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探索史,是由于当时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前列国家,处于不同期地步。为此在列强叩门打开晚清市场开创殖民地时,我国各势力进行各种形势的探索救国模式。
民国时代自孙中山为保全革命胜利果实,实现清室退位的结果,进而把自己的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中国进入军阀割据征战时代,直至北伐结束,老蒋以自己的国民革命军结束军阀乱战局面,为此形式上的统一局面。
其中东北军自张学良接管并发动“西安事变”后,面临着内乱、肢解,直至被彻底消耗的命运。但是30万东北军还是保留一部分的力量,尤其是少帅被老蒋软禁期间。
为保证少帅的安全,东北军一位高级将领,还特意找到蒋介石,对蒋介石说:如果你敢碰他,我就碰你。就在东北军余部的力量威慑下,老蒋对于少帅的惩治也只能进行事实上的软禁,而不敢迫害其生命安全。这一点与西北军的杨虎城待遇不同,也因此造成两人不同的命运结果。
东北军前身是北洋军阀分支奉系势力,其发家于壮大于张作霖时代。是军阀混战的主要力量之一,盘踞东四省的势力。辉煌时代在于与直系和奉系的争锋,曾占据大半个中国。只是好景不长,被国民革命军北伐与冯玉祥、阎锡山势力的南北夹击,最终不得不遗憾败北。
在内外交困中,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少帅张学良临危受命,重新整顿奉系势力。通过“改旗易帜”保全自己的奉系势力根基,成为东四省的边防军总司令,也就是东北军的整编。保住自己的基业,成功抵挡住日军的侵蚀。
期间更是通过中原大战的胜利,站队老蒋一边,成为华北地区的掌权人。只是在中东路事件的败北,九一八事变得不抵抗政策,使得东北军失去自己的根基之地。开始自己的六年流浪生涯,尤其是华北之地丢失,成为一支没有底盘根基的流动军队。
老蒋为实现自己的统一梦,同归围剿红军势力,消耗地方实力派军阀势力。这其中黔系军阀势力,就因为围剿红军不利,不仅自己的势力有所损耗,还被老蒋趁机取消编号,拿下贵州省的统治权。
东北军也成为老蒋消耗实力的手段,在江西与陕北的转战过程中,先后有四个精锐师被红军灭掉,部队番号被老蒋趁机取消。老蒋的“驱虎吞狼”之策,引起东北军上下的不满。因而爆发西安事变的兵谏行动,老蒋也因此被迫作出让步。
只是作为兵谏的主要负责人张学良与杨虎城的结果并不好,都被监禁与清算。只不过少帅当时有东北军的支撑,使得老蒋不得不有所顾忌。只是对于东北军的削减行动并没有因此中断,反倒面临进一步的弱化。
东北军因为少帅被软禁的突然性,面临内部的消耗。少壮派与元老派进行激烈交锋,导致事件以元老派王一哲被杀结束,元气大伤。后来被老蒋收买、缩编、以及打压,最终成为抗战的牺牲品,遭到残酷的淘汰。等到抗战胜利时,东北军30万大军仅剩不到9万人,曾经中国第二大势力,威震一时的奉系势力就此被肢解为普通的杂牌军。
即使再被肢解,其军事力量也是不容小觑,对于老蒋的影响力还在。尤其是抗战期间的表现,以及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努力。这样的功勋势力不是老蒋刻意打压,就能够得到自己的结果。其中威胁老蒋的东北军高级将领就是霍守义,是少帅的坚定支持者,嫡系势力之一。
在老蒋软禁张学良之后,曾主张为保存少帅安全,接受老蒋的削减阴谋。在少帅救出无望之际,曾单枪匹马闯老蒋的地盘,警告老蒋保证少帅的安全,否则武力讨伐,不惜一战。霍守义所掌控的军队,是少帅的看家部队,112师师长,嫡系中的嫡系。
此人抗战期间曾先后参加江阴保卫战、连云港抗战,都是坚持到最后,是国军中少有的坚定抗战派的典型。后苏鲁地区沦陷,被任命为苏鲁战区的负责人,坚持敌后抗战的胜利。此人受少帅影响,与我党保持友好联系。
抗战胜利后,曾被任命为第12军中将军长,镇守兖州地区。在山东战役中,随着国军溃败而被俘。期间劝告自己的部署,顺应大势接受我军的改编,放弃无谓的的抵抗。因文革旧事而被迫害,是一位真性情的东北军将领。
结语东北军的结局因为少帅的冲动,以及没有后续安排。经过短暂的辉煌期后,因东北事变而遭到打击以及根基之地丢失后的流浪,成为不稳定的流浪军阀。西安事变得安排不够导致东北军的分崩离析。也因为这些忠勇将领的支撑,使得自己免于杨虎城的悲剧。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代价就是东北军的肢解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