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陵墓里埋藏着大量水银,但为什么至今不能进行发掘呢?首先,水银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且容易挥发。如果贸然进行发掘,水银蒸气可能会扩散,导致人们中毒。其实,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数量非常庞大,专家们初步估计,大约有100吨左右。如此庞大的水银量,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专家通过对秦始皇陵周围的环境进行研究发现,陵墓四周生长着许多石榴树。这些石榴树虽然长得很茂盛,但却无法食用。经过检测,专家发现这些石榴的汞含量远远超标,证明水银的存在。
从现在的科学技术来看,估计在未来的100年内,也难以进行秦始皇陵的发掘工作。那么,这么大量的水银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古代人又是怎样提取水银的呢? 据传,古代有一个女子,名叫巴寡妇清。她的丈夫去世后,她通过售卖水银发家致富,积累了丰厚的家产,后来还被载入史册,成为史记中第一位女企业家。秦始皇陵墓中的大量水银,就是由巴寡妇清提供的。在古代,人们通过将朱砂石煅烧,利用一定的工艺手段来提取水银。巴寡妇清的家乡在巴蜀地区,即今天的四川附近,那里的朱砂石产量丰富。丈夫去世后,她没有选择再嫁,而是继承了丈夫的事业,继续生产水银,凭借自己的努力,她将丈夫的产业做大做强,甚至超出了丈夫生前经营的规模。 秦始皇迷信长生不老之术,水银因其防腐的特性,成为了陵墓建设中的重要材料。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墓内部是按照中国的版图形状建造的,水银则被用来模拟江河湖海的水域。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水的国家,临近海洋,因此水银的使用量自然非常巨大。巴蜀地区靠近陕西南部,也正是当时秦始皇的领土范围。所以,巴寡妇清就成了秦始皇陵墓中水银的主要供应商。为了满足水银的需求,她的家族在多年的努力下,成功提炼出大量水银,而这些水银的价格也相当昂贵。然而,秦始皇如约支付了这笔费用。当秦始皇陵墓建造完成后,巴寡妇清已经年老体衰,秦始皇将她接入宫中,承诺为她养老送终。把她接入宫后,秦始皇以为她养老的名义,最终吞并了她的所有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