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建立天下的过程中也用到了自己的亲属,当时他的亲属中立下功劳比较大的就是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那么这两个人谁的功劳大呢,在明朝建立后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
1、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儿子,出生于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朱元璋起兵的时候朱兴隆早已经去世了,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就带着儿子朱文正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仅仅比自己的这个侄子大8岁,但是却把他当做儿子来抚养。
自跟随朱元璋后,朱文正屡立战功,升至枢密院佥。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将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朱文正被任命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也就是说朱文正是朱元璋军中的一把手,当时朱元璋手下的悍将徐达、常遇春等人都要受他的节制。
朱文正影视形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洪都保卫战,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围困洪都城,当时守卫洪都城的就是朱文正,他手下全部兵力仅两万人。在朱文正凭着卓越的指挥才能,沉着应战,硬是在洪都坚守了85天等到朱元璋大军的到来,期间大量消耗了陈友谅的有生力量。
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功劳最大,战后朱元璋赏赐了其他参战的将领,唯独没有封赏朱文正,这令朱文正心里非常不平衡,不久在部下的怂恿之下,朱文正想要投靠张士诚,。得知此事的朱元璋大怒,想要杀掉朱文正,在马皇后的劝说下朱元璋怒气渐消,将朱文正软件在桐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洪都保卫战明朝建立时,朱文正已经去世,所以他的功劳都是在明朝建立之前立下的。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忘记他的功劳,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封朱文正年仅8岁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桂林,靖江王一脉一共传了14代,与明朝共存亡,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
作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明朝建立下为朱元璋立下了大功,尤其是洪都保卫战更是名垂青史,但是他因一念之差,酿成大错,也毁了自己的前程。其实以朱元璋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即使当时没有封赏朱文正,但是参照李文忠,朱元璋以后对他的赏赐也不会少,毕竟是自家人。
2、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曹国长公主的儿子,出生于至元五年(1339年),比朱文正小三岁。李文忠12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李贞就带着他到处流浪,两年后在滁州遇到朱元璋,从此父子俩就跟着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后非常喜欢他,就把他收为养子,让他跟随自己的姓,于是李文忠便成了朱文忠。
至正十七年(1357年),18岁的李文忠以舍人身份率军支援池州,这是他第一次领兵作战,此战李文忠击败天完军,战功为诸将之首。此后李文忠多次以监军的身份随军出征。
自至正二十二年到至正二十七年,李文忠率部与张士诚部大战多次,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恢复了本姓。
李文忠在明朝建立前,李文忠虽然没有打过像朱文正洪都保卫战那么知名的战役,但是他也是一直活跃在战场上,前前后后立下的功劳也不弱于朱文正。
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与北元作战,常遇春暴毙后,李文忠统帅这支部队与徐达大军会合,大破敌军,擒获敌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
洪武三年,李文忠以征虏左副将军的身份与徐达分道北征,李文忠俘获元昭宗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并派出精锐骑兵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时,擒获北元国公江文清等,降服三万七千人。
李文忠影视形象也是这一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文忠因功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参与军国大事,每年的俸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此后李文忠多次率军北征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洪武十二年,朱元璋又任命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这样一来他就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和全国最高学府的负责人。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撰写祭文,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小结:
综合来看,李文忠立下的功劳比朱文正要大,毕竟活的时间长,从朱元璋对他们的封赏来看,朱元璋并没有亏待他们,朱文正虽然有反叛之心,但是朱元璋还是封他的后代为王并世袭传承。李文忠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时被封为曹国公,位列开国六公爵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