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边的“寄奴”是一个人的小名,他就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气吞万里如虎”指的是在东晋十六国,刘裕如同开挂一般,先后灭掉了楚国桓玄、南燕慕容超、蜀国谯纵、后秦姚泓、东晋司马德宗、司马德文等六个国家,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建立了刘宋政权。
1.
作为南朝的第一位皇帝,刘裕的出身还是很卑微的,公元363年,刘裕出生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祖父刘靖是东安(今山东沂源县)太守,虽然不是豪门大户,但是也能小富既安。到了父亲刘翘那一代,是当地的功曹,根据东晋帝国相关规定,在晋陵郡,像刘翘这一级别的官员,编制共有一百零八人,正好与水泊梁山鼎盛时的好汉总数相当。这样的芝麻小吏,薪水不可能丰厚。刘裕的母亲赵安宗是二十一岁生的刘裕,可惜她的生命年轮永远停留在了这个充满青春色彩的数字上,她因难产而死。由于没钱请奶妈,刘翘甚至一度有将亲生儿子抛弃的念头。幸亏孩子有个姓赵的姨妈颇有爱心,主动拨乳相助,帮着喂奶,这才避免了早夭的命运。
由于从小一直寄养在亲戚家里,他因此有个小名叫寄奴,意思大概是寄养在别人家的小可怜,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刘裕从小自然也没受到良好教育,用现在的话说,那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刘裕识字不多,是半个文盲,长大后为了生存下去,尝试了很多份工作,砍柴,种地,卖草鞋,他还有个不良爱好——赌博,然而他似乎对这些都不太在行,后来看看自己越混越惨,已经三十好几的刘裕,被迫投军,加入了北府军。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虽然在做生意上没有能力,在军事上却有着超强能力。
2.
不过,想要在藏龙卧虎的北府军中脱颖而出,也并非易事。除了自己有能力外,刘裕必须感谢一位敌人——孙恩。
这位五斗米教的大头目,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从后来的结局来看,他的造反似乎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刘裕出人头地。
此话怎讲?自从孙恩在会稽发动反叛以来,声势非常浩大,短时间内聚集了数十万人马,严重威胁到了东晋的统治,晋安帝急派北府军主帅刘牢之前去镇压,作为刘牢之麾下的一名参军,37岁的刘裕也参加了这次战事,身长七尺六寸(约1.86米),风骨奇特的刘裕,上演了“一人单挑千人”的好戏,让刘裕一战成名。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一月的一天傍晚,刘裕带着十几个人外出侦察,没想到遇到了上千人的敌军,人数相差悬殊,很快刘裕手下的十几个人便被砍杀殆尽,打到最后,只剩下刘裕还存活,但是也被敌军从高坡赶到河岸之下,敌军派出十几个人随后纷纷跳下,想将刘裕斩尽杀绝,情况非常危急。
只见刘裕大吼一声,手执长矛,向身边围拢过来的敌人急刺过去,很快,他面前倒下了几个敌人,随后更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刘裕一跃而上,重新跳上了河岸,在一群敌人之中,左右冲杀,又有一些敌人被他的长矛挑死,剩下的敌人则面露惧色,不敢近前。
史籍中对刘裕这段的记载仅寥寥数笔,但1个人对阵几千人,勇气绝对可嘉。不过如果照这样打下去,虽然刘裕凶悍,武功高强,耗到最后,也非死不可。但是关键时刻,北府兵的援军到了。
原来主帅刘牢之见刘裕很久没回来,担心他出事,就让自己的儿子刘敬宣率大军赶来救援。没想到刘敬宣刚一到战场,就见到刘裕一个人驱赶数千人的震撼场面。惊讶之余,不能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也立即率部加入了战斗。结果叛军大败,被斩杀千余人。经此一战,刘裕声名大噪。
之后的数年,刘裕更是连战连捷,先是在句章(今浙江余姚)率领数百名北府兵,击败孙恩大军的围攻。接着在海盐(今浙江嘉兴南),刘裕自己亲率一千精兵,仅带少量给养,以少胜多,把几万人的孙恩叛军杀得溃退而逃。最后,孙恩率军从水路进逼建康,又是刘裕率部援救京师,大败叛军,把孙恩赶回了海岛。
孙恩的几次反叛,都没有成功,也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唯一的作用,就是“神助攻”刘裕,几仗下来,刘裕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被封为建武将军,成为北府军中重要的将领。
3.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的“大胖子”桓玄看到了机会,准备对东晋朝廷发起冲击。
元兴二年(403年)十二月,据说体重有五百斤的桓玄攻进建安(南京),将“白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拉下马,自己称帝,改国号为“楚”,历史把这个短命政权称为“桓楚”。
桓玄是东晋权臣桓温的儿子,从小就是个纨绔子弟,篡位以后,更加穷奢极欲,荒淫无道,人们都对他很失望,希望有人能恢复东晋政权。北府军将领,拥有几乎是当世最杰出军事天赋的刘裕站出来说:“无所谓,我会出手。”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在桓玄称帝后三个月,刘裕聚集刘毅、何无忌为首的北府军1700多人,以恢复晋室为名,在京口发动起义,因为桓玄不得人心,很快起义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经过在覆舟山、峥嵘州的几场战役,刘裕将他的军事智慧发挥到了极致,刘裕大军势不可当,敌军纷纷选择投降,还不到一个星期,就攻进建康,桓玄逃回江陵,不久被杀。
战后,刘裕执掌了东晋大权,成为东晋百年来第一位寒门出身的执政者。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两晋南北朝,刘裕的奋斗史堪称励志。
3.
平定桓玄,消灭了所谓的“桓楚”政权。刘裕是当之不愧的头号功臣,毫不夸张地说,他对东晋有“再造之功”,他被授侍中、车骑将军、徐青二州刺史。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刘裕产生了北伐的念头。吃柿子要找软的捏,选对手也要选弱的,他看准了山东地区的南燕。
可是出兵需要理由,正在刘裕发愁时,南燕国主慕容超十分配合的给了刘裕一个出兵的借口。义熙五年(公元409年)2月,南燕突然派兵袭击宿豫(今江苏宿迁南),掳走两千多个男女;接着再次派兵袭击彭城(今江苏徐州),又掠夺一千多个男女。这两次来抢人,是因为喜欢音乐的慕容超,想充实他庞大的太乐伎队伍,太乐伎其实就是宫廷乐队,专门在国家盛大典礼上演奏国乐的乐队。
刘裕一看,这慕容超疯了啊,随意抓我东晋的百姓?你主动来招惹我,那还客气啥,上书晋安帝,要求组织北伐南燕。公元409年4月11日,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从建康出发。先走水路,由淮河入泗水,开始了这一次北伐。
慕容超听说刘裕引兵前来,召集大臣商量,手下宠臣公孙五楼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晋军刚刚前来,军锋锐利,不可与之争锋。抢先占据大岘山,拒敌于国门之外。等晋军锐气受挫,选拔两千精锐骑兵,断其粮道,再命段晖率领一支部队,顺着梁父山东下,对晋军前后夹击定会大胜;中策是严命各地军将,坚壁清野,各自据守,待其粮尽人疲,再发动反击;下策是让晋军过大岘山,在广固城附近决一死战。
慕容超最后一拍大腿,就决定用下策了!他的理由则是,晋军远道而来,越过大岘山,到了平原地区,正好发挥南燕骑兵的长处,用铁甲精骑一冲,说不定有机会!
这个决策一做出,许多南燕的大臣直晃悠脑袋。太尉慕容镇站出来表示:“我们如果在大砚山迎战,即使打败了,还有余地退守,本来有险关为何不用呢?”
慕容超一听非常生气,下令将慕容镇抓起来,关进了大狱。
接着说刘裕这边,刘裕心里打着鼓,嘴里唱着忐忑,率领全军顺利过了大岘山,没有发现一支南燕部队,高兴地说:“大军已过天险,人人都有决一死战之心,前面的田野中到处都是粮食,无断粮之忧,我军已经胜券在握了!”
又往前走了不久,晋军即将到达临朐(山东省临朐县),正遇到南燕的公孙五楼、段晖、贺赖卢等率领的五万步骑,随后慕容超担心他们实力还是不够,也带着四万骑兵增援而来,南燕军在临朐的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至此,南燕可说是倾全国之兵,生死存亡就看这一把了!
此次出征,刘裕带了四千多辆战车。大战爆发后,刘裕摆出了一个奇特的阵型,他把四千辆大车分成两翼,排成纵列,缓缓前行,车内的士兵都手持长矛,前后又有小队骑兵不断游走,加以保护。号令一出,行军森然,像是一个正在移动的庞大城堡。
慕容超见晋军接近城垣,他也下令,鲜卑的精锐骑兵,出城迎战!
燕军主力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打开城门径直便向晋军扑来,两军大战一天,结果互有杀伤,胜负未分。
这时刘裕的参军胡藩说,南燕几乎派出了全部人马出战,他们的大本营临朐城内一定守备空虚,可以派兵前去偷袭。刘裕采纳建议,派胡藩率小队人马绕至敌后,一举攻克临朐。消息传到阵前,南燕顿时军心大乱,慕容超仓惶往回逃,一直逃到了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
刘裕在后边紧追不舍,将广固城团团围住,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慕容超觉得城内的粮草快要断绝,很难继续坚持下去,想到的唯一出路是向后秦求救。
后秦皇帝姚兴此时自顾不暇,他正在和匈奴的赫连勃勃激战。
让慕容超更雪上加霜的是,求援队伍中有一个叫张纲的,回来时被晋军抓住,他是制造攻城器具的高手,后来刘裕充分发挥他的才干,一批非常实用的攻城神器就此诞生。
在坚守四个多月后,一些对前途彻底丧失信心的大臣,打开城门向晋军投降,慕容超带领身边数十人出逃,被刘裕的军队生擒,南燕灭亡。随后,刘裕命人将慕容超押送到建康,并在街市将其斩首,时年二十七岁。
南燕灭亡后,黄河下游及其以南的疆土被成功收复回东晋的版图。刘裕提兵南返,走到下邳的时候,士兵疲劳,刘裕便打算让部队休整几天。
不料,他刚下完休整的命令,朝廷忽有急报送至军中,命令很简单:着刘裕火速班师!
南方,又出事儿了!
4.
这个时候,曾经孙恩的部下卢循、徐道覆反了,他们看到刘裕远征南燕,觉得机会来了,再次造反,叛军连战连捷,折腾了好几个月,刘裕回来直接把他们岭南的老巢端了,卢循、徐道覆都被诛灭。
西南的蜀地又发生叛乱了,蜀地本来是东晋的地盘,一直由益州刺史毛璩管辖,但是当地大族谯纵发动叛乱,杀死了毛璩,自己成为首领,建立了一个新的割据政权——西蜀。
公元412年,刘裕大胆用人,让年轻的朱龄石担任出征元帅,结果他不负众望,顺利地攻破成都,谯纵无路可走,同样自缢而死,巴蜀从此又重归东晋所有。
5.
收拾了卢循、谯纵,对刘裕来讲,这些只是小菜一碟,他的志向不止是平定内乱,刘裕又把眼光放到了北方,上次北伐南燕“音乐发烧友”慕容超的成功还历历在目,给了他很大信心。此时北方的主要势力之一是后秦,而且,作为当时人们心中的圣地,心中的“耶路撒冷”的长安和洛阳,都在后秦版图内,所以就在刘裕掌控朝政后,他心中燃起熊熊之火,要消灭后秦,夺回两京!
后秦的国主姚兴去世后,他的长子姚泓继位,姚泓性格文弱,上任后内外交困,先是哥哥姚愔图谋作乱,然后他的弟弟姚懿、姚恢也想杀他自代,大夏的赫连勃勃也乘机杀掠数郡满载而归。
看到后秦内忧外困,刘裕就像是一只捕猎的猎豹一样,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次绝好的良机。
公元416年8月,刘裕亲率大军出征,此次伐秦大军共有四路,东线由王仲德率领,西线由大将檀道济、王镇恶统领,中线的领军之将是沈田子、刘遵考,刘裕则率主力从建康出发。
刘裕的作战计划是“两步走”,先让前锋部队攻克洛阳,然后四路大军在洛阳集结,一起向关中进发,夺取后秦都城长安。第一步很顺利,西线的王镇恶、檀道济所向披靡,后秦洛阳守将姚洸无法抵抗,只能献城投降。
第二步却困难重重,大军被挡在潼关之外,久攻不下,军粮遇到很大问题。后秦找到北魏帮忙,北魏兵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
潼关这个天险看来很难突破,于是西线的王镇恶决心放弃正面攻击,改由黄河入渭水,绕过潼关进入关中。中线的沈田子带领少数人马绕道武关进入关中大地。
战略上的果断调整,立即收到了奇效。听说一股晋军进入关中,姚泓亲率大军来抵抗,面对数万敌人,只有1000多人的沈田子横下一条心,将此仗作为人生最后一战,结果趁姚泓立足未稳,率部主动出击,一战杀敌一万多,姚泓则狼狈不堪地逃回长安,从此不再敢出击。
另一支奇兵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王镇恶经渭水进抵长安郊外,做了一个战前动员,军队像打了鸡血一样,登岸后,王镇恶身先士卒,后面的士兵皆以一当十,秦兵自然抵挡不过,很快被攻破城池。
姚泓眼见大势已去,召集众人商议,他只有11岁的儿子姚佛念认为刘裕一定不会放过姚氏家族,与其被活捉后受辱,不如自行了断。但姚泓下不了决心,结果姚佛念从城墙上坠亡,而姚泓出城投降,后秦随之灭亡。
一如姚佛念所料,刘裕下令除姚泓以外的宗亲、嫔妃全部杀掉,姚泓本人也被押送至建康,在闹市中被斩首。
两次北伐立下的军功使得刘裕在朝廷的地位更加显赫,到这时,刘裕的功业到达了极致:永嘉南渡后东晋王朝,到这时首次基本收复了包括长安、洛阳两都在内的黄河以南领土。
6.
刘裕出身卑微,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在漫长的对内和对外战争中用战绩证明了自己,获得了广泛认可。
就当所有人期待刘裕在北方站稳脚跟,然后一鼓作气实现天下一统时,刘裕却选择匆匆回师。
有人说刘裕没有统一天下之志,只想偏安一隅。
实际上,刘裕发迹实在晚,四十岁之后才有几个儿子,这个时候最大的也才七八岁,都是未成年,如果刘裕再不篡位,等他死后,这些未成年的儿子很难继承他这辈子奋斗挣来的一切。
刘裕出身寒门,没有家族力量的帮助,没有足以独当一面的嫡系,儿子太小也指望不上,北方的战事和后方的安稳,都要他一个人来负责,难以兼顾,统一北方和篡晋自立两件事情,他只能选择一件完成了。
在经过了周密准备和筹划后,刘裕开始全力推进禅让进程。
元熙元年(公元419年),那个“白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据史料记载,他是个天生的哑巴,不会说话,而且连自己的温饱都感觉不出来,刘裕就派一个手下,把他给活活的勒死了。
然后刘裕扶立了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为皇帝,是为晋恭帝。司马德文登基后,也看得很明白,很快便加封刘裕为宋王,礼仪待遇和天子已无两样。
司马德文也知道自己只是个摆设,刘裕派人将草拟好的让位诏书递给他,让他誊抄时,他二话没说欣然执笔抄写诏书,并对左右说:“桓玄篡位时,晋室已经失去天下了,因为有刘公(刘裕),才延长了将近二十年。今天做这件事,非常心甘情愿。”
元熙二年(420年),晋恭帝禅位于宋王刘裕,被废为零陵郡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杀害司马德文,后者时年三十六岁。
由于在此之前,刘裕被封为“宋王”,所以他建立的新王朝国号定为“宋”,因为后来又出现了北宋、南宋,所以历史把这个王朝一般叫作“刘宋”。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掉十六国中的最后一个朝代北凉,统一北方,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最后再照应一下咱们文章的开头,一千多年后,当时作为镇江知府的辛弃疾,已经66岁,胡子都白了,仍然渴望北伐,他来到镇江北固亭,登高远眺,看着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他想起了那个屡战屡胜,两次北伐成功的刘裕,心中颇多感怀,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裕,从此在这首词中重新复活,一直到今天!
今天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