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简牍中国 “喜”看今朝
迪丽瓦拉
2025-08-23 12:34:09
0

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强调

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云梦大泽,楚文化发源地之一。

今年是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睡虎地竹简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五十年前,这里先后出土了五批七种战国秦汉简牍,为研究楚秦汉嬗递、秦汉大一统进程中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传世文献的诸多空白。

2024年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出的《秦律十八种》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简一牍处,往事越千年。云梦睡虎地秦墓中,M11号墓主人是一名叫“喜”的秦朝小吏。在“喜”墓中出土了1155枚竹简,共有4万余字,与法律文书相关的有612枚。竹简是“喜”的陪葬品,是他生前收集、摘抄、记录的“私人笔记”,内容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包括中国最早的官员从政准则、见义勇为、环境保护等律令。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法典。

承文脉鉴古今,简牍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历久弥新。日前,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借助AI技术,制作题为《喜AI简书 看见中国》的短视频,绘制长图展现中国在环境保护、见义勇为、为吏之道等领域的治理智慧,并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还邀请网友一起生成AI简书,目前已有43万网友互动体验,感触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领略“中国之治”的智慧与气派。

一卷卷秦简,穿越2200多年时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大秦,也映照出当今中国守正创新的盛世图景。

简牍中的“环境保护”——

《田律》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环保法律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泉。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鷇……”

云梦县博物馆专家张宏奎介绍,这条《田律》律文的主要内容,是对禁止滥伐山林、禁止捕捉幼兽的详细规定。从春天二月起,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水道;夏月,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捕捉幼鸟幼兽……这与今天禁止乱砍滥伐等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一脉相承。

《田律》被公认为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现了两千年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其精神内涵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

从《田律》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被牢牢刻进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进程里。

华中科技大学法院学副教授胡帮达说,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分别写进党章和宪法,相关法律有30余部。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引领作用。

简牍中的“见义勇为”——

早在秦朝已有对见义不为的惩罚措施

“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

云梦县博物馆专家张宏奎说,在秦律中,如果在路上,遇到有人行凶伤人,而你距离他们百步之内,却没有进行施救,你将会受到惩罚。惩罚也相当重,需要上交两副铠甲,在秦朝,盔甲是极为贵重的财产。这证明2000年前秦朝已经开始要求见义勇为了。

从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冰窟救人牺牲,到长江大学“10·24”大学生人链生死救援“感动中国”,再到“白车侠”杜志军冒死顶住失控车辆……勇士们的义举,在中华大地浩气长存。

在湖北省见义勇为工作中心主任李蔚红看来,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法系的历史沿革,从云梦睡虎地秦简可以看到,从秦代开始,就通过法律明确了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奖赏和对见危不救者的惩罚。

唐宋明清等朝代的法令,在秦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古代法律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免责、对见义不为者的惩罚等三个方面。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蕴含了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见义勇为作为一项高尚的道德品质写入法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法律的奖励和惩罚,赋予了民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责任和义务,强化了群体互助的观念,激发了民众群防群治邻里守望的积极性,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柔性的道德教化与刚性的法律制度有机结合,是传统中国治理的智慧,道德为制度构建提供滋养,制度为德行弘扬提供保障。

“新时代见义勇为工作,传承和发展古代法律文化成果,持续推进体系化、规范化建设,以法治激励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湖北省见义勇为工作中心主任李蔚红说。

简牍中的“为吏之道”——

秦朝公职人员管理制度至今有借鉴价值

“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鐵(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夬(决)......”这是云梦秦简中的官箴类文献《为吏之道》,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关于处世做官的规矩。

云梦县博物馆专家张宏奎介绍,《为吏之道》首篇就对为官的原则作出了明确要求:要廉洁正直,谨慎坚韧,处事无私,明察秋毫,安民不施苛政,赏罚分明。管理严格而不暴虐,廉明而不用酷刑,不过度好胜,不因忿怒而决断。

此外,《秦律十八种》还规定了多种纪律要求,包括公务接待标准、公车管理规定等等,例如秦律中明确规定了公车的使用仅限于公务出行,‌禁止官员私自使用公车。

在我国历朝历代的官箴书中,都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个人操守、修身做人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始终把官德修养放在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廉洁文化浸润人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完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童德华认为,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权利监督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很好地承袭了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利监督学说,对权利监督的理论和体制都逐渐走向了现代化、法治化的轨道。

鉴古明今。《秦律十八种》还详细规定了户籍制度、最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手工业标准化生产、二审制度、刑事侦查等等。古老简文里的许多思想理念,至今仍可镜鉴。

云梦睡虎地秦简蕴藏的文化密码,还在被不断破译着。

在云梦县博物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编辑:刘阳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抗日战争中,有一位战斗英雄打仗勇猛,屡立战功,职位也得到不断的提升,从战士逐渐成长为团长。这位团长曾...
原创 探... 中国古代的女官制度从周朝开始兴起,每个朝代对女官的设立和管理各有不同,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宦...
原创 日... 前言: 熟悉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是一个临海的国家,只是一个岛国,他们没有广阔的领土,因此自然资源极其...
原创 慈... 无论历史向前推移多少年,但凡研究19世纪的中国历史,就绝对绕不开慈禧太后这个人。慈禧,原名叶赫那拉氏...
李学勤: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考古学上关于古代卜用甲骨的认识,是从殷墟开始的。殷墟所出甲骨是商代的,因此长期以来,一谈到甲骨,特别...
原创 一... 一生英明的关羽为何会荆州失守,因其只记住了诸葛亮四分之一的话 关羽这个人从来都被认为战斗力很强,甚至...
原创 刘... 据《三国志》记载,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扫平北方之后,便亲自领兵80万攻打东吴,他要结...
原创 土... 01 一个追循各国人类基因祖源的网站,通过DNA 检测和比对证实: 当代土耳其国民,大部分都是古希腊...
原创 中...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之为“圣人”。 肯定是那些具有高尚品格,高超智慧,且在某一领域做出无可比拟的贡献的...
原创 3...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有大大小小67个政权,几乎都是汉人来主政统治,但其中也不乏少数民族,...
原创 真... 唐代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唐朝众多优秀的将领都曾是隋朝的老臣,就连皇帝都曾是隋朝的臣子。文明天下对...
原创 原... 在《封神演义》中,因纣王无道触怒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本想惩处纣王,不过却被红光所阻,她掐指一算,原来商...
原创 唐... 都说唐玄宗如果在开元二十二年驾崩,后世对他的评价绝对能评上“千古一帝”。但历史唯独不能假设。说唐玄宗...
原创 天... 一个皇帝身边总要有那么一个谋士,还有一个武将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不然纵使皇帝再怎么天选之子也很难...
吉林此地入选!“2024年中国... 2025年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原创 我...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凄凉婉转,令人为之遐想,林妹妹柔弱不堪、病恹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唐...
原创 赵...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刘备被曹操击溃,...
原创 为... 李渊、李世民父子能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毅然拉起队伍,打出反隋大旗,并很快歼灭群雄,推翻隋的统治,...
高启新 王新宇:当年温州拆了两... 前些年,一本以白象塔、慧光塔出土文物为主线的经典8开本大型图书——《白象慧光》,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
原创 宋... 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宋恭帝投降,南宋灭亡。这之后,虽然以文天祥为首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