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刘宋永光元年,前废帝刘子业派人赐死自己的皇弟新安王刘子鸾。当时的刘子鸾只有10岁,只因在之前的夺嫡之争被人当做棋子才引来哥哥的报复。听到圣旨,刘子鸾悲愤地对左右侍从说:“愿后身不再生帝王家!”这一句话,道尽了封建时代最为残酷的宫廷争斗,皇家之地是最不讲亲情的地方。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几位帝王,都是夺嫡之争的亲历者。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历史上一共存在过161位太子,而成功登上皇位的只有91人,概率刚过一半,说太子是封建最为高危的职业丝毫不过分。其他皇子能力出众,就必然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和雍正的九子夺嫡都是如此。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又有这么一位最为特殊的太子,他的父亲多疑残暴,他的兄弟不乏野心家,但他却被誉为“地位最为稳固的太子爷”,他就是明朝的第一位太子朱标。
如果从历史的大环境来说,朱标这个太子几乎具备了几大最为致命的威胁,一个是父亲喜怒无常,杀伐果断,另一个则是自己的26个兄弟之中,不乏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这样的文武双全,且手握重兵的藩王。历史上处在这种竞争环境下的太子,几乎没有几个拥有好下场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标的26个兄弟,竟然无一人敢觊觎朱标的太子之位呢? 1355年是朱元璋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义军主帅郭天叙战死,而是长子朱标的降生。对于朱元璋来说,摆脱郭天叙的制约,是他真正开始统一大业的第一步。而朱标出现,则更给予了朱元璋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是前所未有的,在晋位吴王和称帝之后,都是第一时间确立了朱标的世子和太子地位。在教育上,朱元璋请来名士宋濂作为朱标的老师。而为了稳固太子的根基,朱元璋更是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开国功勋都在太子府挂了名,近一步充实了太子党的势力。
而在朱标成年时,朱元璋更是大胆放权,让他“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这样的机会对于朱标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太子临朝处理政务,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笼络朝野内外的人心,更能施加恩威给普通百姓,这就等于半个天子。所以对于其他那些皇子藩王来说,他们自己的势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和太子党抗衡的,而论权谋经验,他们自身又无法和朱标比较,想要夺嫡没有任何机会。再加上朱元璋对朱标的偏爱的信任,也让其他皇子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更为难得是,朱标为人宽厚仁慈,不仅在大臣百姓中拥有很高的声望,在兄弟之中深受爱戴。秦王、周王、晋王都曾因为犯法而遭到了朱元璋的严惩,都是朱标全力求情才保下这些兄弟,包括像朱元璋的义子沐英,侄子朱文正犯错时,也是朱标从中周旋。在朱家这一脉中,除了朱元璋外,朱标无疑是最得人心的那一个。
如果不是朱标最后英年早逝,明朝肯定不会经历一场靖难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