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比朱元璋还牛的皇帝,立下了3条规矩,使得百官不敢贪腐
迪丽瓦拉
2024-11-27 06:52:08
0

原标题:雍正:比朱元璋还牛的皇帝,立下了3条规矩,使得百官不敢贪腐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上,如何避免贪污,一直都是皇帝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很多皇帝采取过各种各样的措施,都无法完全避免贪污的现象。

不过,在历史上还是有那么一个人做得比较好的。明朝时期,朱元璋曾采取很多严苛的措施来惩罚贪官污吏,效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还算可以。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之后,后世出现了一个皇帝,他只立下了三个规则,就大大减少了国家的贪污之风,让全国的官员们都不再敢贪污。那么,这个皇帝究竟是谁?他又立下了哪三条规矩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朱元璋采取反贪措施

众所周知,朱元璋从小出身贫寒,再加上当时的天灾不断,家庭生活过得很差。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深受贪官污吏的欺压,在此情况下父母便去世了。

简单来说,朱元璋早年遭受了诸多的磨难,如此他便走上了反对元朝统治的道路。在郭子兴那里,他得到了发展的资本,随后又靠着一帮兄弟不断扩大地盘。

最后于公元1368年,以南京为首都,他创造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对朱元璋比较了解的人都清楚,因早年他深受贪官污吏的迫害,所以他非常厌恶官员贪污。

因此,在成就大业、成为皇帝后,朱元璋想尽办法惩罚那些贪官污吏。为此,朱元璋不仅设立了锦衣卫等部门,还专门查处官员贪污的案件。

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条例,比如:大臣贪污银两达到60两就会被砍头。在朱元璋的严厉惩罚下,大明朝的风气渐好,也算是政治清明吧。

不过,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所制定的条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弊端也非常的大。比如,他给每个官员的俸禄很低,而且一直延续了下去,无论物价如何变化,官员的俸禄却始终保持不变。

这就导致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官员们的俸禄根本就维持不了自己的生活。就这样,很多官员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甚至一些好的官员也被迫这么做了。

朱元璋执政时期,曾经发生了一件贪污案——郭恒案。六部官员皆涉及其中,就连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太监都不能幸免,可以说朱元璋面对的压力很大。

杀尽天下贪官

不过,秉着“杀尽天下贪官”的准则,抓云账还是下了狠心要整治贪污腐败。当时,大约有7、8万人死于这场贪污案中,没有一个人逃过去。

回首朱元璋的一生,为了惩治贪污,他一直在用“重刑”,这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官员的贪污问题,但是却是治标不治本,他去世之后,贪污又会死灰复燃。

果不其然,明朝中后期,朝廷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官员自动成为统一阵营、联合贪污,也就有了所谓的“严嵩党”、“魏忠贤党”以及“东林党”,这些蛀虫将大明朝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简而言之,朱元璋的准则就是“给你钱少,干得活多,你还不能贪污”,高压下,这样的政策可行,一旦压力松懈,后果便一发不可收拾,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朱元璋的“反腐倡廉”存在很大的弊端,只有他才能做到,别人很难做到。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有一个人立下了三条规矩,保证了朝堂的清廉、百官无人敢贪污。

相比于朱元璋的“杀尽天下贪官”局限性,这“三条规矩”从“大局观”、“小细节”都做得很好,而制定这三条规矩的人便是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的三条规矩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是一位不属于朱元璋的、兢兢业业的皇帝,虽然他在位14年,但却做了很多的事情。话说,清朝前期,贪污非常的严重,面对腐朽的国家内部,雍正下定决心改变现状。

或许是受到了朱元璋的启迪,雍正皇帝的反腐手段更加的全面,但当时他结合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3条规定:第一条就是连坐,如果官员贪污,不光自己会被处死,还会株连九族。

这条规定大大减少了官员贪污的情况,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全族人都跟着自己赴死。在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官员贪污,家族人员不想死的便会举报,形成了很好的监督体制。

第二条就是如果家人没有被株连,他们所拥有的财产也会被全部没收,后人无法通过科举入仕。官员贪污就是为了钱,然而被发现之后,不仅钱会被没收,就连科举也没法考,等于有了污点。

相比于没收钱财,“无法通过科举入仕”这一招更狠,它从根本上断绝了这类人的上升空间。如果贪污,受牵连的人生活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最终走向穷困潦倒的地步。

这样没有希望的未来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为此官员们在贪污的时候也会多加思虑一番,等于说雍正给官员们施加了精神上(前途)的压力。

第三条就是在受刑的时候,会组织其他官员在一旁观看,刑罚主要是板子或者鞭刑,涉案官员常常被打得皮开肉绽,场面非常血腥,不仅是一种羞辱,对观看的官员也是一种威慑力。

当然,仅仅是惩戒也是不够的,毕竟官员们贪污主要还是因为钱不够花。在“反腐三条”的基础之上,雍正设立了“养廉银”制度,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

简单来说,养廉银更像是现在的绩效考核,如果官员没有贪污,而且执政期间业绩比较好,那么雍正便会多给他们发钱。那么,会发多少钱呢?

具体的数量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不过,根据一些史料的说法,养廉银给官员提供的钱,比他们正常的工资还要高,可以很好地解决官员们贪污的问题。

一旦有官员贪污,不仅会受到惩罚,养廉银一分钱也没有。在这样恩威并施之下,雍正王朝时期,官员们的工作效率,还有清廉的程度都达到了历史之最。

事实证明,雍正这样恩威并施的政策,比朱元璋一味的刑罚有效。官员们心里非常明白,贪污受贿万一被揭发了,所带来的惩罚是自己难以承受的,甚至还会连累家人,不如恪守本分来划算一些。

可惜的是,这样好的养廉银制度,在乾隆时期彻底成为了摆设。众所周知,乾隆好大喜功、喜欢游玩,这必然会造成很大的花销,在此情况下他便动用了养廉银。

年底的时候,官员没有“绩效分红”,长此以往他们的生活又再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贪污成为了唯一的渠道。

回首历史,不难发现,乾隆中后期,官员们贪污成风,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养廉银那么好的一个制度,却被乾隆“玩坏了”,真实可悲可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韩信: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 列位今日且听在下细说那"兵仙"韩信一生跌宕,且看这寒门小子如何从胯下钻出个开国元帅,又怎落得钟室血溅...
历史缝隙里的人︱儒吏完城:知县... 只要细细勾勒,人人都是传奇。“历史缝隙里的人”旨在调动密匝的清代史料,打捞历史夹缝中的跌宕人生。 嘉...
原创 漫...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讲一个历史上最厉害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我们总说达芬奇,这个达芬奇不是他的姓,他...
原创 二... 二十九军大刀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著名部队,以其独特的刀法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原创 历... 历史上的霍元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有禁止霍元甲习武一说吗?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
原创 中...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于公元前16世纪初建...
原创 满... 1644年,清兵入关,以北京为首都,从此大清朝的满人成为这里的常驻民。到1910年时,有人口统计,北...
原创 一...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中无数的能人异士出将入相,将自己的大名留在了青史之中。不论是文臣也...
原创 盘...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前后近一百五十年...
原创 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二战后期,日本法西斯军队因为战略资源和兵力补给的不足,从一开始的进攻...
原创 盘... 中国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里面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王侯将相。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从秦到清大统一王朝的第...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清朝末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后,我们开始了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开始不断的被西方国家侵略,签订各种...
原创 雍... 说起清朝最勤劳的皇帝,大家肯定会想到雍正。他在位13年,一年只休3天,一天只睡4小时,堪称好皇帝的典...
原创 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丞相与宰相这两个职位频繁出现。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丞相”与“宰相”之间的区别,都以为...
原创 清...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对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一个王朝,毕竟它是离...
原创 偏... 宋朝应该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正统王朝中,最“没有出息”的王朝了,没有做到真正的“大一统”。纵观两宋历...
北宋版 “纸牌屋”:三次相位更... 王安石两次辞相及熙丰晚期政局 在反变法派的大举攻击下,变法派左支右绌,再加内讧,最终以王安石辞相、罢...
原创 家... 在繁华喧嚣的成都古城,住着一位来自四川绵阳的王先生,他手中紧握着一枚满载家族记忆与光辉的钱币——己酉...
新展预告 | 前史堪师——14... 前史堪师——14世纪以来武备艺术特展 展览时间:3月28日至6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
原创 举... 水深龙潜,河阔鱼藏。中华之夏朝,犹黄河之有龙门,长江之有荆江。浩浩荡荡的史籍中,夏朝如一隐者,藏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