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间不存在友谊
迪丽瓦拉
2025-05-30 03:32:56
0

原标题:战国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间不存在友谊

春秋争霸不止,各国都在为生存资源和权力争斗不止。七国是战国历史简史中百家争霸经过数百年的激烈争夺,只剩下七个强大的国家,加上周帝国的一个小型中央政府。

在这个时期,无论谁强大,都能得到更多的权力和土地,所有的国家领主都宣称自己为国王,他们的目标是毁灭其他王国,统一整个国家。战国

时七

大国有: 齐、楚、燕、汉、赵、魏、秦。由于王国之间的等级制约较少,交流较多,在七国之间有交好有摩擦,当然在改革与发展中各国也有“怨恨情仇”。

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

1、七国各自安好?那怎么可能!

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性格,货币等等。这些枭雄不会轻易满足自家发展,毕竟现在版图上不仅只有你自己,你愿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代表不会有黑船行驶进来。

所以七国都努力进行着改革。要改革的话首先要引进人才,改革的实施、失衡激烈的战争和竞争,要求每个王国尽最大努力吸引人才。实施改革,利用不断的竞争,有优秀的引领者才能实现改革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从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大变法,平民可以根据他们的军事成就获得贵族头衔,为秦国提供了最先进的制度和侵略性的军队。

除此之外赵武灵王也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当时的少数民族游民别称为胡人,赵国不仅要提防其余六国,还要防御胡人的进攻。随着和胡人的数次交战,赵武灵王发现,胡人的武器装备很不一样,但是战斗力却很高。

他们骑兵射箭技术一流, 加上上着窄袖短褂、下穿分筒长裤、脚蹬皮靴, 相比中原的长袍大褂和战车,胡人的作战很敏捷,爆破力很强,这就是赵国著名的“胡服骑射”改革。除了商鞅,也不乏其余优秀的改革家,伟大的将军,比如改良主义者吴起,他繁荣了自己所服务的所有王国。

随着权力的更迭,战国七雄也分别对扩大领土和防御外侵做努力。胜败乃兵家常事,有对手就有帮手,就拿“围魏救赵”的典故来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顶不住了,只能寻找外援。齐国是春秋时期实力比较强劲的大国,救救小跟班也可以。齐国不走寻常路,从后方袭击,攻打魏国!魏国自顾不暇,是碍于自身大本营比较重要,只好从赵国撤兵。

不仅如此,你以为七国中会有真正的友谊嘛?哪有什么靠得住的,即使是姻亲也不行。曾经令人惊心动魄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上演的我的合作伙伴临时倒戈的故事,当年晋、秦围郑,郑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只待宰割了,可是郑国是如何解决呢?

郑王启用了已是暮年的烛之武,棋着险招,烛之武也是人狠话不多,连夜见秦王。秦和晋确实比一般的合作伙伴要亲厚一些,毕竟秦晋之好,所以秦也愿意帮助晋攻打郑。但烛之武很快点出了秦所在意的问题,郑国被灭之后,谁得到的利益最多?秦国也是出兵的一方,一定也是想得到好处的,可是晋没有许下好处,反倒觉得我们一起是理所应当。

可这时有人分析说秦这场战争打的并没有好处,不仅自己控制不到,还白白增长了晋国的实力。天下共主说到底也只有一个,现在晋、秦可以合作,可是灭郑之后,谁的既得利益最大呢?

在没有利益保障的前提下,郑国递出了橄榄枝,若是秦国放郑国一次,郑国愿意一直接待秦国过路的使臣,这也是变相表忠心的举动,可实际上,没有这份举动秦国会如何呢?他还是会撤兵的。毕竟烛之武说明白了他最在乎的利益,而后面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最关键的依旧是国家自身利益。

扮猪吃老虎的秦国

这个时代的战争旨在毁灭其他国家,充满了死亡和阴谋,成千上万的人卷入其中。据统计,当时大约有两百万人因战争而丧生,秦国的白起将军战后杀死战俘,就要为一百万人负责。

战争的缘起是没有理由的,每一次战争都是打着为了结束战争实现统一的局面,可每一次战争

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那般,更无法预测战争的走向,似乎结果不仅是胜或败,而是成全或毁灭。

秦起初只是一个边缘弱小国家,经历商鞅变法后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招致了其余六国的忌惮,当看到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后来,一个名叫范睢的优秀战略家,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轻而易举瓦解了六国联盟。

白起将军率领秦军严重削弱了其他六国的兵力,最后秦国打败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战国结束,秦国成为最强大的帝国。即使其他六国再次结盟,也无法战胜秦国。嬴政登基后,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僵持已久的战国七雄局面也宣告着结束,但没有结束的依然是对权力和生存空间的追逐。

总结

总而言之,围绕在战国七雄之间的始终是王位一词,谁都想取代周政权成为下一个统一的政权,王位代表着权力,代表着天下共主,每一位封建国家都做统治者时间已久,“家天下”的体制里,天下的命运全都维系在王位上。 在君王们治国理政的逻辑里,第一要务是要把王位坐稳,尔后再考虑社稷稳定,让百姓在自己的恩赐下过着由他主宰的日子。所以即使七国之间再尔虞我诈,再经历爱恨情仇,也不过是为了王位而已。

参考文献

1、《战国时代魏国发展进程的考古学观察》

2、《秦国富强及东并六国之地理环境研究》

3、《战国时期人才的诞生与流失》

4、《影响深远的四次古代改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众多英雄豪杰,论出身论文治武功,为何是刘邦笑到最后?因为他真的有团队而不是团伙。...
原创 一... 在陕西乾陵,一通意味深长的无字碑,向后人反复讲述着武则天的传奇人生。自1985年10月成立中国武则天...
原创 曾... 撰文|赵立波 同治六年,是曾国藩一生之中少有的清闲的一段时间,因此处理完日常事务后,他最喜欢和他的秘...
原创 可... 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以及三星堆的挖掘,无疑是民族认可和自豪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因为据...
原创 消... 《永乐大典》,被《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
原创 直... 清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九大封疆大臣,其中最有权力的是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管辖范围是天津,河北省...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李靖献取梁十策,萧铣举国皆降唐 是时,唐廷方欲南下江陵,命夔州总管李孝恭(高祖从侄)大造...
在清朝,康熙若要从北京到承德避... 康熙皇帝对清朝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是继顺治皇帝后,让朝廷逐渐走向正轨,让大权逐渐回归中央的一...
原创 两...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帝王之一,能与其比肩的,恐怕也只有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宋...
原创 康... 老十四胤禵是雍正的亲生兄弟,可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很一般,以至于在九子夺嫡时,胤禵不仅没有支持雍正,还...
原创 神...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为刘备匡扶汉室江山尽心竭力,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尤其是在刘备死后,...
原创 两... ###两位民族英雄开撕,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你支持谁?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被时光的尘埃所掩...
原创 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中国教育家孔子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开创了中国民间的学习风气,从而被称之为“...
地湾汉简:再现两千年前河西汉塞...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湾遗址,位于今天酒泉市金塔县东北约150公里的黑河东岸戈壁滩...
原创 咸... 咸丰皇帝即位时,可谓内忧外患,但对于大清国来说,首当其冲还是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帝原本指望八旗和绿营迅...
建司75载丨服务国之大者,国寿... 1949年10月20日,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到20天,中央政府批准组建国内首家保险公司,我国的保险业...
原创 刘... 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许多人认为是意气用事,老糊涂的表现。此举激化了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将本想保护的...
原创 客... 有这个可能性,但可能性极其渺茫。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在公元207年。 这一年,曹操正在清剿袁绍的残余...
原创 如... 有很多人说始皇帝传位给扶苏秦朝照样亡我就嗤之以鼻,谁人不知秦二世胡亥无道,但扶苏并不是胡亥,如果不是...
原创 同...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而身处其中的每个历史人物都难以自持。 1955年大授衔中共授予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