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死亡时,回顾一生的所为,有些事没来及做,也有些事悔不当初,或安慰、或遗憾、或悔恨、或者还有其它!
官渡之战,曹操在北方称雄,赤壁之战,孙权据有江南,刘备占据荆州一部并入川,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这三位枭雄,死前如何安排后事的呢?
公元218年,曹操已经63岁,四方仍征战不息,也许他预感到时日无多,颁布了《终令》,对自己死后的事务作出安排。首先,是主张薄葬,并没有后世所传的七十二疑冢。他将西门豹祠以西高原地带的贫瘠荒地划为墓地,不用古制,不加封土,不植树木。这是一片巨大的墓区,预留了家人、大臣、武将们的陪葬位置。
219年,曹操与刘备争夺关中,又逢关羽北伐,征战不断。
220正月,魏王从关中回到了洛阳,身体不支,颁布《遗令》,他先做了检讨,不该随便发脾气,然后,交代了如何举办自己的葬礼:穿戴只用平时的礼服,文武百官来吊唁,哭十五声就得啦,入土之后,你们就脱掉丧服,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墓地设在邺城西面的山冈,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许用金玉珍宝陪葬。
交代完公事,他又想起了自己亲近的人,我的婢妾和服侍我的艺人都很勤劳、辛苦,将她们安置在铜雀台,好好地善待他们。把我留下的熏香分给诸位夫人,不要用来祭祀,各位夫人房中的人如果没事做,可以学着做些鞋子去卖。
最后的琐碎之事,哪里像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分明是个老财主,也证明了他内心的平静,天下事他已尽力,“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反倒是将依靠自己生存的女人们萦绕于心。
221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率兵伐吴,时年60岁。222年7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退至永安。战争的损失让他懊恼,这一仗使得在他手里复兴汉室已成奢望,223年4月病逝。
逝世前的几个月里,刘备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这是刘备贫贱时结发的妻子,刘禅的母亲。与东吴恢复了友好关系,形势使然,他不得不咽下这口气。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病重时,留下了与诸葛亮的千古对话: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里的“自取”是自己取而代之,还是自己决定废黜刘禅,另立刘备别的儿子,没有定论。但逼得诸葛亮痛表决心。
去世前,刘备又给刘禅留下了遗诏,谆谆教诲,颇为感人:人过五十就是长寿了,我已经六十多了,哪里还有不满足,只不过心里惦念你们兄弟。从射君那里听说,丞相夸你聪明而且有度量,真能如此,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你要努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弥留之际,又叫过儿子鲁王刘理嘱托:“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刘备的最后时光,忙着教育后代,但这可不是临阵磨枪能起效果的事情!
241年,孙吴的皇太子孙登逝世,太子临终前推荐孙和继任,孙和爱好文学,擅长骑射,礼贤下士,也是孙权喜爱的儿子之一,242年被立为太子。太子新立,麻烦接踵而至,鲁王孙霸不服,欲争储位,各种陷害、抹黑层出不穷。朝中大臣纷纷站队,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支持鲁王。
此时的孙权已经年愈六旬,许是年纪大了,许是涉及到自己的儿子,关心则乱,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孙权被南鲁党争弄得头晕眼花,250年,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年十一月立孙亮为太子。
251年11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罹患风疾,12月,自觉不起,孙亮年纪尚幼,需要有人辅佐,大臣们都推荐诸葛恪,这个人刚愎自用,不是孙权满意的人选,但此时已经没有时间慢慢挑选,只得急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委托后事。
事到临头才饥不择食,不是处理问题的办法。
在生命尽头,曹操将身后家国大事俱已安排妥当,唯有儿女情长;刘备谆谆教子,其对后辈的殷殷期望,着实一言难尽;孙权紧急托孤,只能说是心大!
三人的表现,高下自在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