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是康熙第八子,是雍正的异母弟,他最初曾经深得父亲康熙喜爱,年仅17岁时就被晋封为贝勒。但是后来康熙一废太子,胤禩参与争夺皇储之位,从而遭到康熙猜忌,因此胤禩在康熙时期始终没有再获得爵位晋封。而雍正继位之后反而第一时间就册封了胤禩为廉亲王,要知道胤禩曾经是皇位继承人中最有力的竞争者,雍正在继位后并没有立刻收拾他,反而晋封他的爵位,还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这又是为何呢?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随即雍正继位,雍正在继位后下了第一道圣旨就是册封三位皇室成员,分别是册封康熙第十三子胤祥为怡亲王;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册封康熙长孙、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为理郡王。这三人中其实册封胤祥和弘晳都好理解,但唯独册封胤禩为廉亲王让人费解。胤祥是雍正继位的支持者,所以雍正继位之后加封胤祥也是理所当然;弘晳是康熙长孙也是康熙非常喜爱的孙子,康熙在临终前曾经多次叮嘱雍正要晋封弘晳为王爵,因此册封弘晳为王爵是雍正在执行康熙遗嘱。
所以这三人中唯有加封胤禩让人对雍正有些费解,要知道胤禩曾经是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对于这样的兄弟,雍正继位后没有第一时间收拾他,反而还晋升他的爵位,对他委以重任,这肯定让人捉摸不透。
其实这就是雍正继位之初为了安抚人心的政治手段,主要在于胤禩在当时朝廷内外人望太高了。胤禩自幼天资聪慧,是康熙诸子中非常有才能的儿子,而且为人心思细腻在待人接物上体贴入微,加之性格温和,因此胤禩在办理康熙交代的差事时非常能拉拢人心,朝廷中不少大臣都很信服胤禩,所以在最初的时候他深得康熙喜爱。
康熙一废太子后有些后悔,他又想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但又不想由自己提出来,于是他对一些朝廷重臣进行了暗示,康熙认为这些重臣能领悟自己的心意了,于是他就下旨让众朝臣在诸皇子中推举一人做太子。
结果大学士马齐、康熙的舅舅兼国丈佟国维、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左都御史纳兰揆叙还有康熙心腹王鸿绪等人都上书建议康熙册立胤禩为太子。这一下让康熙十分反感,康熙认为胤禩是结党营私,从此之后康熙开始提防猜忌胤禩,这也是后来胤禩爵位在康熙朝始终没有再被晋升的原因。虽然这件事让康熙开始不信任胤禩,但也能说明胤禩在朝廷中有多么深得人心。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生前曾经在康熙面前多次夸奖胤禩,福全曾在康熙面前说过认为胤禩可以托付大事。大学士李光地本身也是康熙私人密友,在胤禩遭到康熙猜忌之后,他与康熙私人交流时,他还是一再向康熙推举让胤禩当皇位继承人。
除了这些王公重臣对胤禩认可之外,在康熙诸子中也不乏被胤禩魅力所吸引的人,老九胤禟、老十胤誐以及雍正同母弟老十四胤禵都是以胤禩马首是瞻,而中立派的皇子如老五胤祺、老十二胤祹等也都对胤禩抱有一定的好感。
因此从这些朝廷王公重臣与康熙关系亲密的人都向康熙推荐胤禩当太子就足以看出胤禩在当时是深得人心。
再反观康熙晚年的雍正,在这方面雍正比胤禩差了一些,雍正当时为了争夺储位耍了两面派的手段。雍正当时表面上信奉道教,痴迷于道教长生之术和丹药之中,他在父亲康熙和众兄弟面前都表现得对权力没有野心无欲无求,他一面在父亲康熙面前表现的至诚至孝,又一面在众兄弟面前号称自己是当今“天下第一闲人”,与众兄弟保持了和气良好的关系。但实际上雍正暗中也在培植自己的势力,他拉拢结交四川总督年羹尧,掌控住了西北军政大权,一面又拉拢九门提督隆科多,掌控住了京城卫戍军权。雍正相对比胤禩来说就在于他非常善于拉拢关键性的实权人物,而胤禩就像老好人一样,把大部分朝臣都拉拢好了,但实际上到最后时刻没一个人能顶得上用场。
由于雍正都是暗中行事,他如此善于隐藏自己的权力欲和野心,因此雍正在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他很巧妙地避开了其他兄弟的打击。
胤禩因为之前推举太子事件被康熙认为结党营私,对其抱有猜忌防备之心,之后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外出巡幸回驾到密云,当时胤禩原本应该随侍在侧,但当时恰好是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去世三周年忌辰,因此胤禩去拜祭生母,没有到康熙的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这件事本来只是小事,结果就坏在胤禩还托太监送给了康熙一只鹰,当康熙看到这只鹰时,这竟然是只奄奄一息快死的鹰,这让康熙极为愤怒,康熙认为死鹰代表着胤禩诅咒自己即将年老去世。
随即康熙召诸皇子见驾,当着所有儿子的面严厉地斥责了胤禩,并说出了“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样的狠话,这件事史称“毙鹰事件”。这件事之后康熙与胤禩的父子关系彻底决裂,也跌到了冰点,同时也代表着胤禩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胤禩在彻底失去康熙信任和喜爱之后,又转而扶持雍正同母弟老十四胤禵继承皇位,后来胤禵成为抚远大将军代替康熙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这让当时众朝臣大多认为康熙属意的继承人是胤禵,这也让当时胤禩一党的人也都认为皇位十之八九就是胤禵的了。而当时雍正同时与胤禩以及亲弟弟胤禵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其实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并没有像电视剧中演的那么波澜传奇,历史上的“九子夺嫡”很平静,雍正用了两面派的手段隐藏了自身的野心和实力,很巧妙地避开了参与争位兄弟们的打击,因此雍正在康熙晚年时,与胤禩、胤禵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没有进行过明争暗斗,所以在雍正继位前,雍正和胤禩的关系并没有日趋矛盾化。
雍正继位其实是很出人意料,康熙驾崩时接受康熙临终顾命的大臣是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当康熙遗诏一出,之前曾经与胤禩关系比较亲密的马齐最终还是选择忠于康熙,坚决执行康熙遗诏拥立了雍正继位,并且也是在马齐的指挥下隆科多调动步军统领衙门关闭了京城九门,用武力为确保了雍正平稳继位。
雍正继位出乎了胤禩一党的意料之外,也出乎了众朝臣的意料之外,因为这不像康熙晚年如此器重和喜爱胤禵的结果,所以胤禩等人都懵了。谁都能因此而发懵,但雍正不能懵,他十分清楚当时众朝臣都未必真心拥护自己,因此雍正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拉拢人心。
拉拢人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提拔重用一位深得人心的人,这个人就是曾经皇位强有力的竞争者胤禩。
但是胤禩党羽众多,能力卓越,还十分深得人心,如果雍正真的重用和信任胤禩,那他很可能都会被胤禩架空,所以再看看雍正是如何玩手段的吧。
康熙驾崩后雍正先是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并授以总理事务王大臣职位,同时很快雍正先将在西北负责平叛掌握军权的胤禵以奔丧名义召回京城,胤禵回京后不久就被派去给康熙守陵,又将与胤禩亲近的老九胤禟调往西北前线效力,最后让老十胤誐护送西藏活佛灵龛回归西藏,可以说雍正第一时间就将与胤禩亲近的兄弟全部调开,就是为了防止他们有所图谋。再看雍正看似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王大臣权力很大,实际上雍正早就把胤禩架空起来。雍正继位后任命了四位总理事务王大臣,分别是胤禩、胤祥、马齐、隆科多,但细看四人所负责的职务就能看出雍正就把胤禩架空了。
这四人中与雍正关系极为亲密的胤祥权力最大,他掌控了财、政、人事以及禁卫军四方面大权,马齐掌管了行政大权,隆科多则掌管京畿卫戍军权和人事大权。而胤禩只被雍正任命为负责管理理藩院和工部,这相当于负责处理国家对外事务和工程建设事务,这两个职位权力肯定是四人之中最弱得了,而且胤祥权力极大,无形之中胤禩其实是处于胤祥的牵制之下,基本等于就被架空了。
雍正册封胤禩就是为了安抚人心,这一点胤禩和嫡妻郭络罗氏早就看透了,当胤禩被雍正晋封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王大臣后,与胤禩关系亲密的朝臣都去他的府上祝贺,胤禩的嫡妻郭络罗氏就冷着脸对众人说:“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而胤禩也是毫无欢颜说:“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其目下施恩,皆不可信。”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胤禩在雍正继位之后的绝望,他是从一开始就彻底被雍正压制,被动无奈的接受了雍正继位的现实,但胤禩内心中并不服从雍正,所以注定了胤禩最终的结局。
其实雍正对于胤禩的才能还是非常认可,他曾经说过“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从这也可以看出雍正曾经也是想收服胤禩为自己所用,雍正继位后册封胤禩爵位和委以重任,也是想看看胤禩是否真心拥护自己的统治,但很快雍正就明白胤禩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像胤禩这么有能力又深得人心还是皇子的人,对皇位威胁极大,既然不能被雍正所用,那肯定就要被雍正除掉,但是雍正为了减少除掉胤禩带来的政治影响,所以他采取了先抬高胤禩地位,然后再将他的党羽逐个瓦解,最终收网的手段。
从雍正二年(1724年)胤誐最先被雍正开刀之后,就以说明了雍正要逐步收拾胤禩了,这一年雍正先以不敬君上之罪名褫夺胤誐爵位,圈禁起来。其实这一年雍正本可以连胤禩一起收拾了,但是年羹尧和他的妹妹年妃救了胤禩一次。
这一年年底雍正对年羹尧居功自傲十分不满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但是雍正十分喜爱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当时年妃身体虚弱健康状况十分不好,雍正担心如果现在将年羹尧收拾了会刺激到年妃,让她的身体状况更差,因此雍正出于对年妃的喜爱,暂时容忍了年羹尧,只是将其贬官。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底,年妃去世,她去世半个多月后,雍正立刻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了年羹尧。
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这时雍正就腾出手可以收拾胤禩了,于是在赐死年羹尧半个多月后,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雍正开始收拾胤禩。
雍正以四十条大罪将胤禩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恶名“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中;以二十八条大罪将胤禟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塞思黑”囚禁于保定直隶总督府;以十四条大罪将胤禵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胤禩当时被囚禁的待遇环境非常差,雍正在宗人府中为他专门修建了一座“单间”,雍正特意在胤禩囚禁之处加高了围墙,胤禩在囚禁时缺医短药,饮食也非常差,因此被囚禁不久,胤禩就不堪折磨咳血而亡。其实胤禩一直到死也没有做出实质性想图谋推翻雍正统治的事情,连雍正调查出来的所谓四十条大罪也基本都没有实质性罪行。
就像胤禩四十条大罪中有一条罪名是收买江南士子人心,而能证明胤禩这条罪行的就是他托人去江南采购古籍珍本书籍。胤禩的书法老师何焯是江南人士,何焯的书法造诣水平非常高,在江南士子中有很高的威望,有一次何焯回老家,喜好藏书的胤禩委托何焯在江南帮助自己购买了很多珍品书籍,因此南方的文士都说八皇子胤禩极是好学,极是好皇子,所以这就成了收买江南士子人心。
在清朝王公贵族喜好藏书是再普通不过的喜好,雍正最信任和喜爱的弟弟胤祥就非常喜好藏书,胤祥曾经都专门修筑阁楼来收藏图书,胤祥也曾经委托何焯在江南帮忙购买了很多古籍图书,但胤祥却没事,偏偏胤禩这么做就是罪名。其实这就是雍正对于胤禩深得人心的醋意,江南士子为什么不夸朕,夸胤禩那就是他收买人心。
因为胤禩太得人心,所以雍正在打击胤禩时,仿佛很孤独,王公大臣对于雍正打击胤禩的事情都是敢怒不敢言,这也是雍正忌惮胤禩的地方。据《雍正朝起居注》记载,在雍正二年处理完胤誐后,雍正就特意和群臣置气的说过一番话,雍正说:“尔诸大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
看看雍正说的这话就好像置气一般,这说明了胤禩对雍正的威胁不存在于政变或暗杀等因素,主要在于雍正与他斗争中,雍正作为皇帝却很孤立,诸王大臣对于雍正打击胤禩是敢怒不敢言,也正是这种关系使得雍正对胤禩越发不能容忍和憎恶。
所以站在雍正的角度去想,他身边始终有一位能力不弱于他,而且还比他深得人心且很有威望的弟弟存在,这对他是不是一种无形的威胁,他如何能安心做皇帝?他的皇权又如何能得到保障?
写在最后所以雍正之所以继位后立刻册封胤禩为廉亲王主要是拉拢和安抚人心,毕竟胤禩朝廷内外深得人心,又有威望,党羽众多,雍正新君即位,如果立刻收拾胤禩势必会引起政局动荡不安,这是雍正不想出现的局面。
再者就是雍正也有想拉拢胤禩为自己所用的想法,毕竟胤禩能力卓越,如果能为己势必会对雍正有很大助力,但胤禩始终无法臣服于当初耍了两面派的雍正,那既不能为自己所用,又能力卓越还深得人心,雍正又怎能容得下这样的弟弟存在。
因此说当雍正册封胤禩为廉亲王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对待胤禩的种种办法,而胤禩对于雍正的不肯臣服也注定了他最终被囚禁折磨致死的悲惨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雍正朝起居注》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