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上,如何避免贪污,一直都是皇帝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很多皇帝采取过各种各样的措施,都无法完全避免贪污的现象。
不过,在历史上还是有那么一个人做得比较好的。明朝时期,朱元璋曾采取很多严苛的措施来惩罚贪官污吏,效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还算可以。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之后,后世出现了一个皇帝,他只立下了三个规则,就大大减少了国家的贪污之风,让全国的官员们都不再敢贪污。那么,这个皇帝究竟是谁?他又立下了哪三条规矩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朱元璋采取反贪措施众所周知,朱元璋从小出身贫寒,再加上当时的天灾不断,家庭生活过得很差。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深受贪官污吏的欺压,在此情况下父母便去世了。
简单来说,朱元璋早年遭受了诸多的磨难,如此他便走上了反对元朝统治的道路。在郭子兴那里,他得到了发展的资本,随后又靠着一帮兄弟不断扩大地盘。
最后于公元1368年,以南京为首都,他创造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对朱元璋比较了解的人都清楚,因早年他深受贪官污吏的迫害,所以他非常厌恶官员贪污。
因此,在成就大业、成为皇帝后,朱元璋想尽办法惩罚那些贪官污吏。为此,朱元璋不仅设立了锦衣卫等部门,还专门查处官员贪污的案件。
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条例,比如:大臣贪污银两达到60两就会被砍头。在朱元璋的严厉惩罚下,大明朝的风气渐好,也算是政治清明吧。不过,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所制定的条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弊端也非常的大。比如,他给每个官员的俸禄很低,而且一直延续了下去,无论物价如何变化,官员的俸禄却始终保持不变。
这就导致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官员们的俸禄根本就维持不了自己的生活。就这样,很多官员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甚至一些好的官员也被迫这么做了。
朱元璋执政时期,曾经发生了一件贪污案——郭恒案。六部官员皆涉及其中,就连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太监都不能幸免,可以说朱元璋面对的压力很大。
杀尽天下贪官不过,秉着“杀尽天下贪官”的准则,抓云账还是下了狠心要整治贪污腐败。当时,大约有7、8万人死于这场贪污案中,没有一个人逃过去。
回首朱元璋的一生,为了惩治贪污,他一直在用“重刑”,这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官员的贪污问题,但是却是治标不治本,他去世之后,贪污又会死灰复燃。
果不其然,明朝中后期,朝廷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官员自动成为统一阵营、联合贪污,也就有了所谓的“严嵩党”、“魏忠贤党”以及“东林党”,这些蛀虫将大明朝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简而言之,朱元璋的准则就是“给你钱少,干得活多,你还不能贪污”,高压下,这样的政策可行,一旦压力松懈,后果便一发不可收拾,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朱元璋的“反腐倡廉”存在很大的弊端,只有他才能做到,别人很难做到。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有一个人立下了三条规矩,保证了朝堂的清廉、百官无人敢贪污。相比于朱元璋的“杀尽天下贪官”局限性,这“三条规矩”从“大局观”、“小细节”都做得很好,而制定这三条规矩的人便是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的三条规矩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是一位不属于朱元璋的、兢兢业业的皇帝,虽然他在位14年,但却做了很多的事情。话说,清朝前期,贪污非常的严重,面对腐朽的国家内部,雍正下定决心改变现状。
或许是受到了朱元璋的启迪,雍正皇帝的反腐手段更加的全面,但当时他结合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3条规定:第一条就是连坐,如果官员贪污,不光自己会被处死,还会株连九族。
这条规定大大减少了官员贪污的情况,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全族人都跟着自己赴死。在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官员贪污,家族人员不想死的便会举报,形成了很好的监督体制。第二条就是如果家人没有被株连,他们所拥有的财产也会被全部没收,后人无法通过科举入仕。官员贪污就是为了钱,然而被发现之后,不仅钱会被没收,就连科举也没法考,等于有了污点。
相比于没收钱财,“无法通过科举入仕”这一招更狠,它从根本上断绝了这类人的上升空间。如果贪污,受牵连的人生活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最终走向穷困潦倒的地步。
这样没有希望的未来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为此官员们在贪污的时候也会多加思虑一番,等于说雍正给官员们施加了精神上(前途)的压力。
第三条就是在受刑的时候,会组织其他官员在一旁观看,刑罚主要是板子或者鞭刑,涉案官员常常被打得皮开肉绽,场面非常血腥,不仅是一种羞辱,对观看的官员也是一种威慑力。当然,仅仅是惩戒也是不够的,毕竟官员们贪污主要还是因为钱不够花。在“反腐三条”的基础之上,雍正设立了“养廉银”制度,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
简单来说,养廉银更像是现在的绩效考核,如果官员没有贪污,而且执政期间业绩比较好,那么雍正便会多给他们发钱。那么,会发多少钱呢?
具体的数量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不过,根据一些史料的说法,养廉银给官员提供的钱,比他们正常的工资还要高,可以很好地解决官员们贪污的问题。
一旦有官员贪污,不仅会受到惩罚,养廉银一分钱也没有。在这样恩威并施之下,雍正王朝时期,官员们的工作效率,还有清廉的程度都达到了历史之最。事实证明,雍正这样恩威并施的政策,比朱元璋一味的刑罚有效。官员们心里非常明白,贪污受贿万一被揭发了,所带来的惩罚是自己难以承受的,甚至还会连累家人,不如恪守本分来划算一些。
可惜的是,这样好的养廉银制度,在乾隆时期彻底成为了摆设。众所周知,乾隆好大喜功、喜欢游玩,这必然会造成很大的花销,在此情况下他便动用了养廉银。
年底的时候,官员没有“绩效分红”,长此以往他们的生活又再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贪污成为了唯一的渠道。
回首历史,不难发现,乾隆中后期,官员们贪污成风,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养廉银那么好的一个制度,却被乾隆“玩坏了”,真实可悲可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