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后中日双方应对国际调查的手段,看战后舆论控制的重要性
迪丽瓦拉
2025-05-30 10:03:09
0

原标题:从九一八后中日双方应对国际调查的手段,看战后舆论控制的重要性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联调查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美国人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了消极应付的态度。除了在口头上不痛不痒地谴责了几句之外,美国实际上啥也没做。而到了后来,当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已经暴露无遗的时候,美国人还是不采取实际行动,而是捂起眼睛装看不见,搞起了所谓的“不承认”主义。

而当时的国联虽然力量很弱,可还是派出了多国人员组成的“李顿调查团”,试图还原事发真相。而日本人当时是国联的常任理事国,为了掩盖其侵略本质,他们在外交上和舆论上做了许多努力,伪造了许多的证据。

一、日本是国联的常任理事国

当年虽然没有联合国,但也有一个类似的组织——“国际联盟”,一般简称为“国联”。这是在一战结束之后,列强为了处理国际事务而在1920年1月10日成立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同时也是《凡尔赛条约》的生效日。所以国联的成立是带有浓厚的对德性质的,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当时的国联总部,是设在号称永久中立国的瑞士日内瓦(目前看来这中立也是有限的),理事会是其主要机构。在《盟约》中规定:国联理事会中的美英法意日五国为常任理事国,另外选举四个非常任理事国。从整体架构来看,当时拥有“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联,其实和后来的联合国非常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发动九一八的主角日本,恰恰是国联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而美国虽然是倡议国之一,总统威尔逊还因为促成国联的成立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由于美国的国会,导致美国其实并未正式加入国联,最终其常任理事国席位一直空缺。这个国联啊,其实就是英法日意四国说了算。而当年的英国因为曾经的“英日同盟”,又和日本是多年的盟友关系,这两就能当国联一半的家。由此就可以看出,日本在国联的重要地位了。这中国指望着“国联”维持公道,那可真真是应了那句笑话:

堂下所跪何人,因何事状告本官?

而且到了后来,更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本来就是在《凡尔赛和约》生效时成立,目的是为了对抗德国的国联,却在1926年允许德国加入!

这时候的国联就有点搞,开始闹笑话了。而更大的问题是德国不仅加入,而且还一跃成为了常任理事国。所以后来的德意日三大轴心国,实际上都是国联常任理事国——这么一个大杂烩国联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二、日本倒打一耙主动提请国联调查

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当时的国联曾经两次开会讨论中国东北问题,通过决议要求日本限期撤军,并且要由各大国派代表察看决议的执行情况。可是虽然口头说得好,但是列强却没有一个出兵的!这种空头决议,自然也就毫无效力了。日本人不仅没有撤军,反而变本加厉进行侵略,而且还在前两次理事会上坚决反对国际调查,这国联要派出的调查团也就无从谈起。

到了11月16日,国联理事会再次复会讨论中日争端。这时候日军已经占领了东北的绝大部分地方,并且正在筹划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当时日本估计,这时候国联再派调查团去,也根本耽误不了大局,只能被迫接受它占领东北全境的既成事实。于是日本代表芳泽谦吉一反常态,在11月21日国联理事会会议上主动提议,国联应该派遣调查团调查事变真相,要“膺惩暴支”——所谓的恶人先告状,无过于此了。

在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通过决议,派遣一个五人委员会到中国实地调查,并就调查结果向国联提出报告。调查团除英、法、德、意各派一人外,还邀请美国代表参加,并且中、日两国还要各派一人参加调查团。最终的人选是英国人李顿爵士为团长,法军将领克劳德、美军将领麦考益、德国希尼博士、意大利马柯迪伯爵等人为团员,国联秘书厅的哈斯为调查团秘书长。而中日两国作为涉事国也派了代表,中国派遣的是大名鼎鼎的顾维钧先生、日本则是吉田伊三郎。

当时要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1.“九·一八”当晚的行为究竟是挑衅还是自卫?

2.满洲国究竟是什么东西?

在国联方面看来,如果成立满洲国是东北人的真实意愿,这就属于中国内政,国联就不必插手了。所以这份报告书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府执行“不抵抗政策”的逻辑核心,就是希望国际干涉。如果报告不利于中国,那么这前期“不抵抗”付出的牺牲,那不是白费了吗?

三、摆事实讲道理的中方

但是实际上,国府高层的这种期望,从一开始就已经失败了。由于国联的决议太慢,而且调查团的行动又更慢,导致在调查团出发前的3月1日,伪满洲国就建立了。这调查还没开始,日本就造成了东北“独立”的既成事实。

而直到满洲国成立第二天的1932年3月2日,调查团才从巴黎出发。而且他们的第一站是去美国,先找到队友麦考益让他入队;再从美国出发到东京,让日本人吉田伊三郎入队;3月14日才到上海接受中国的顾维钧入队,其后又上海滞留了半个月。

调查团在上海期间,我们中国采取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当时东北数十个社会团体,纷纷致电揭露日本侵略东北的事实及在东北的暴行。而一些居住在上海的宗教界人士也动员起来,专程拜访调查团控诉日军的侵略行径。

1932年3月31日上午,调查团在励志社接见农、工、商、教各界代表。各代表向调查团陈述的主要问题是抗日并非排外,抵制日货是民众爱国运动,以及日本破坏文化机关及杀戮无辜平民的惨状。调查团表示对这些观点“极为注意”,同时详细询问了抵制日货一事。

3月27日,调查团到了首都南京,国府这边又准备了大量的证据:

1932年4月1日上午,南京新闻界10余名代表前往励志社拜访李顿,将南京新闻界发表的《敬告和平使者国联调查团》一文及日军在东北与上海的暴行 “实地写真”巨册当面交给李顿。文章不但驳斥了日本污蔑中国排日的宣传,还表达了抗日复土的决心:

“决不以尺土寸地让人,东三省尤为中国绝对不肯放弃不能分离之一部,中日纠纷的责任全在日本,倘公理未灭,正义犹存,国联必可尽其道义上的职责……东三省一日不收回,在华日军一日不撤退,中国人民则一日不停止抵抗暴日之行动。任何牺牲,在所不惜。

而直到4月9日,调查团到了北平之后,又和在北平的东北军张学良等人会面。到4月中旬完成了东北以外地区的调查,4月19日进入了事发地东北。

四、伪造证据的日方

而在东北这边,当时已经被日军实际控制。调查团到达沈阳后,入住了日方安排的大和旅馆,日本人在周围布置了大量军警和特务,调查团几乎看不到也听不到任何真实的东西。所以在到沈阳之后,调查团虽然约见了“九·一八”事变时的日本主要当事人,见过了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沈阳领事森岛、大陆浪人石井子爵、正金银行高管儿玉圆太郞、日本外务省次官等日本要人,甚至还会见了包括溥仪在内的满洲国高官,但是却并无作用。从这些人口中,自然是听不到什么真相的啊。自古以来,侵略者还有自己批评自己的吗?

而当时日本外务省为了隐瞒事实,还专门安排“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来负责接待调查团。满铁为此专门成立了“准备委员会”,网罗了各部门各方面的人士编造虚假证据,准备了一摞摞的文字材料。这样从日方、满洲国两方当事人,以及书面证据方面,日本人都提供得比较充分。

而且要知道,当时距离九一八事变发生已经有了七个多月时间,日本人已经在东北建立起了统治。为了蒙蔽调查团,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甚至还特地编印了一套《想定问答集》,在沈阳到处广为分发,规定如果行人被询问“你是哪国人”时,必须说自己是“满洲国人”;并且强行令学校中的学生们同呼“满洲国万岁! ”总而言之,就是强迫所有“满洲官民”必须众口一词,按照问答集的标准答案答题。而如果被问到有超出“想定”以外的问题,则必须闭口无言。

据当年在奉天(沈阳)的中国人回忆,那时候东北学生上课教的已经是日语,日货替代了国货,满街的日本人,沈阳似乎成了日本的天地。为了掩盖事实,关东军还安排日军后撤至铁路沿线,以造成没有日本军事占领的假象。

而为了营造气氛,更加取信于调查团,土肥原还大费周章,把沈阳的大人、小孩都赶上了街头,强迫他们举着“满洲国”国旗和溥仪的画像,喊着“满洲国”万岁的口号游行,营造出一片东北人“自愿”谋求独立、非常热爱“满洲国”的假象。不能不说,这些招法对于热衷“自由意志”的洋人来说,那还是很有效果的。

看看当年,再看看现在,不能不说打仗虽然重要,宣传也一样重要。在控制舆论和伪造证据方面,当年的日本人真的是独具一格啊。

参考资料:

《父亲受马占山指派面见国联调查团》姜树励

《马占山将军传》

《马占山传奇》

《张学良与东北军》

《九一八后国难痛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学... 相信很多人了解司马懿,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小说或影视剧。 但因为三国作者罗贯中明显偏向蜀汉一方的描写...
原创 忽... 忽必烈贵为一代天骄,横扫世界,为何夺位战争却如此惨烈? 公元一二五九年七月,蒙哥汗于钓鱼岛城下去世。...
原创 日... 前言 相信很多看过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朋友对日本的一种军帽并不陌生,这种军帽两侧有几片垂布,看上去一...
原创 赵... 公元968年二月,大宋都城虽被寒意笼罩,但到处张灯结彩,42岁的赵匡胤即将大婚,新娘是刚满17岁的宋...
原创 陈... 提起淞沪会战,我们总能想到1937年8月爆发的那场惨烈战斗。 日本从海上登陆,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创 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向曾经的小弟屈服。 甲午...
长白山天池为什么分给朝鲜一大半...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和接壤的国家...
原创 放... 李文彪,1952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知家庭,父母均是高学历,并且从事教育工作。受他父母的影响,李文彪从...
原创 抗... 一、历史风云起,将军初登场 (一)传奇人生铸就辉煌 许世友,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领。他8岁入嵩山少林...
原创 抗... 得知自己仅被授衔少将,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个个满腹牢骚。 李云龙正在赶写论文时,丁伟跑来和他发牢骚,问...
原创 隋... ——感谢您的阅读,请您点击关注——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一直被世人视为一段佳话。...
原创 志... 1950年4月10日,苏朝领导人举行会谈中,金日成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他摩拳擦掌,准备在一个月的时间...
原创 韩...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 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韩信就不会成为一代大将,没有萧何,...
中华民国孙小头《壹圆》开国纪念... 中华民国孙小头《壹圆》开国纪念币,作为民国初期的重要货币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还蕴含着丰富...
古代读书人23种称谓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群体,读书人意味着功名利禄、出人头地,而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
原创 方...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英雄的后代,是否也如其父一般为国奉献?1935年,方志敏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
原创 朝... 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法西斯日本广岛投放了人类第一颗实战用原子弹。仅两天后,苏联就对日宣战...
原创 老...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谜团—— 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时,老十三胤祥莫名其妙地...
一百年·一座桥·五代人 “这座桥不仅连接了两岸,也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成为了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家五代人共同的记忆和骄傲。”国家级...