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盛世,诗歌、艺术达到的高度自然不言而喻,而其他的反面我国也有着建树。中国古代的工匠技艺一直很发达,不管是军事还是民用方面都让后人侧目,众所周知的都江堰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除了都江堰以外,长城更是中国至今为止都引以为傲的标志性建筑。
长城,中国古人的结晶,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棒才让久经风霜的长城呈现在我们眼前,长城是古物,是历史,也是中华儿女薪火相承的精神。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了抵御匈奴人的入侵,不得不耗费巨大的时间、物力、精力来铸造长城,比如秦长城、燕长城等。那时候由于国境、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各个诸侯国只是修建了一段长城。也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长城有了最原始的模样,它们可以称之为后来长城的引领者。
秦王扫六合,六王毕,四海一,天下归于大秦。秦始皇作为始皇帝,雄心壮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为了打牢大秦万世根基,在大战之后并没有就此休养生息。他号令大将南征百越,西下夜郎等国,颇想在有生之年再做出一番大事业。匈奴面对如此雄心壮志的大秦始皇帝,还抱着南下劫掠的想法,肯定会栽跟头。
秦始皇得知匈奴屡犯边境的消息,瞬时间大怒,下令天子近卫蒙恬北上抵御匈奴,同时不顾天下百姓的想法,征调民夫等铸造长城。长城放在现在也是一个大工程,更何况那时候的古人呢,随着城墙的逐渐攀升,无数人的性命也深藏在雄伟之下,广泛传播的故事“孟姜女苦长城”就在这个时期发生。王朝的不断更替让统治者意识到北拒外敌的重要性,国内的战争算是家务事,而那些入侵者就是外敌了。统治者们也有样学样,效仿秦始皇等人修建长城,于是这长城越修越长,穿过崇山峻岭,跨过万水千山,它从当初的小鱼变成了翱翔于大地的巨龙,风起龙腾,拱卫中原,北拒外敌,护天下太平,安天下人之心。
明朝朱元璋从草莽之中起义,经过军师刘伯温的指导,逐渐在几股起义军中崭露头角,缓慢蓄积力量。之后,朱元璋称王,迅速打败起义军,还把元末的统治者赶到了草原上。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大功臣,是位高权重的从龙之臣,朱元璋对他也十分信任,刘伯温为人精明,懂得看风水,他路过山海关时发觉此地的位置十分重要,虽然有长城的守护,可终究还是差点意思。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了在这里建造军事要塞的建议,以此防止外敌入侵中原。朱元璋听了之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同意修造山海关。
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的位置做得不牢靠,被封为燕王的朱棣打着勤王的口号,一路过关斩将,打败了自己的几位兄弟,侄子朱允炆也不是他对手,他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朱棣迁都于北京,山海关的重要性立马提得很高,作为拱卫北京的屏障,山海关一直都大量屯兵于此。长城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而山海关则见证了明朝的新盛到衰败。山海关建造之后就是全国精兵集中之地,这里配备着最为先进的武器,如火器和大炮等,众多的城池星罗棋布,想要攻下山海关必须同时发动进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明朝后期,宦官当道,官府腐败,而在明朝北方的女真族则偷偷地强大起来,女真族不断蚕食着大明的领地,最后脱离了明朝的统治,向南方不断进攻。
清军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横扫北境,大明的属国朝鲜也被打得跪地求饶,一时间风头大盛。清军士气正旺,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北京,打破山海关,可就是这个山海关让清军吃了多少苦头。面对这个铁一般的关隘,清军失败了多次,清军为了进攻中原,不得不绕过山海关南下,山海关也成为了清军26年以来的梦魇。末代皇帝崇祯生于乱世,何其无奈,他天性不相信任何人,吴三桂也成为了他的猜忌对象,再后来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崇祯自缢,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失去了粮食来源,一时间吴三桂大怒,投降满清,山海关告破,一代雄关之后渐渐拉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