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在煤山上吊自杀,明帝国灭亡。
后来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菘,是为弘光政权,但是弘光政权在政治上得不到各派的支持,南明各派系无法形成合力,导致弘光政权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于是有人设想,假如崇祯在李自成围困北京前放弃首都,南逃南京,重整旗鼓,能不能挡住满清的南下割据江南半壁呢?
这个话题值得讨论一下,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
其实崇祯在起义军大举进攻北京之前是考虑过放弃北京南逃的,即便在起义军围困北京以后,他也没有放弃过这种想法,他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还尝试将他的几个儿子送出重围,逃亡南方。而崇祯之所以没有逃成,说来也可笑,原因是他爱面子,无法承受放弃首都南逃被人嘲讽,再加上当时明朝北方土崩瓦解,北京城内根本得不到外界准确的情报,崇祯是没有料到起义军会这么快包围北京。
种种原因,崇祯没有跑成。
那么,崇祯如果事先逃走的话,能割据江南半壁吗?实际上也很难,即便崇祯顺利逃到南京,南明也难以长期对抗大顺军和满清。
虽然南京是当时的明朝的陪都,那里有完整的行政机构,东南地区又是天下财赋基地,钱粮充足。
但是当时南方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
第一,明朝中央在南方没有能实际控制的兵马。明朝的军事重心一直都是在北方,即便是倭寇横行的时代,戚家军等精锐驻守南方,但此时北方长城沿线的边军仍是明朝主力。
明朝末年,北方边军被起义军和满清常年消耗,早已损失殆尽,南方的军队更是极度空虚,有些军队空有人数,战斗力则极度低下。
这样崇祯即便南下,手中无兵可用,也很难挡住如日中天的起义军和满清。
第二,当时明朝军阀化已经在南方蔓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荆州王”左良玉,左良玉打仗不行,但是抓兵权却丝毫不手软,后来就算是崇祯皇帝也无法有效的指挥他。这样的情况即便崇祯去了南京,也不会有本质改变,军阀一旦掌权,就很难让他们主动放弃,唐朝就是鲜活的例子。
左良玉在崇祯死后,竟然起兵顺江东下进攻弘光政权,双方内讧,斗得不亦乐乎。崇祯若在,或许能阻止双方火并,但左良玉在湖北半独立性质的存在,崇祯也是无法改变的。
从崇祯自己的角度讲,崇祯这个人好大喜功,但是色厉内荏,他有志大才疏,性情急躁,没有担当,喜欢甩锅部下。他这样的脾气去了南京,要么被那些阴阳怪气的言官气死,要么与东南地主官僚集团水火不容,并不会像南宋赵构那样稳定江南半壁。
崇祯如果南逃想在江南立足,比较有利的条件是,他提前将山海关吴三桂的关宁军调回京城,然后率领这支唯一的野战兵团南下,凭借这支武装镇服江南官僚地主,这样才有可能稳固南方,留下半壁江山。
但这样做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吴三桂为代表的辽东辽西将门的忠诚度,要知道这群军阀在明末长达数十年的时间中,早就练成了阳奉阴违、拉帮结派、坑死友军、暗通建奴的习惯,指望这群人忠于自己,崇祯只能赌运气,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