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遂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这里的“丹书铁券”,即我们常听到的免死金牌。
有些大臣把免死金牌视作一种无上的荣耀,他的家族也会因这块免死金牌而获得一定的尊重,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将免死金牌视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保障,甚至因为自己手握免死金牌,而做出一些威胁、背叛皇权的事情。
明朝时就有这样一个故事。皇帝下令处死一品大臣,大臣掏出免死金牌,皇帝:您看背面写了啥?
这是我的法宝这个手握免死金牌的大臣名叫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幼时便喜好读书,且博采众长,绝不刻板于某一个领域。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李善长亲自前往拜见他。朱元璋也知晓李善长在当地的名声与威望,遂对他以礼相待,还让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
接下来几年,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担任参谋,既为他出谋划策,也负责军中物资的调度,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他十分信任。
时间越长,朱元璋越觉得李善长是犹如自己法宝的所在,尤其是郭子兴听信流言背叛自己,想把李善长从身边挖走,李善长果断拒绝的时候,朱元璋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在明朝建立的三年之后,政权逐渐稳定下来。朱元璋嘉奖功臣,说道:“李善长在我身边,虽是没有立下汗马功劳,但追随我多年且负责粮草,功劳很大,应晋封为大国。”
对于朱元璋想要晋封李善长为大国的想法,朝廷文武百官没有人发表异议,可以看出,不仅是朱元璋看到了李善长的优秀,大臣们也非常尊敬李善长。
朱元璋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且授予铁券,可免自己二死,子嗣免一死。至此,李善长是真正拥有了“免死金牌”这块法宝。从他的履历中我们也能看出,这样的嘉奖于他而言,是理所当然。
但是故事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下去了。
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的“胡惟庸案”,对明朝乃至接下来的封建历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胡惟庸案”暴露出了问题,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在中央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李善长,也卷到入了这场风波当中。
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关系不一般,不仅是官场上的,还有伦理上的。但是这样紧密的关系,在后来胡惟庸案水落石出的时候,李善长无可避免地被牵涉其中。
但此时此刻,他还安然无事。
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虽然下令免死,但事后李善长并没有对朱元璋表示任何的感谢,朱元璋对此怀记于心。
背面刻字的免死金牌又过了几年,这个时候的李善长已经七十多岁。
彼时京城因为一桩案子,有百姓受到牵连而要被发配边疆,李善长屡屡向朱元璋求情,请求他放过自己的亲戚丁斌等人。朱元璋想到之前自己豁免李存义父子死罪的时候,李善长没有任何表示,越想越生气,于是下令逮捕丁斌。
丁斌被捕之后,供出了李存义等人过去与胡惟庸的交集,而李存义父子的供词又涉及到李善长。一环套一环,李善长最终还是被捕了。
李善长手中有免死金牌,如今这个情况不用,他还要留到什么时候用呢。他向朱元璋呈上自己手中的免死金牌,朱元璋也没说什么,不过是提醒了他一句,让他看看金牌背面都写了什么。李善长一看,“除谋反大逆”。
在给李善长免死金牌的时候,朱元璋特意在金牌的背面刻上了“除谋反大逆”的字样,因为这个罪,不可免!事实还真如他所想的那样发生了。不仅是胡惟庸案,李善长曾经还对很多事情和人都有过包庇。最终,他只落得个被杀头和一家七十多口人一起遭到株连的结局。
除了李善长,朱元璋的身边还有很多有胆有识的大臣。包括李善长在内,他们的身份都是臣子,但归根结底也都是人。人心是肉长的,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生都不会犯错,都能做到绝对忠诚。优秀如李善长,这个曾被朱元璋媲美张良、诸葛的人,也背叛了他。
曾经,李善长可能还幻想过自己会有一个多么完美的结局。他可以为人称颂,为人学习,免死金牌是他的勋章,最终却成了死前唯一能握,但又握不住的稻草。
谋反叛逆朱元璋在给李善长的免死金牌反面,刻上了“除谋反大逆”的字样,一方面是给自己留了一手,因为君无戏言,他既然肯定李善长的功劳又赐予他免死金牌,就是给予了他一定程度的特权。但李善长始终是自己的臣仆,他不可能让李善长的权威凌驾于自己之上。
而站在李擅长的立场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当他知道自己有了免死金牌,就有些“飘”了。免死金牌应该是他的一个勋章而不是他的挡箭牌,它不是你犯了错不用遭到惩罚的理由,因为你没有道理犯错,更没有道理犯如“谋反大逆”这样的大错。
李善长死后,有个叫王国用的大臣上奏朱元璋。在文章中,他列举出了很多李善长辅佐朱元璋,一步步打下今天江山的事迹。这个时候的李善长已经是“罪人”身份,但是通过这些文字,朱元璋回忆起过往,竟没有加罪于王国用,可见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常言小人得道则鸡犬不宁。李善长是小人吗?很显然不是,但他就是犯了人人都有可能犯的错才最终沦为了小人。历来,没有哪个君主可以允许自己的臣仆背叛自己,何况是他这样曾经深得信任的人呢?
所以朱元璋从李善长身上吸取到了教训,后人也从这件事中汲取到了经验。如此,才是我们看待一件事所应有的态度。
结局虽然叫做免死金牌,但它绝不是万能的。谋反大逆之罪,自古以来都是不可忍之事,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做的非常果断,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李善长犯的人人都有可能犯的错,就是没有坚守自己的本心,为利益、权威等操纵。
本可以青史留名的李善长,亲手给后人评价自己的时候,添上了可以批判的污点。站在时代中心的他,也走偏了路。
两人,都为后人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