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别再被电视剧骗了
在《宰相刘罗锅》,刘墉是一个驼背非常严重的人,人们都戏称刘墉为“刘罗锅”。但是,真实的刘墉真的是“罗锅”吗?答案可能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在民间关于刘罗锅这个名字的来历其实有很多。有一种说法是刘罗锅当时参加科举考试,乾隆皇帝主考的时候,看到刘罗锅的形象之后,就打趣刘罗锅,命令其以“罗锅”为题,作一首诗。拥有极高的文采的刘罗锅做了一首非常出色的诗,说自己的罗锅是背负着乾坤的,而且还指责皇帝如果以貌取人的话,就不是一个圣明的君主。乾隆皇帝,在看到刘罗锅做的这首诗之后,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当即就将刘罗锅点为了状元。刘罗锅这个名字也从此传遍了大街小巷。
当然,民间关于刘罗锅的传说还有很多,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跟大家列举了。因为真实的刘罗锅并不是“罗锅”。因为在清朝选拔官吏的时候有着严格的规定。而这个规定只有四个字,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要求。这四个字就是“身、言、书、判”。首先放在你第一位的就是“身”这个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选拔官吏的时候要看这个人的形象的,必须做到相貌端正,身板正直才能当上朝廷的官吏。
虽然,这个要求在我们看来过于以貌取人了,但是在当时的环境里,人们普遍相信“相由心生”这句话,认为一个人的相貌决定着一个人的品性。所以,清朝在选拔官吏的时候,是非常注重一个人的外在条件的,而且还是将这一硬性规定,放在首位的。当然,第二个要求“言”的意思指的是,官员要有清晰的逻辑和表达力。“书”的意思指的是官员一定要有学识,博览群书才可以。“判”的意思是官员要有明确的辨别能力,能够当机立断才行。
既然,刘罗锅不是“罗锅”,那么这个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其实,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嘉庆给予刘墉的称谓,当时,刘墉已经八十多岁了,驼背是非常的事情,嘉庆在和刘墉谈话的时候,嘉庆对刘墉的戏称就成了“刘罗锅”。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嘉庆皇帝和刘墉的关系也是非常好。在刘墉死后,嘉庆还赐了谥号为“文清”,意在说明刘罗锅一生清廉无私。
的确,刘罗锅是一位清官,他被百姓称为“刘青天”,就和包拯一样,刘罗锅是一个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的父母官。所以人们都非常爱戴刘罗锅。
当然,纵观刘罗锅的一生,他却是由最初的刚正不阿变得圆滑世故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是不喜欢功高过主的,所以刘罗锅就会时而犯点小糊涂以求自保,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皇帝拥有极高权力的同时,也存在极其严重的滥用权力现象,尤其是在清朝,君主专政严重的时期。“伴君如伴虎”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刘罗锅的一生,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下方评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