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众多么愚昧麻木?外国人目睹清朝刑场砍头,围观群众在叫好
迪丽瓦拉
2025-05-29 07:33:33
0

原标题:清朝民众多么愚昧麻木?外国人目睹清朝刑场砍头,围观群众在叫好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话出自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之口。这首诗的大意是指,一个人有自己热衷的事业,就可以舍弃身体汲取大邑义,就算等待他的结局是死亡,他心中的道义也会留在世间,引得后人前仆后继。

谭嗣同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重要的改革者,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成维新党,一心匡扶中国,希望中国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厄运。无奈运动失败后,谭嗣同被判决斩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砍头当天,刑场上不少围观群众发出了一片叫好之声。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行刑场面并不少见,但是引人深思的却往往来自于清朝末年。这是一个封建迂腐和近代文明碰撞的时代,是本国安危与外国侵略相互交织的时代,然而,就是在矛盾如此激烈的时代,国人的思想竟然像是被浆糊糊住,动弹不得。

很多人可能看过鲁迅先生的《药》,里面讲述了鲁迅先生到日本仙台医学专校学习时,课上播放的一张幻灯片,内容是国人被日本人砍头时爆发出欢呼声。但小说总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更多是一种文学表达。

上世纪,由一名英国传教士和一名英国远东问题学者联合著成的《龙旗下的臣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以外国人的角度看待清朝末年中国民众观看砍头的情况。不幸的是,民众的真实反应也令人大吃一惊。他们,究竟麻木到了什么地步?

破落清王朝,腐败处处闻

一个国家的堕落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无非是内因和外因。很多时候,内部结构的腐化是渐渐的,就像一个庞大的堤坝之下有无数的蚁穴,这些蚂蚁的目光短浅,不会意识到这个堤坝的稳固是有多么重要,因此只会一味地挖掘、啃食。

外因更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不是造成堤坝坍塌的罪魁祸首,但蚂蚁们总会将一切失败归于它。渐渐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蚂蚁们不思悔改,却惮于反抗暴风雨的侵袭,他们甚至无法支起一张保护伞。

对于清王朝来说,腐败几乎是贯穿其整个王朝发展脉络的。首先,清朝人属于北部少数民族满族,当他们已自身的武力强行推翻明朝汉人之时,他们的心态就已经产生了变化,那就是汉人已经是狂风中的残花败柳,不足为惧。

集聚了千年以来的封建统治成果,清政府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其繁荣发展之势也比以往各朝各代更为壮大,因此“天朝上国”成为了每个清朝统治者不可磨灭的自我憧憬,于是他们便对外来之器丝毫不上心。

腐败往往滋生于自大。当西方文明换上新鲜血液征战世界时,清王朝骄奢、贪污、腐败等恶之花悄无声息在国家系统上开遍了。开花亦结果,腐败的种子随着官员系统的风向吹向了全国各地,以至于一个小小的刑场小卒也沾染了陋习。

《龙旗下的臣民》作者为了记录中国斩首现场,特意赶往广州沙面参与观看。不曾想,他们被看门的士兵拦截了下来,后者该表达了自己对于工作的热忱,他们将以死维护刑场的秩序,不料他们自以为是的职业精神被小恩小惠所击垮。

作者不过略施小财便换来了观看权,可见士兵们与门童无异。他们无非就是想借着看门的特权兜售门票,以此赚取一笔不小的费用罢了。究竟是怎么样的政治风气能够使一个小小的门卫也变得狡黠卑鄙起来?

令士兵意想不到的是,刑场之门一开便引得无数民众争先恐后地进入,其软弱无力之态瞬间展露无余。这便是清代国家系统上的典型例子。无才无德却有贪财贪权之心,无功无劳却想平步青云。

刑场不见惊惶,犯人已然麻木

按照正常人的心理状态,不论平时如何大谈舍生取义,临死前心生恐惧也是在所难免之事。然而,广州沙面这一行刑场上的15名犯人仿佛感觉不到自己即将面临的状况,全程木然,相比之下,他们更像是坐在观众席上的人。

根据《龙旗下的臣民》记载,第一名赴死之人比其他人都要兴奋,这种兴奋并不体现在大喊大叫、排尿失禁,相反,他更像是一个歌者,支支吾吾不知所唱何物,就像吸食了鸦片一般,是的,就像一个长期吸毒的瘾君子。

自19世纪以来,鸦片的流毒在中国蔓延,尽管古人早已有将鸦片药用的习惯,但却从未像清朝末年一般将鸦片视为生命,尽管鸦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夺走生命。举国上下,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鸦片的梦魇笼罩在人们心中,也无怪于作者有这种想法了。

面对刽子手的手起刀落,犯人的身首缓慢裂开一道口子,随后是猛烈地分离,从中迸溅出大滩的血液,刑场瞬间变成了一个冷酷的屠宰场,只不过,屠宰之物变成了人。然而,后面的犯人不见半点寒意,反而伸长脖子,仿佛自己不在斩首之列。

他们相信有来生吗?难道他们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大义而无怨无悔了?事实上,他们只是不清楚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何处。这是何等的麻木!

鲜血横飞,不见群众惶惶掩面

看台上的民众们交头接耳,彼此讨论着下一个被砍的人所犯何事,猜测刽子手要花多大的功夫将头砍下来,仿佛在观看一场斗兽比赛,是人与人之间的毫无悬念的对抗。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将自己同胞的生命视之为草芥之时,这个民族的命数已经尽了。

在书中,作者将民众的反应描写得惟妙惟肖。他们用看戏似的表情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刑场每一刻的变化,刽子手大刀的起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而当人头落地时,他们又发出“哦”的声响,似乎是以此代替掌声和欢呼。

观看砍头是种神奇的体验。抽身过来之前,砍头活动就像一只手不断挠着人心,它像一个无底洞似的诱惑着你,但这种诱惑又混合着四溅的鲜血,当身边观看的人发出欢呼,你的神经也被调动起来,强忍着恶心欣赏这场表演。

15名犯人按顺序被取走了性命,血液已经润湿了刑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可场上的人却意犹未尽。他们贪婪地扫视着现场,生怕自己错过了和别人的谈资。最后,他们也慢慢忘却了当天所发生的一切,继续从事自己无止境的劳动,像动物,像机器。

结语

通过《龙旗下的臣民》一书关于砍头的描写,我们印证了许许多多文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清末的中国社会,绝望、黑暗,“仿佛今天的活着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死亡”。

动物和人的最大区别,无非就是后者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绝不满足于物质的富余。然而,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活着只是为了微不足道的口体之奉,那他们是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

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社会上对于精神文化的呼声愈发强烈,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至少我们已经懂得在外人揭开我们的民族伤疤之前,往枪口上倒上精神的良药了。中国是有思考力的中国,人民是有思考力的人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亚... 常言道,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石。但从近代历史的角度看,有很多国家政权,是在外部力量的干预...
原创 鲁... 鲁迅为何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并非一时气话,背后另有隐情 汉字是衔接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纽带,在...
原创 5... 引言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以战略家的眼光,发现了一大批人才,他又以统帅的气魄,重用了一大批难得的人才...
原创 明... 01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分左右两翼,突破蓟镇墙子岭、青山关,第四次入塞劫掠。 十月初...
原创 最... 中国有句俗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意思就是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不许别人...
原创 若... 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王翦就好似开挂般无敌的存在。 他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攻破燕国都城蓟...
《三国志·战棋版》PK赛季-方... 哈喽大家好啊,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九级地(四级军屯)的打法参考,由于目前除了私矿之外只有军屯能打,而四...
原创 三... 王佐之才,即佐王之才,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
这,是一个很新的大同 一座古都 一座煤都 一座清凉夏都 一处能源之城 一处文旅之城 一处算力之城 有“绿”产业 有“新”谋...
原创 他...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攻打匈奴,封狼居胥,收复大汉领地,扬我国威,载入史册。 霍家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
原创 清... 曾经有人作过预测与估计,2022年全世界人口总量将达到80亿,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2022年...
历史上公认的5位名将,没有一个...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
汴梁说史|大明不是最强王朝,却... 明代大体上已过了两三百年的太平日子,无论当初制度怎么好,也会腐化,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崇祯十四年(...
原创 商... 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商纣王为了平定西岐姜子牙和姬发的叛乱,派出了三十六路大军征讨。商朝的三山关...
原创 人... 在过去很长时间,科学界认为非洲为现代人的共同祖先,理由是对亚欧非等地区的一百四十七名志愿者进行基金扫...
原创 由... 还不是因为隋文帝杨坚他老爸普六茹忠叫隋太祖呀!太祖只能一个啊!笑! 其实杨坚叫什么帝,不叫什么祖,是...
原创 孙... ###孙权:江东之主的过人之处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建立者。在那个天下分裂、诸侯争霸...
原创 历...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先行者、政治家,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原创 圆...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拍卖青铜器虎鎣。该文物制作于2000至3500年前,186...
洛阳77件(套)文物赴荷兰“讲... “一代女皇武则天展”近日在位于荷兰北部城市吕伐登的荷兰公主庭院陶瓷博物馆开展,来自洛阳市的5家文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