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也称老聃,号老子。春秋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今见老子,其犹龙乎!"后见周代衰落,遂西出函关,隐去,不知所终。其实他隐于终南山之楼观台,在这里,他著有《道德经》,他用"道"来说明万物的演变,否定神造世界。"道"有"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永恒性,认为一切万物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无是最基本的。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故事孔子问礼第4段)可见: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应当注意到: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人的生与死(老子故事圣人辞世“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 但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先贤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他仙逝在哪里?他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阴谋杀害?春秋末年自然灾害多且繁,可是没想到却是这样多,龙卷风,地震,日食同一天发生了。在这一天,终南山(又名周南山)之上,一棵巨大的柏树之下,一名白发苍苍额头如梨的老人席地而坐。
他老的似乎已经能和山川土地融合在一起,他面前跪座着两人,分别是(尹)喜,列御寇。老子看着(尹)喜,他的语音中充满了无奈与哀叹:“喜,你是第一个让我感到头疼的人,你用你的威武逼迫着我去写了我不愿意写的东西,你可知我为什么不愿去写那些东西吗?”原来函谷关老子留书《道德经》竟然是被尹喜所迫。 老子道:“是啊,我所说的道是我自己觉到悟到的道,道是体悟出来的,不是读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它只是我的道,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我说给你,你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见得会真心懂得,所以这样为防止你走上不属于你道的歧路,我还不如不讲”。这便是老子仙逝前对尹喜说的最后的话,一代伟人终究还是离开了凡尘,但是他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由于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先贤老子提前仙逝在了终南山,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