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有这么一位揣摩过司马、算计过诸葛、斗得过姜维的大神
迪丽瓦拉
2025-05-29 06:03:08
0

原标题:三国后期,有这么一位揣摩过司马、算计过诸葛、斗得过姜维的大神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容宁

“我五个孩子,给母亲求情,不惜性命;母亲没了,五个孩子就没了;孩子没了,我也生无可恋了。”

1.

说这番话的,是曹魏名臣郭淮。

当时的他妻子王氏卷入了一场谋反案,作为九族范围内的人,都被司马懿派来的人抓走,这一去,必将是永别。

郭淮表面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作为雍州刺史,他必须照办。

但是他同时将消息泄露出去,部下和羌胡部落酋长纷纷赶来请愿,群情激奋,当下就要动手劫人。

五个儿子为母请命,叩头出血。

于是郭淮“无奈”之下,只好顺从“民意”。

淮不忍视,乃命左右追妻。于是追者数千骑,数日而还。

于是就有了上面那封信。

最后的结局是司马懿竟准了。不再追杀王氏,也不再追究郭淮。

2.

其实这次“谋反”不是那么简单。

他恰恰发生在司马懿解决曹爽之后,正是政治敏感时期,而郭淮的大舅哥王凌策划着对司马懿的叛乱,正刺在司马懿的敏感神经上。

王凌服毒自杀,司马懿仍不解气,下令暴尸三日,同时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大清洗。

其实司马懿是从来都是秉承“斩草除根”原则的。

当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曹爽的时候,安排何晏去搜捕曹爽党羽。何宴不遗余力的清洗一番,共捕获七族。

司马懿说,不对,还有。

何晏穷困急迫,才说:“难道是说我吗?”

司马懿:“正是。”

正月初十,司马懿以谋逆罪将何晏与曹爽等一同诛灭三族。

以司马懿的杀伐果决,为什么可以网开一面,让郭淮逃出生天?

3.

首先,郭淮是个很有才干的人。

早在建安中期,郭淮就被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特地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

此后,郭淮长期在军中历练,年轻时就战斗在西边战场的第一线。因此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

首次崭露头角,就是著名的定军山之战。

当时主帅夏侯渊被斩,曹操的西北防线岌岌可危。

郭淮当时作为夏侯渊的司马,威望资历都是不够的。

于是他立即摆正自己的位置,站出来推举张郃为最高指挥官。

张郃毕竟是宿将,不负众望,迅速稳定了局势。

而郭淮在汉水列阵,阻击刘备大军,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决心,同时也展示出毫不逊色的才干。

刘备看出难以取胜,引兵撤走。不久,曹操援军到达,听说郭淮的所作所为,深为赞许。

从此,郭淮就开始在陇右扎下了根。

4.

陇右的局势很复杂,这里胡汉杂陈,而羌胡即是其最不稳定因素,在蜀汉和曹魏之间游离,谁给的钱多跟谁混。

那么在陇右立足,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羌胡。

在郭淮几十年的从军生涯中,对付羌胡很有一套,又打又拉,该剿还是该抚,分寸把得很好。

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向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安居平五路》中,诸葛亮赞扬马超:“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让马超出面对付羌人。

然郭淮在这个方面,相较马超也毫不逊色。

诸葛亮第四次攻魏时,抢先把当地成熟的麦子收割了。

这就意味着曹魏当地没有新粮,只有从关中千里运粮这一个办法了。

这个时候,郭淮站出来,发挥地头蛇的优势,招抚羌人,连哄带骗,恩威并施,让羌、胡等地胡人家家出粮,避免了从关中千里运粮的麻烦,终于解决了粮食危机,由此升为扬武将军。郭淮此时,在当地已经有了相当的威望和地位。他把自己的业务经营成了曹魏的大后方,也是他个人的大后方。

5.

更强大的对手,是蜀汉。

尤其是精于谋略的诸葛亮,郭淮不可避免的要和诸葛亮正面冲突。

尽管第一次伐魏时,郭淮和张郃配合默契,挫败了马谡,击败驻扎在柳城的蜀将高翔,一举扭转了战局,随后又在枹罕破羌人唐泛,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

然而,后来郭淮屡次败在诸葛亮手上,陇上割麦行动更是把郭淮耍的团团转。

但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办法,就是和高手对决。

作为敌人的高手,不会像朋友那样顾忌您的情绪,不会像师父那样谆谆善诱,更不会像师兄弟喂招那样点到为止,他一定会用最残酷的办法,把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你看。

是吓破胆,从此沉沦,还是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快速成长,只能靠自己来选择。

很显然,郭淮选择了后者。

在诸葛亮第五次伐魏时,司马懿分析说,“如果诸葛亮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咱们大家就没事了。”

诸葛亮果然去了五丈原,曹魏将领都很开心,齐夸司马懿的领导。

郭淮成长之快令人咋舌,迅速识破诸葛亮的真实意图是北原,勇敢的指了出来。更加勇敢地承担了把守北原的任务。

出谋划策,其实只要有足够的智商都可以做到,有没有担当就成为一个有效的筛子,淘汰掉会发光却无用的沙子,留下真正有用的金子。

郭淮在北原的工事还没有修好,诸葛亮的兵马就赶到了,双方一场混战,诸葛亮没有占到便宜,引兵撤走。

众人认为诸葛亮是去攻打西围了,唯独郭淮判断出诸葛亮是虚晃一枪,真正目的是阳燧。

已经对郭淮实力刮目相看的司马懿从善如流,加强阳燧守备,当晚诸葛亮就杀到了阳燧,一番交手,损兵折将,只好退走。

双方对峙到了这年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归天。

6.

被诸葛亮加持过的姜维,成为了郭淮新一代对手。

此时的郭淮,已经在军事才干上表现出相当的水准,屡次识破姜维的计策,挫败姜维的进攻。连同一些在蜀汉和曹魏之间牟利的羌胡武装,也被郭淮顺手打压,彻底稳固了陇右局势。

郭淮也因此升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成为西北名副其实的军政一把手。

后来更是被曹芳封为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一如既往。

军事,内政,样样出色,郭淮依靠自己的才干,真正成为方面大员。在曹魏的政治版图上,成为不可或缺的版块。

7.

如果说成功的第一步是个人才干的话,那么走向更大的舞台,只靠才干就不够了。

早在曹丕代汉时,郭淮作为老部下和地方重臣,赶往首都朝贺,不巧途中生病迟到了。

新晋天子非常不爽,“从前大禹在涂山召会诸侯,防风来晚了,结果被杀。而今普天同庆,你却来迟,为什么?”

然而郭淮回答也相当的有水平,“臣听说五帝首先用德来开导臣民。夏后时期朝政衰败,才开始用刑。而今我生逢唐虞盛世,因此知道自己不会遭受防风那样的杀戮。”

这个马屁拍的相当有水准。如果说这是一个久居朝堂的文官的回答,应该不会令人意外,比如后来传说中的刘墉刘罗锅。

但出自一位久居边塞的武将之口,就不得不令人赞叹郭淮的政治悟性和情商了。

面对司马懿残酷的清洗时,郭淮也表现的方寸不乱,那场“夺妻大战”中,郭淮巧妙地向司马懿展示自己在陇右的人脉和底气,然而信中却只打出了感情牌。

司马懿一方面欣赏郭淮才干,一方面明白自己当下地位不稳,需要尽可能保证地方的安定,于是顺水推舟,答应郭淮。

当然,这种悟性,有时候是可以致命的。

他之后的邓艾,灭了蜀汉帝国后,私自封赏,和儿子一起被杀。

另一位将星钟会,阴谋造反,被杀。

在司马懿手中讨得便宜的郭淮,仍然低调敬业,善终。

8.

郭淮死于曹魏正元二年,追赠大将军,谥号贞侯。

郭淮的余荫,泽被后世,郭淮家族的子孙历经西晋动乱,五胡乱华,南北朝,直到隋唐,仍是人才辈出。

无怪乎魏孝文帝拓跋宏在经过郭淮庙时赞叹:“先贤后哲,顿在一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死...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他谦虚纳谏、知人善任、恭俭爱民,开创“贞观之治”。所有的这一...
原创 顺...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基,起初朝政事务交由摄政王处理,12岁那年多尔衮去世后开...
原创 关... 如果以关羽的战绩来衡量,他在曹营中将无人可比! 如果关羽真的投降了曹操,他很可能会混得非常惨! 曹操...
原创 1... 在一些苏联历史学家眼中诺门坎战役带有一定程度的“内战”色彩。 1939年5月,日本和苏联在中国诺门坎...
原创 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历史最草根的皇帝,他的出身比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还差,刘邦当时好歹是个亭长...
原创 波... 波兰是俄罗斯的陆地邻国,但相邻不相亲,甚至是仇恨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为啥呢? 一、宗教差...
原创 清... 在尧舜禹之后,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时期,便有人发明了马车,应运而生的便是驾车的车夫。 自此以后,...
原创 苏... 卡廷惨案是波兰人民永远的痛。在1940年的4月到5月之间,两万五千七百名波兰的军官,知识分子,公务员...
原创 日... 你听说过“杂婚”吗?并不是杂乱的结婚,是针对人种混乱所产生的婚姻关系。 日本人普通身材矮小,跟高大威...
原创 揭... 曹操是公认的一代枭雄,也是三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甚至没有之一。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曹操一生中...
原创 中... 内海是一个国家所拥有海上的主权,理论上内海就是指深入大陆内部,只有一个方向和外海、大洋相同的海面,我...
原创 雍... 雍正临终前 为何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和你想的不一样! 康熙晚年,诸子夺嫡,老四胤禛意外胜出。...
原创 张...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探索史,是由于当时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前列国家,处于不同期地步。为此在列...
原创 官... 官渡之战是一场公认的以少胜多的关键性战役,根据史书记载,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欲袭许”(《袁绍传...
原创 光... 说起东汉,很多人知道这个王朝。大家之所以知道这个王朝绝大多数和《三国演义》这本书有关,因为这本书就是...
原创 中...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在今天看起来非常重要,但在当时,有些地方的做法却形同儿戏,比如说北京。 据一大代表...
原创 宰... 宰相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别再被电视剧骗了 在《宰相刘罗锅》,刘墉是一个驼背非常严重的人,人们都...
原创 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是《诗经...
原创 韩... 韩国人喜欢争中国古代史,很多看着喜欢的历史,瞧着眼热的玩意儿,说拿走就拿走,连个招呼也不打。相信大部...
原创 宋... 民国时期的宋美龄,凭着“第一夫人”的身份,代表国民政府四处活动,为蒋介石争取了很多国际支持。宋美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