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江东小霸王孙策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统一了江东。然而,他的胜利并未持续太久。在一次狩猎中,孙策遭到三名刺客的袭击,重伤后不治身亡。孙策的死因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官方的解释是,孙策可能是因仇家复仇而被刺杀,但也有阴谋论者认为孙策的弟弟孙权可能是最大受益者,甚至怀疑他可能是幕后黑手。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复杂得多,实际上,孙策之死的背后,隐藏着曹操帐下谋士的影子。让我们通过历史的细节来揭开这一谜团。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出身显赫,年轻时便风华绝代,是典型的高富帅。从小,他就以才华出众、广交朋友而声名远扬,连周瑜也特意拜访过他,并迅速成为知己。后来,孙策的父亲孙坚在与荆州牧刘表的战争中不幸战死,孙策继承了父亲的部队,但很快被袁术接管。在17岁时,孙策忍痛将父亲葬于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并带着家人迁往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 在袁术的支持下,孙策想要恢复父亲的事业,收回失去的部队。但袁术背信弃义,多次让孙策为自己打江山。最终,孙策决定脱离袁术,独立发展。他成功地从袁术手中争取到了千余名士兵,带领他们横渡长江,势如破竹,迅速征服了江东的六郡。与此同时,他吸引了周瑜、张昭等一众人才加盟。随着庐江的占领,孙策迎娶了美丽的女子大乔,迈入了人生的巅峰。彼时的孙策,不仅拥有广阔的江山,还拥有了美艳的妻妾,堪称人生赢家。 然而,命运往往充满了变数。公元200年4月4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遇三名刺客的袭击,被弓箭射中重伤。几天后,孙策因伤势过重去世。调查发现,这三名刺客竟然是吴郡太守许贡的小儿子和他的门客。大多数人认为,孙策之死与吴郡太守许贡为父复仇有关,认为他亲自策划了这场刺杀。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次简单的复仇事件,但其中的一些巧合引发了人们的怀疑。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或许能够揭开其中的玄机。 公元200年,孙策刚刚统一了江东,兵力雄厚,并且有意向中原进军。此时,北方的两大强敌,袁绍和曹操,正在官渡对峙,而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则相对空虚。孙策正准备趁机袭击许昌,迎接汉献帝,并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然而,在这一关键时刻,孙策却遭遇了刺杀。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显然,这一切并非偶然。孙策的死让孙权意外地继承了江东的统治,而孙策原本计划对曹操发动的袭击也随之中止。此时,曹操得以全力与袁绍争夺,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且,曹操还趁机向南扩展,最终统一了中原,完成了自己的霸业。可以说,曹操通过孙策的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成为了这次刺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这也与曹操一贯精明、手段狠辣的个性相符。因此,很可能是曹操主导了这场刺杀事件。 从利益的角度来看,曹操的动机非常明确,但单靠这个解释还不够令人信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曹操帐下谋士郭嘉的一段话,或许真相就更加清晰了。郭嘉曾这样评价孙策: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这段话并非简单的预言,而是郭嘉在向曹操献计,指出孙策防范不严,一旦遭遇刺客,必定难以逃脱。郭嘉对孙策命运的精准判断,甚至透露出他对刺杀事件的预见。这段话清楚地揭示了郭嘉可能是为曹操提供了刺杀孙策的计划。 由此可见,孙策之死的幕后黑手确实与曹操密切相关,而这一切的策划者,很可能是曹操帐下的谋士郭嘉。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