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迪丽瓦拉
2024-11-25 10:53:42
0

原标题: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图中的这人名叫张廷玉,其与乃父张英皆是清朝历史上的名臣,被称之为“父子宰相”。“六尺巷”的故事世人皆知,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当他得知家人与邻里为宅基地起争执时回信附诗一首,即“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成就了“六尺巷”的美谈。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张英与张廷玉二人先后位居宰辅,为清朝的固国安邦、促进满汉团结和文化融合,以及康乾盛世的形成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历史上对二人的评价颇高,如“父子双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等赞誉。张廷玉还是有清一朝中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连范文程、曾国藩等人都未曾享有这份殊荣。

父子何以双双成为宰相

张英、张廷玉父子出生于“缙绅发迹,文物蔚兴”的安徽桐城张氏家族。一方面,由于张氏家族受到儒学以及桐城丰富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张氏家族的子孙勤奋刻苦,并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另一方面,由于张氏家族有着良好的家风和家训。

·居官清廉,行事节俭

张英认为做官要以勤政廉洁为第一要务。由于他才华过人、处事廉俭,仕途大体较为坦荡。他不仅自身居官清廉,还要求入流子弟做到“使我为州县官,决不用官银媚上官”,要求子孙做到“衣食宜俭”、“节俭行善”,告诫子孙“人能知富之为累,则取之当廉,而不必厚积以招怨”。不仅如此,他还给自己退隐后的生活做出规划,立下规矩:“予于归田之后,誓不著缎,不食人参”。

正如其在《聪训斋语》中所言:“庸人多求多欲,不循理,不安命。多求而不得则苦,多欲而不遂则苦,不循理则行多窒碍而苦,不安命则意多怨望而苦”。其子张廷玉继承并发扬乃父张英居官当清廉的思想,认为为官之道第一点就是清廉,如其在《澄怀园语》中所言,“为官第一要廉,养廉之道,莫如能忍”,“能拼命强忍不受非分之财,则于为官之道,思过半矣”,“居官清廉乃分内之事”。

他认为,做官乃吃苦之事,富贵在天且富贵所带来的多是忧患,因而要秉持清廉为本的态度。荣华富贵乃过眼云烟,终免不了“所以衣冠辈,零落同埃尘”的结局,告诫子孙“忧患皆从富贵中来”“行事俭即做官清”,让子孙“勿贪取妄求”,“生于富贵之家”,切不可“染纨绔之习”。再者,他认为赌博乃陋习,指出“赌博之为害,不可悉数,故前人恨之切骨”。

因而张廷玉为官期间戒贪戒奢戒赌,并将明人俞行之的诗句“夜门无客敢怀金,秋屋有情甘饮水”铭记于心。因此,张氏父子二人皆居官清廉,行事节俭,克己奉公,是古代清官之典范。

·一心为民,扶危济困

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转述明儒吕坤的一段话——“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圣贤胼手胝足,劳心焦思,惟天下之安而后乐”,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其仕途中努力践行。在《杂兴二十首》中,张廷玉用诗句表达自己为民父母的理想,“乃以父母称,而为众所苦”,“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诗句中所表达的为官之道就是一心为民、勤政爱民。张廷玉一生为官清廉,住在康熙皇帝所赐的旧园数十年,连日常器具都不全,其对生活的奢华与否毫不在意,但是面对百姓疾苦,他却时常感到忧心,“惟天下之安而后乐”。在《澄怀园语》中,张廷玉引用其父张英关于扶危济困的论述,即“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不若以其费济困赈急”,“胡不将此费制绵衣裤,以施道路饥寒之人乎”,表达其一心为民、以民为本的态度。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桐城东乡陈家洲遭遇水灾,当地人因无法生活只好去往县城乞讨,张廷玉通过家信得知后马上叮嘱自家兄弟子侄以及在京城为官的同乡筹款,以此来赈灾。乾隆年间,在回乡的路上,张廷玉发现龙眠河上的“紫来桥”被洪水冲毁,他便立即捐出皇上所赐用作祭祀其父张英的六千三百两白银,并动员家人进行募捐,用来重建石桥,此桥重建之后当地百姓为了颂扬他,将此桥改名为“良弼桥”。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廷玉回乡举行祭父大典,途经直隶之时,发现当地水灾严重,饥民遍野,当即奏请雍正皇帝开仓赈灾,解决百姓困苦,还一再强调“恐明岁二三月间,青黄不接,民食倍艰。仰请敕令督臣确查,于明春加赈一月或四十日,再敕督臣河臣,查该地方应修工程,酌议举行”。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张廷玉得知乡里歉收,米价昂贵,贫民乏食,号召富户赈灾事宜,同时“寄信南回将,庄租减价平粜以济里人”。

张氏父子二人身处高位,却不忘百姓,在为官过程中扶危济困,为百姓做实事,最终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称颂。

·宽容谦让,与人为善

张英和张廷玉宦海浮沉多年,在与其他同僚接触时免不了会出现摩擦和争执,处理好同僚关系并非易事。据《清史稿》所载,“英性和易,不务表”,张英一直秉持对自己严谨、对他人宽容的态度,指出切勿“饭不嚼便咽,路不看便走,话不想便说,事不思便做”。据《聪训斋语》记载:“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

这一段充分说明张英是一个做事极为宽容、谦让且有原则之人,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更是表明张英的谦让,“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句诗充分展现出张英宽容谦让的非凡气度。在张英的言传身教下,张廷玉为官之时更是待人宽厚,豁达而大度,为官多年,张廷玉均能虚心接受同僚的意见,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态度诚恳,心胸开阔。他指出,“凡人度量广大,不妒忌,不猜疑,乃己身享福之相,于人无所损益也”。秉持“一言一动,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损于人”。

他认为人生的乐事不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服饰之鲜华,饮馔之丰洁,声技之靡丽”,而在“心之乐”,正因如此,张廷玉一直求心安,他认为心安才是真正的乐,并且指出“天下之道,宽则能容,能容则物安,而己亦适”。因此,张氏父子在为官中能始终秉持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的态度,最终在复杂的官场中得以明哲保身。

·谨言慎行,以求乐境

作为朝廷的大臣,一言一行都受到同僚及百姓的关注,若是信口雌黄、胡作非为,必定带来灾祸。张英所说的“谨言语”,是其为官多年的经验。再者,作为朝廷重臣,可想而知,张英手里掌握着无数机密。在与康熙帝论朝政之时,张英做到尽志竭诚,虔恭匪懈,只知有社稷,不知有己身。即使在其告老还乡之后,朝廷之事也是永久的机密,从不向外人提及。

据说张英向康熙帝推荐了众多有才能的大臣,然而“有所举荐,终不使其人知”,使得很多被举荐的大臣终其一生也不知是谁举荐了自己。正因如此,康熙帝称赞:“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与张英相比,张廷玉为官时间更为长久,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身为汉臣的他在满族同僚中谨小慎微、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

所以其一直以“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为镜鉴,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和“一言一动,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损于人”的原则,坚守“凡事贵慎密,而国家之事尤不当轻向人言”和“与其于放言高论中求乐境,何如于谨言慎行中求乐境耶”的原则,强调“凡人于极得意、极失意时,能检点言语,无过当之辞,其人之学问器量,必有大过人处”。

张廷玉的谨言慎行让其为官多年都安然无恙,且得到皇帝的重用与信赖,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结语

张英和张廷玉被奉为古代为官行事的典范,他们在为官之道上留下了诸多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张氏父子驰骋官场数十年,张廷玉更是历经三朝、久历机枢。在张氏享堂中悬挂的楹联“无声色玩好之嗜,退食泊然无谋营”,精辟地概括了张廷玉身居庙堂之高,却甘于宁静淡泊的一生。张氏父子二人在为官中“公正无私”“公而忘私”“淡静寡欲”“不肯徇人之私”,堪称人臣之典范。

参考文献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江小角,《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家训》,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年

蔡东藩,《清史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