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国家得到了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和谐,其中儒家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尤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每个朝代,统治者要进行文化专制,儒学的影响就会进一步的受到重视,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从汉高祖刘邦时期开始了祭拜孔子的先河,之后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独尊儒家思想开始,历朝历代统治者开始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建立孔庙,祭拜孔子。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他们要更好的治理国家但统治者,统治占据大多数的汉族,必须依靠文化思想,而绝不是靠武力。尤其是吴三桂的云南造反的惨痛教训,让他们更加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入乡随俗,决不是表面上用武力征服,而是学习汉文化的思想,用儒家思想的影响来平息汉人反抗意识。
清朝的康熙对儒家思想的传播和贯彻尤为彻底。康熙在南巡的时候,将进行孔庙的祭祀作为南下巡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时候对着孔子的头像三叩九拜。身为皇帝国家,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九五之尊,别人叩拜才符合道理。
康熙学习汉文化,祭拜朱元璋的陵墓,因为他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通过汉文化减轻汉族人的民怨,缓解反清复明这样强烈的政治斗争,还能增强满汉民主大团结,从而使得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称得上一举多得。
康熙皇帝在祭拜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个插曲,康熙到了孔子到墓前,面对孔子的墓碑却迟迟没有下跪,大臣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认为皇帝有什么隐疾。其实是康熙皇帝不肯给王下跪,认为这样低人一等。一个大臣正是因为看出了这点,于是上前用黄布盖住了孔子的墓碑的一个字,皇帝立马下跪了。缘由是孔子墓碑上的一句话“大臣至圣文宣王”这个词惹得祸,其实也是皇帝的自尊心在作怪,黄布盖住王字,表示地位一样,就没有权力高低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