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权势都是
让人十分向往的,但是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便在即位的第一时间
册封自己的长子为皇太子,但在朱标当上皇太子之后的时光,他的那些兄弟们
却没有一个敢来与朱标争夺这个太子之位。这并不是那些兄弟对皇位、对权力
没有想法,反而是迫于朱标背后的势力
而不敢出手。
一、朱元璋朱元璋曾经因为父母亲人的去世
而心灰意冷,选择出家为僧,但又在
受到朝廷压迫屈辱之时,毅然决然地举起起义的大旗,决心推翻朝廷。1356年时,朱元璋带领起义军队
将集庆路占领,并且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到了1364年,朱元璋
开始叫自己吴王,与此同时,朱元璋所带领的军队所向披靡,
接连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的人马。
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为帝,并且将国号
改为大明,同年的秋天,朱元璋
亲自出征攻打元朝的都城——大都,最后成功
推翻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朱元璋上位之后,大力发展经济,在政治上不断
强化中央权力而不断
削弱地方权力,朱元璋是从平民到现在的地位的,他十分了解百姓的苦楚,便出台了
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
二、嫡长子朱标朱标是朱元璋
还未起义便生下的嫡长子,他出生在一位与朱元璋交好的商人家中,朱元璋在
自称吴王之时,便第一时间
将其立为了世子,被朱元璋给予了厚望。朱标从小便
谨遵父亲的安排与教诲,幼年便跟着宋濂学习,在朱元璋正式登基之后,朱标第一时间
被封为了皇太子,将他往未来帝王的方向培养。
朱标在被立为太子之后,朱元璋为了不让儿子
骄傲奢淫,时常带着去
暗访民间百姓的生活疾苦,让他体会到“
水亦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朱元璋在朱标的教导之上,颇费心思,请了许多的
功勋道德极深的人前来教导,朱元璋还在宫中
开设学堂,收集了许多图书,还有有真才实学的学者
为朱标以及一众子弟讲述儒学。
朱标常常与朱元璋一起谈话,朱元璋总是以自身的经历来教导朱标,想让朱标明白
权力地位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万万不可荒唐度日。朱标经过一众人的教导,虽然自己生活富贵,但是身上
没有一丁点纨绔子弟子的习性,反而在朱标长大后,朱标身上
满满的儒者之风,为人处世仁慈儒雅。
朱标娶亲生子之后,朱元璋便开始
让朱标接触政事,培养朱标处理政务的能力,但是朱标的
性子过于温和,有的时候会与朱元璋意见不合,朱标往往
主张平和行事,但朱元璋却是
果断与仁治两者皆存。朱标不仅仅在
政事上仁和,在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之时,
也是兄友弟恭,十分的和气,可谓是和气生财的典范。
三、背后的底气朱标在位太子期间,他的兄弟对朱标的位置
并没有过多加害,往往都是多多表现自己,没有使过什么手段来
将朱标拉下马来,这可不是他的兄弟们对皇位权力不感兴趣,而是
迫不得已不能这么做。在古代,关于继承方面的事,都有
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次的说法,在这一点之上,朱元璋是完全按照这个做的。
在朱标刚刚出生,因为他是嫡长子,便被朱元璋给予了厚望,朱元璋在后面朱标成长的时期,为了让朱标以后的路好走一点,不仅给他安排了
许多的师傅教导他,让他可以这些人
归为他的势力。朱元璋害怕以后朱标会有
外戚势力压迫,便提前寻他们的错处
将他们给打发了。
朱标在朝堂学习处理政事之时,时常会在朱元璋要处罚朝臣时,
劝诫朱元璋,在这时,这些要被处罚的朝臣便
也成为了朱标背后的底气。朱标就这样在自己父亲的
帮助之下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范畴,而朱标的兄弟们,尤其是朱棣,朱标在世的时候
从未有什么过分的举动,在朱标的儿子退位之后
才敢起兵造反,这便可见朱标的势力范围有多大,
更何况还有朱元璋在背后撑腰。
总结:在古代,父亲让嫡长子继承家业的事情,可谓是多如牛毛,除非嫡长子是一个
扶不起的阿斗,这时便会将目光转移到家中有才能的子女身上。但是
万事之中总有意外,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只是说大多数人是这样,还有小部分人是
采用能者居之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