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在随后几年里,八旗军横扫天下,四海遂归于一统,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始了长达两百余年的统治。
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人来说,满清的统治可能会是蒙元的重演。
可对于许多生活在中原一带的满族后裔来说,却是认祖归宗,一跃成为上层阶级的绝佳机会。
而在甘肃平凉的泾川县,当地县民更是为迎接满清的统治处处张灯结彩,因为他们是完颜宗弼的后人,而完颜宗弼还有另一个名字——金兀术。
在泾川县梅花山下,这批金兀术后人世代扎根于此,至满清建立已有百余年。
直至今日,隐居于此地的金兀术后裔,在每年特定节日时,还会大张旗鼓地搞庆祝活动,纪念八百年前的先祖,不仅如此,他们还保留着拒谈岳飞的文化习俗。
那么,金兀术后人与满清有何关系?这批金兀术后人为何隐居于此?他们又为何对岳飞如此抵制?
接下来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一 女真传承与少年成名的金兀术
早在神话时代,中国东北便生活着现代满族等通古斯诸族的祖先——肃慎族,与汉族一样,经过上千年演变,肃慎族一支在东北一带站稳了脚跟,并更名为女真。
及至完颜阿骨打一统女真诸部后,雄才大略的完颜阿骨打又取辽而代之,建立了盛极一时的金朝,与南宋分庭抗礼,女真族由此登上历史大舞台,金兀术(即完颜宗弼)作为完颜阿骨打的儿子,不仅才干过人且血统尊贵,其亲族自然地位超然。
可是哪怕是一度制霸北方的金朝,终究抵不住时代的浪潮,湮没在无情的岁月中。
金朝灭亡,但女真族依旧在东北一带顽强地生存繁衍,并逐渐演化为后来的满族。
而当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立的国家,国号就是“金”,以此表明他继承先辈正统,后世史学家为了将这个金朝与辽宋夏金时期的金朝区分开,于是就将其称为“后金”。
清朝建立,完颜氏作为女真核心的满洲五部之一,自然属于八旗之一,且地位尊崇。
而远在甘肃的这一支金兀术后人,在认祖归宗后同样得到清朝统治者的优待,不仅将给予他们大量的土地、金钱,还减免他们的赋税。
不过,作为女真皇族的金兀术后人,哪怕金朝覆灭,同样可以与族人一起回到东北生活,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他们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举族迁至河西走廊,数百年的时间里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导致这一切的原因,还得从他们的先祖金兀术说起。
金兀术成长于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时期,彼时的北方战乱频繁,辽宋夏金互相攻伐不断,作为完颜阿骨打的儿子,金兀术的童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
尚未成年便弯弓搭箭,随父兄一起征战沙场,他与他的兄弟完颜宗峻、完颜宗干、完颜宗望、完颜宗辅等人皆是当世名将,年纪轻轻便上阵指挥、杀敌,是完颜阿骨打的左膀右臂。
《金史》中记载,金兀术为人豪放,胆勇过人,猿臂善射,善于用兵,但这短短十六个字,并不足以承载金兀术波澜壮阔的一生。
公元1122年,金兀术随完颜杲突袭辽天祚帝,在一处山岭与辽兵短兵相接,这是金兀术人生中第一次实战,面对数倍于己方的辽军,金兀术一马当先,先是将箭袋中的箭矢射尽,见自己没有趁手的武器。
于是纵马闯入辽兵军阵,使出一招空手接白刃,躲过辽兵的长枪,随后以万夫不挡之勇独杀八人,生擒五人,表现异常生猛,令在场的女真将领对这个少年刮目相看。
五年后,金兀术再度随哥哥完颜宗望南下,并一举拿下北宋都城开封,制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掳走钦、徽二帝,从此北宋灭亡。
1130年,金兀术率领金军向川陕一带进军,原本固守陕西的宋朝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不甘心就此坐以待毙,于是任命刘锡为帅,集结了刘锜、赵哲、吴玠等诸多将领,以十八万大军与金军决战。
尽管宋军人数是金军数倍,但金兀术并没有因此胆怯,而是率领麾下部队牵制住宋军主力,力战不却。
这场战斗从艳阳高照打至日暮西山,双方将士的鲜血已将土地染红,与血红色的夕阳融为一体,可金兀术却始终坚守阵地,这为金军创造了时机。
随着宋军薄弱口被突破,十八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作鸟兽散。
陕西的大部分地区被金朝占领后,作为封赏,甘肃平凉市的泾川县遂成为金兀术的封地,而富平之战由此成为金兀术军事成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金兀术不仅仅在军事上战功赫赫,他还是一位能做到出将入相的猛人。
1135年,金熙宗即位后,金兀术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朝廷内部,着手对金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革除游牧民族固有的诸多弊端,推动汉化进程,加强民族融合。
而他的儿子完颜亨在父亲的教导下,也成长为一名骁勇悍将,又因父亲的缘故颇受金熙宗赏识,年纪轻轻便被封为封芮王,统领一方兵马。
二 完颜族变与古怪传统
历朝历代总是逃不过那几个词,君臣、父子、兄弟,把事故变成故事,再将故事变回事故。
金熙宗的堂弟完颜亮为了权力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又将忠于熙宗的臣子杀了个遍,哪怕是金兀术的嫡子,也照杀不误。
完颜亨身死,完颜亮估摸着眼不见为净,于是令完颜亨的亲族带着完颜亨的遗体从东北迁至甘肃泾川封地,从此金兀术的后人们便在此扎根生活,为祖先守墓,这一守就是八百余载。
当然,隐居于此的完颜族人未尝没想过出门“放放风”,但没想到就过了不到百余年功夫,金朝就在蒙元的进攻下覆灭,女真贵族连体面的机会都没有。
不是战死便是被卖为奴婢,窝阔台一声令下,蒙古兵对完颜一族是见一个杀一个,吓得金兀术的后人们收起向外开枝散叶的心思,小心翼翼地隐居泾川。
转眼间八百年过去了,完颜族人从移居于此为先祖守墓的外来人,变为了泾川土著,而且从外貌上看,他们也与汉人无异,甚至说话还带着点儿西北口音。
不仅如此,在进行户口登记时,生活于此的5000多完颜族人一致将民族改为汉族,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熏陶,他们早已脱离了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从事农耕,说汉语,写汉字,与汉族通婚。
不过,虽然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但当外人走进梅花山脚下的完颜村时,还是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女真气息。
到了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全村男女老少还会齐聚宗祠,进行大型祭祖活动。
完颜宗祠虽然隐隐约约能看到翻新的痕迹,但大体上依旧保持着女真族建筑风格,偶尔显露的土坯色与宗祠内部斑驳的痕迹,见证它走过漫长的岁月。
走入祠堂,印入眼帘的是一副画有完颜阿骨打在内十代金朝君王的画像,画像上的君王们庄严威武,身边朝臣拥簇,可谓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祠堂内还挂着一副太祖四皇子金兀术的画像,彰显出这批完颜族人们是金兀术直系后代的身份。
在村子里,从童年时玩耍的游戏,到大人们喝酒划拳的架势,放声歌唱的民谣,都可以感受到昔日女真族的风采,依旧在完颜族人身上延续。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完颜族人至今保留的诸多风俗中,其中几项却被着重写入族规当中。
甚至成为完颜村的一大禁忌,其中包括:全村人不能提及岳飞;不允许阅读与岳飞有关的艺术创作。
其实,要理解这两条族规并不难,因为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得绕回他们的先祖金兀术。
三 抗金英雄岳飞
在前面我们曾大致回顾了金兀术的传奇人生,出将入相的金兀术,看似在那个时代叱咤风云,无人能出其右。
可实际上,在金兀术的军事生涯中,却有一座始终跨越不了的大山——岳飞岳少保。
过去有不少人为了吹捧这位金朝四太子的军事实力,常常将他与岳飞并称为那个时代的“绝代双骄”。
但真实情况是,这两人放一起压根儿不是江小鱼和花无缺,更像是北乔峰南慕容,乔峰大好男儿,岂能与慕容复这等小人齐名!
单从战绩上看,岳飞的军事生涯可以用用四个字概括:鲜有败绩,简简单单从《宋史》中拎出一段,便是威震华夏的壮举。
例如:建炎四年(1130年),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五里。
轻飘飘的一句记载,背后却隐藏着令无数金军胆寒的杀机,所以那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才会在金军中广为流传。
纵观那个时代,宋朝经历了靖康之变,连皇帝都被掳走了,半壁江山沦于敌手,国力空前疲敝。
反观金朝正处于上升期,如日中天,带甲之士百万,综合国力远胜于南宋,对于金兀术等金国将领来说是“优势在我”。
可南宋却没有就此覆灭,反而抵挡住来自金国的攻势,甚至收复了不少北方失地,而这都要归功于岳飞等一众将领。
岳飞与金兀术的初次交手,大致是在黄天荡之战。
彼时的金兀术在洗劫临安后,携大批金银珠宝准备北归,未曾想却在黄天荡遭遇南宋水军阻拦,被困于黄天荡数十日后才设计脱离,撤离途中还狠辣地将古城建康付诸一炬。
岳飞自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兀术逃之夭夭,他提前预料到金兀术的逃遁方向。
于是在建康城外的牛首山设伏,率万余岳家军就地取石修筑壁垒,待到金兀术率领部队夜晚来到牛首山投宿时。
岳飞派遣百余名斥候,在夜色掩护下杀入敌营,制造混乱,慌乱中的金兵敌我不分,开始互相伤害,金兀术见状只好率残余兵马立刻撤离,丢下伏尸无数。
不过,纵观岳飞与金兀术的所有交手记录中,最为传奇的当属朱仙镇之战,岳帅以500背嵬军大破金兀术十万大军。
公元1140年,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取得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等重要战役的胜利,旧都开封已近在眼前。
面对接连的失利,金兀术其实已萌生退意,但又不肯轻易放弃开封,于是他于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集结了十万大军,准备负隅顽抗。
此时岳飞率领岳家军同样逼近开封,听闻斥候汇报朱仙镇盘踞十万金军后,岳飞心中其实已有定数。
近来金军屡战屡败,士气早已跌入低谷,而朱仙镇不过弹丸小镇,怎么可能装得下十万大军,想必这个数字水分极大。
哪怕金兀术果真将十万大军塞进朱仙镇,那么在给养、军营排布方面,肯定是问题重重,所谓十万大军,不过土鸡瓦狗。
于是,岳飞亲率500背嵬铁骑,兵锋直指朱仙镇。
所谓背嵬军,其实是岳飞亲军,军中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猛士,在战场上战术多变,常常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互相配合。
或是短弩射马,或是长刀对劈,以最小的损伤和最高效的方式给予敌人重大打击,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精英部队。
当背嵬军抵达朱仙镇后,与金兵的战斗一触即发,果不其然,所谓十万大军一击即溃,金兀术本人更是狼狈逃出数十里地。
《宋史》中记载,朱仙镇大败后,金兀术不无感慨地叹息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
可见金兀术已经被岳家军打到战意全无,甚至生出放弃开封,回到大漠的打算。
在岳飞与金兀术的历次较量中,大多以岳飞的胜利结束,金兀术极少占据上风,这也使得岳飞成为这位金朝四太子挥之不去的梦魇。
就在金兀术为自己的连番失败心灰意冷,认为此生无望除掉岳飞时,昏庸的南宋朝廷令历史发生了转折。
四 千古奇冤
公元1138年的一个夜晚,岳飞从梦中惊醒,睡意全无,只得徘徊于帐外,与三更天的明月相伴,思及朝廷正在推进的宋金议和,不免悲从中来,写下《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下半阙寥寥几句,道出岳飞心中的落寞与不安,只叹多年奔忙,却隐有功败垂成的迹象。
两年后,朝廷的十二道金令使朱仙镇之战成为第四次北伐的绝唱,“驱除鞑虏,还于旧都”的梦想就此破碎。
班师回朝途中,噩耗传来,金兀术率金军再度南犯,将先前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再度攻占,第四次北伐可谓是前功尽弃,岳飞闻之悲愤长啸道:
“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这一刻,驰骋疆场十数载的岳帅真的老了,尽管他正值而立之年,尽管他位及人臣,麾下精兵十万,但此时的他只想卸甲归田!
回朝后,岳飞在枢密院担任闲职,兵权也被逐渐剥夺,朝堂上再也听不见岳少保慷慨陈词之声,只余一位反复提出归老的臣子。
饶是如此,对岳飞的迫害并没有就此打住,岳飞的项上人头成为政治资本被放上了交易台。
公元1141年,金国在无力南下灭宋的情况下,重新开启与宋和谈。
而始终将岳飞视为心腹大患的金兀术,认为岳飞即使决心归老,但他只要活着一天,便是对金国的巨大威胁。
于是他抓住和谈的机会,在寄给秦桧的密信中写道:“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很不巧的是,秦桧同样将忠义耿直的岳飞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岳飞是他通往最高权力路上的绊脚石,于是,秦桧与金兀术一拍即合,岳飞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公元1142年,在昏君赵构的默许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中,世间再无岳武穆。
时过境迁,朝代更迭山河重整,岳飞的千古奇冤早已在历朝历代的追封中得到平反。
而他本人也成为忠君报国的象征,为世人所传颂,至于残害忠良的赵构与秦桧,则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万人唾弃。
反观同一时代与岳飞齐名的金兀术,如今已经沦为许多话本故事中的反派角色,人们只有在提起岳飞时才偶尔会想起他。
而当初促使岳飞含冤而死的,正是金兀术不光彩的阴谋,这同样为人所不齿。
或许正因如此,完颜族规中才规定后人不得提及岳飞此人,毕竟岳飞忠义之名已为万民所传颂,一面是数百年前的血脉先祖,一面是普世偶像。
所以倘若提及岳飞,完颜族人们就会陷入两头不是人的窘迫境地,避而不谈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近千年的时光已经足够冲淡昔日的仇恨,如今,四海一统,九州太平,五十六个民族合而为一。
无论是当年的宋国人,还是金国人,现在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又何必纠结前人往事呢?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编辑:李冕智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