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替罪羊,饿死在印度的两广总督,孰对孰错?
晚清时期,清政府已经病入膏肓,但是他们为了维护统治,为了保有皇位甚至不惜出卖利益。他们割地,赔款,对洋人卑躬屈膝,让人咬牙切齿。不但如此,他们为了保有皇室的颜面,甚至将自己的过错推脱给别人,这就导致了一个本来名声挺好的臣子背了锅,成为一个臭名远扬的臣子。
叶名琛,字昆臣,出生于1807年。他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祖上好几代都是做官的,所以对他从小的教育也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他本人也是非常聪明的,18岁不但就考取了贡生,之后一路高歌,在三十出头就考中进士,不到四十岁就被提拔为广东巡抚,咸丰二年的时候,竟然就当上了两广总督,那个时候,他才是四十五岁。
叶名琛在两广总督的位置上,稳坐了八九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为什么了不起呢?我给大家讲一讲叶名琛的前任们。林则徐被充军新疆,琦善被判为“死缓”,耆英被赐自尽,徐广縉被抄家,这些人在两广总督的位置上坐了多久?最多的不过三年而已,现在知道叶名琛的厉害之处了吧。
闹太平天国的时候,叶名琛还是广东巡抚,他戒严广东,任何人有反叛的图谋,马上就斩首,没有任何留情面的机会,这种高压政策一直延续到每一村,广东人人自危。广西那边闹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广东竟然相安无事,太平军一直不能在广东起事。
在两广总督任上,广州已经在酝酿革命起义了,叶名琛继续对两广地区戒严,一旦发现革命党,叛乱头目等人,马上就斩首,绝对不会妥协,他的铁血手腕令人生畏。而且他个人很尊崇皇帝,对于皇帝的命令坚决执行,而对于洋人的事情,他从来不向皇帝禀报,永远只禀报剿匪战报。
当时的列强要求扩大广州的通商口岸,但是皇帝不许,叶名琛只好在两边斡旋。他一方面贯彻皇帝的方针,一方面又对列强拖延。对于洋人的挑衅,他置之不理,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让敌人摸不清虚实,不敢胡来。
但是列强不是土匪,他也不是司马懿。列强终于进攻广州了,叶名琛不抵抗,以至于部众全部溃散。他身着官服,端坐在衙门里,等着列强来。列强准备将他带走,他竟然同意,他觉得他可以见到英国的女王,可以当面斥责她,说不定会找回场子,结果就是他想多了。
他被关于在印度,他带来的大米和其他粮食很快就吃完了,他也没见到英国女王,于是便绝食抗议。最后,叶名琛饿死了。
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个小片段,《清史稿》为了给清王朝开脱,称叶名琛狂妄自大,简直就是一个腐官。这完全就是甩锅!这是清政府为了保全自己颜面,维护自己统治的一个手段。
从理性的角度看,叶名琛是充满了无奈,他一方面要听从皇帝的命令,一方面又要争取列强,缓和时间让变法实施,让国家富强。他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他敢在列强进攻广州的时候坐在衙门不走,就说明了他的胆识。很多骂叶名琛的人如果在叶名琛那个位置上,估计一年不到就要被砍头,在那个大环境里,他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