体制。从根本而言,藩镇体制是安史...
原创 康... 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在整个封建历史上,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
原创 韩... 我们都知道,韩国人一直认为中国的传统都是他们的,比如端午节,孔子什么的。这次韩国人发大招,居然说孙悟...
展品翻倍 互动升级!北京焦庄户... 顺义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坐落着一个小村庄——焦庄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人民利用地道,以...
原创 清... 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化而来的一种字体,《辞海》中对其的描述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也...
原创 内... 公元前517年,大流士派兵占领了印度西北部地区,将其置为印度行省。然后,他又把矛头指向多瑙河下游和黑...
文物部门将构建科学完整的西藏考... 玛不错第二期典型陶器。 玛不错第二期墓葬示意。 玛不错第二期遗物(石质、骨质、金属装饰品,以及骨...
原创 若...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豪杰四起,英雄辈出,名将云集。经过明朝作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广告似的科普后...
原创 王... 这个问题得从军事和政治两个层面去分析。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问李信,“攻打楚国,以你为主将,需要多...
原创 雍... 古人对于生死之事非常看重,下葬礼仪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封建时期女子死后只能埋葬在夫家的坟墓里,否则...
原创 通...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原创 雍...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弘时抄他八叔“阿其那”的家时,“阿其那”对他进行了最后一番“教导”。 正是...
原创 清... 披甲人在清朝可不是一般的军人,那是还保留有原始游牧民族习俗的游牧民族部队,而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也...
原创 太...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农民革命战争,这是史学界一致承认的。但太平天国革命又发生在中国已开...
原创 胤... 爱新觉罗·胤禔,原本是康熙皇帝第五子,可由于康熙前四子均幼殇未齿序,所以胤禔便成为皇长子。其实在夺嫡...
原创 宋... 翰墨风华与帝王悲歌:解码宋徽宗赵佶的双面人生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始终是最璀璨的明珠之...
原创 最...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有君主的国家,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不过由于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度,天皇统而不治,只是日本...
原创 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被大家熟知,是因为它出现在了小学的课本里,课文中的司马光被人称作聪明机智,...
原创 周... 周武王下令征调百姓赴重泉(地名)戍守,同时又说:“凡百姓捐谷一百鼓(四石为一鼓)者,得免征调。”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